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摘 要]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上世紀70年代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工具來表達思維的工具。本文主要介紹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及其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師撰寫教學設計、學生做筆記和記憶。還可以用于各種課型開發、制訂教學計劃、學生錯題整理等。
[關鍵詞] 思維導圖;思想品德;制作方法;應用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巴贊于上世紀70年代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俗稱心智圖(Mind Map),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思維導圖利用關鍵詞進行記錄,借助顏色、圖形、符號的魅力,充分調動人的左右腦同步思考,引發聯想,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記憶。思維導圖從一個中心開始,利用級別和分支的相連,使得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關鍵點上,在記憶和分析上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由此可見,它幫助學生建立起一種聯想記憶法,從而改善記憶力。思維導圖采用近似于游戲和繪畫的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更好地吸收知識。國內教師將思維導圖多應用于語文、英語、數學、歷史、地理、生物、化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用于思想品德教學很少。我借鑒同仁的寶貴經驗,將思維導圖用于思想品德教學中,效果很好。
一、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思維導圖的基本結構包括中心主題、節點、連線、圖像、符號、色彩等。其繪制方式有手繪和軟件繪制兩種。其中,手繪簡單、方便、自由性高,對材料和載體的選擇沒有固定限制,而用軟件繪制美觀大方,便于修改。通常情況下,思維導圖的練習會從手繪開始,工具自然就是平常的筆記本加上一些彩色筆。不過要注意的是,在記筆記的時候,筆記本或紙最好橫著放,因為這樣空間感大,利于思維空間的拓展。
畫思維導圖的制作步驟:
1.筆記或紙橫放,在紙的中心圈出一個中央圖像區。
2.在中央圖像區的位置以文字和圖像表達中心內容。
3.從中心內容向四周輻射出分支(讓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直線)。
4.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關鍵詞盡量工整,并且一定在線上)。
5.從中心發散出的關鍵詞可以再發散出分支線。
6.中心內容發散出一級關鍵詞和圖像,下一級關鍵詞再向下發散關鍵詞。
畫思想品德思維導圖找關鍵詞的方法是3W(what、why、how),也可以將標題作為關鍵詞。
現在我以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為例指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
步驟一:畫主題。思想品德的主要觀點一般是本課的框題。本課的主題是走向自立。學生充分發揮右腦的功能,把“走向自立”這個主題轉化成圖形,畫圖的過程是發揮想象力的過程,是產生情感的過程,也是記憶的過程。有的學生想不出表達主題的圖形,可以選擇藝術的方法來加工文字。還可以考慮變形化,即把文字變換形狀,越是有別于通常字體越好。還可以在主題的邊緣加上各種圖形組成的邊框,依個人喜好而定。
步驟二:理分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框架包括單元標題、課題、框題、目題。一般來說,一個框題就是一個學習主題,目題就是主題下的分支。本課有三個目題,就是三個分支,即“不能再有依賴”“自主和自立”“多實踐、多鍛煉”。在這三個分支下可以繼續產生分支。
步驟三:找關鍵詞。學生瀏覽本課學習內容,尋找本課的關鍵詞。
步驟四:學生制作思維導圖。
二、思維導圖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師用于撰寫教學設計
思維導圖借助于關鍵詞、線條、色彩、圖像和符號表達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師的認知,有利于發揮教師的想象力。思維導圖模式教學設計步驟是:第一步,確立主題。一般來說,課題就可以確定為主題。主題確定后,將教案紙橫放,然后在紙的中央用彩色的圖像或符號畫出導圖主題。第二步,確立分支。圍繞主題,根據教學設計的各要素: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確立分支。在畫分支時,要采用不同色彩的線,在每個分支上標明一個關鍵詞,圖文結合,刺激大腦,進行聯想。第三步,修改和定型。思維導圖制作完成后,要反復斟酌,進行修改,以保證設計的科學性,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設計風格。
(二)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做筆記
1.做預習筆記。預習是課堂學習的前奏。具體步驟是:第一步,感知內容,確定主題。學生通讀一節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內容,邊讀邊思考。學習內容的標題就是主題,最好用圖畫出來。第二步,確立分支。一般來說,預習用三個分支即可。第一分支是不能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第二個分支是可以理解的學習內容,最好用圖畫出來。第三分支是預習過程中的想法,學生預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有一些新想法,抓住靈感,記錄靈感。用思維導圖做預習筆記,很靈活,形式上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方法。
2.做課堂筆記。用思維導圖做課堂筆記最大的優勢是用最小的投資換取最大的收益,即在短時間內記住重要內容。簡言之,短時高效。課堂上,學生拿出預習時畫的思維導圖,對已學懂的部分,重點聽老師如何講解,對自己有何啟發;對自己預習不懂的地方,重點聽講,深入研究,必須弄明白,學懂學會。
3.做復習筆記。學生期中、期末復習時,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弄清楚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深入理解,強化記憶。用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的方法是:一是根據一本書的目錄畫出一張整體思維導圖。二是把章節當作分支,將想要的知識點、概念和要點放到相應的分支上。三是課堂的思維導圖歸位。課堂學習后,每堂課所得的思維導圖都是一張分支圖,要把它放到與整體聯系的相應分支上面,構建知識網絡。
學生在早、中、晚及睡前將思維導圖回憶一遍,這樣就能使復習快捷、高效。
(三)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識記
思維導圖制作完成后,充分調動想象,進行聯系,夸張想象,理解記憶。
我以《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的第一個目題“不能再有依賴”為例指導學生識記。依賴心理的危害關鍵詞是:喪失,缺乏,不能適應,危害,犯罪。學生識記這幾個關鍵詞,就可以牢牢記住“依賴心理的危害”這個問題。
請同學們在腦子里想象四個畫面:
畫面一:高中生劉苗苗,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考上大學后,不適應大學生活,最后退學了。依賴思想對劉苗苗的危害是:她難以適應大學生活。
畫面二:她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日常生活小事都等媽媽替她做。喪失: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畫面三:她不想值日,和老師同學的關系緊張。缺乏:缺乏生活的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畫面四:她依賴媽媽的后果: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小結:依賴心理的危害:a.會使自己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b.會使人缺乏生活的責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c.不能適應社會生活,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于各種課型開發、制訂教學計劃、學生錯題整理等。它的意義毋庸贅述。
思維導圖的發明者巴贊先生曾經講過英國少年休斯的故事。休斯本是一個只能與B、C等級成績為伍的中下等學生。但是在使用了思維導圖之后,卻在短短兩年之內考上了劍橋大學。在這兩年中,休斯畫了無數的思維導圖,其中大部分都是重復已有的思維導圖。也許這個成功者的案例會給你一些啟發。
責任編輯 鄧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