張希剛
【摘 要】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中學思品課堂成了教師空洞說教的中心,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禁錮了學生發展的能動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使中學思品教學無效或低效。所以,如何使中學思品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本文根據我校“先學后教”理念,從初中思品課堂學生與教學之間的矛盾、闡述采用“五段一清”教學模式提高初中思品課堂的實效性,談一點初淺的看法。
【關鍵詞】“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初中思品課堂;實踐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束縛,中學思品課堂成了教師空洞說教的中心,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禁錮了學生發展的能動性,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展,使中學思品教學無效或低效。
一、初中思品課堂學生與教學之間的矛盾
雖然隨著新課程的推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已經更加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心理,這就為學生喜愛和接納思想品德課提供了可能,但是我們的老師如果仍然以舊瓶裝新酒,一上課不是空洞說教,就是勾劃問題和答案,除了念與背所謂的考試知識點,就是反復做很多似是而非的題目,思想品德課就仍然難以擺脫讓學生感到面目可憎而拒之于千里之外的命運,更談不上親之信之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要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和德育特性的教學模式。
二、“五段一清”教學模式
我校通過研究運用“五段一清”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師帶著課本走向學生,變為教師帶著學生走向課本,學生帶著問題走向教師的轉變。改變傳統的師生角色定位,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將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
1.什么是“五段一清”教學模式
在我校2010年的教學改革中提出了“明確目標—定向自學—檢查討論—展示反饋—反思總結”五段和“一清”即堂堂清的“五段一清”教學模式。
“五段一清”課堂教學模式如下:
第一段:明確目標。通過學生解讀目標,制作知識樹,提高學習知識能力。
第二段:定向自學。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學生定向自學完成導學案中提出的問題、在定向自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第三段:交流討論。學生不會的知識用紅筆勾畫下來,在交流討論環節中通過小組討論完成,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習的質量。
第四段:展示反饋。在展示反饋環節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運用思想品德課程的理論方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展示,體會到了成功,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第五段:反思總結。在反思總結中使學生能將每堂課知識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能將知識提升,培養學生提出有社會價值的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一清:由于思想品德課是提高學生德育,關注學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為了不加重學生學習負擔,將在每堂課把知識消化,由課代表安排小組先做,并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答案,教師糾正,其他小組學生結對子批改。這樣,我們把周周清變成了堂堂清,學生負擔減輕了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實現了課堂的高效。
2.“五段一清”教學模式的優點
“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實際操作時,已初步呈現優點。“五段一清”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喜歡,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回答問題,對“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印象深刻,教學興趣濃厚。部分學生學會了質疑,解疑,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幫助極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在初中思品課堂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團隊精神,保證學生學到知識的穩定性和實用性。做到課前無預習,課后無作業,力求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真正使思品課堂發揮其獨特的思想教育功能,實現思品課堂的有效,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了借鑒。
三、“五段一清”教學模式的實施
1、“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在初中思品課堂中導學案的實施
假期間要求教師對課本知識點和考點進行研究,并制作知識樹和導學案,開學后通過備課組教師集體備課完成導學案再次修改,最后完成制作并印制。上課時發放給學生進行課堂自學使用。
導學案是立足于課本又高于課本的學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依據,是“五段一清”教學模式最主要的教學實施策略。
2、“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在初中思品課堂的實施
“五段一清”教學模式在初中思品課堂的實施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首先,強調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多少教多少的理念,以教材為切入口指導學生明確目標,吸引學生帶著目標進入教材經過定向自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學習、發現和積累知識,嘗試獨立思考,學會獨立表達出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軌跡,在交流討論中進行觀察、分析,學會自評和互評。
其次,課堂展示反饋環節,需要小組成員通過合作交流探討最佳答案。在展示反饋中有助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習。這樣學生更愿意與學生探討,愿意與學生分享,課堂氣氛活躍、充滿學生思考的活力,強調學生個性體驗,教師成為學習的構建者,課堂成為師生共建的“生活空間”,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可能。在反思總結環節,學生學會了總結,通過反思提高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學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思想得到升華,境界得以提高,使整個思品課堂充盈著學生活生生的記憶,并成為學生后續生命過程中樂于回味的精神財富。
最后,通過課堂檢測環節使學生學會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了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通過學生展示內容進行點撥,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審題,解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有所長,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實現了課堂的高效。
綜上所述,“五段一清”教學模式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宗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它實質上屬于探究性學習,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注入式為啟發式,使學生處于積極參與狀態,對于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仍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繼續深入實驗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