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接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睘榇?,我提倡作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我注重把學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做積累素材的有心人,讓學生充實生活、美化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小能人”。讓生活走進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從而激起學生表達欲望,不斷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作文;生活;積累;自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學生認為作文難寫,教師認為作文難教。我就小學生作文生活化教學談談自己的觀點。
一、小學生作文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實背景及意義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的基本命題。生活教育,也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學的各個具體,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是在作文教學領域對生活教育的理論借鑒和實踐探索。葉圣陶先生也指出:“寫作系技能,不宜視作知識,宜于實踐中練習,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講知識,或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益于讀寫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之想。”又說“須以學生自求得之”。
2.《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課程的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語文教學走向開放、走向實踐、走向綜合的基礎,也為作文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政策背景。
二、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無內容可寫,存在編、套、抄現(xiàn)象
許多學生拿到作文題,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經(jīng)歷、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選。他們在記憶中搜索曾經(jīng)看過的類似文章,搜索人家安排的故事情節(jié)。小學生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內心應該充滿童真童趣,為何我們的學生沒有感受到童年的樂趣,沒有“我手寫我心“的欲望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學生不會發(fā)現(xiàn)和觀察。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對學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學生身邊。有位學生看了同學寫的《貪吃的“小豬”》,覺得生動有趣,簡直就像是替自己畫的像,顯然寫那篇文章的同學和他一樣有貪吃的習慣,可他自己寫自畫像時就寫了自己愛看書, 覺得這才是高雅的,但讀來不像自己,后悔自己為什么沒想到真實的自我。其實每個學生寫作素材是很多的,我們教師就是要讓學生去更多的感受生活,善于發(fā)現(xiàn)和捕捉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積累生活感受。
(二)失去了兒童化的語言,存在假、大、空現(xiàn)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本來孩子嘴里最容易出直言,可我們學生的作文卻失去了兒童化的語言,而帶有成人化的腔調,無法如實體現(xiàn)他們的年齡特點、心里特征和童真童趣。作文中所做的事總是很好的,語言描寫總是不合人物身份的大話,思想總是積極健康的,文章的結尾總是可以從中總結出一些大道理的。造成兒童化語言的缺失,出現(xiàn)文章假大空現(xiàn)象,我們既要從學生的生活積累少,觀察能力差等方面找原因,教師也該從自身的作文教學有所反思。
三、小學作文生活化教學主要策略
(一)選擇生活素材
眾所周知,寫作的素材來自生活,小學生的作文要想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就要開展盡可能多的異彩紛呈的活動,開闊他們的視野,因為活動可以為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提供無限的空間,能夠調動其所有的感官。用學生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生活,品味人生。把用眼看到的,用觸覺感受到的,用心揣摩的一切事物用筆記錄下來。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接觸較多的只是學校和家庭,生活空間比較小,接觸面比較狹窄,因而寫作文時就覺得“無話可說”、“頭疼”,從而產(chǎn)生逃避、畏懼的心理。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欲望呢?我通過幾年的摸索,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豐富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人生體驗。剛開始寫作時,有些學生常常叼著筆桿發(fā)楞,覺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飯、上學、放學、睡覺,似乎沒有什么可寫的。這主要是同學們還沒有學會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觀察社會,了解歷史,感受人生,豐富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人生體驗,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
2.再現(xiàn)生活場景,喚起美好的回憶。比如:我班開展的那次野炊活動中,學生們忙得不可開交,我用相機記錄下了他們繁忙、喜悅的身影。后來,我有意識地讓他們把當天的日記整理謄抄時,很多同學說無話可寫,不知從何入手。我拿出了那些照片,同學們一看,頓時沸騰起來,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忙碌的身影,看到了自己大口吃飯的樣子,于是,照片又把他們帶回了野炊時的情景……不到一節(jié)課的時間,一篇篇優(yōu)美生動的習作便擺到了老師的面前。有一位學生在作文結尾處這樣寫道時間過得真快,回家的時間到了,突然一陣大風吹來,地上的塑料袋、衛(wèi)生紙們像吃了興奮汁,得意洋洋地躍上了天空,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跳起了‘迪斯科,風停了,立刻,它們又垂頭喪氣的一頭栽了下來。同學們連忙將它擒拿住,裝入收集袋內,哈哈,有我們在這里,豈能容忍它猖狂?豈能容忍它污染環(huán)境?”
結語
教師要樹立了“為情趣而作文”、“為做人而作文”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通過作文教學追求做人的真諦。同時也要盡力解除學生的畏作心理,讓學生養(yǎng)成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的良好習慣。作文教學是育人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學作文就是學做人,學生能寫出真、善、美的習作使學生敢于、勤于、善于,樂于說真言、寫實話、吐真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學作文、樂寫作文,早日能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魏潔.《淺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2)
[2]曾葆春.《學“陶行知”思想,寫“生活化”作文》[J].福建教師,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