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
【摘 要】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二者之間的關系表現得最為密切,且相互之間互相影響。即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必然伴隨著寫作能力提升,而寫作能力提升又伴隨著閱讀能力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課文進行深度挖掘,并輔以適當的訓練,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深度挖掘 寫作特色 課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55
通過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證明,閱讀與寫作猶如一朵“兩生花”,“綻放”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其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培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如果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將二者有效的進行結合,那么就能將其化為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的理想工具,從而在最大限度上將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激發。就現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全面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能夠讓學生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課本中文章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解,從而從中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以便對寫作能力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能力培養,就要先培養起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從課文著手進行閱讀,并將閱讀的范圍向著課外進行適當的延伸。與此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對學生的閱讀進行適當的指導,并為學生篩選和推薦適當的課外讀物,以求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將學生向著積極正面的方向進行不斷的引導。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所教授的年級不同,而為學生制定不同的閱讀目錄,以便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補充及延伸,像寓言、童話、傳統神話、人物傳記等都可以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通過課文閱讀培養起一定的閱讀能力后,再通過適量的課外閱讀來進行強化鞏固,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具有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同時,教師要搞清楚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僅讓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相關知識,還要搞清楚教學效果的評定并不只看學生的具體考試成績如何,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來提高學習的能力,并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獨立自主的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具備一定的語文綜合能力,以適應這不斷變化的社會和不斷更新的知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然,教師還要不忘記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將寫作教學融入其中,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深度挖掘,以求找到教材中所蘊含的寫作特色,以此來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進行有效地促進。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讓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深入細致的學習,為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探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大致的了解,以便尋求出適合學生具體情況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并促使學生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熱情進行激發
在讓學生從小學語文課文閱讀中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之前,教師要先對學生的寫作熱情進行全面的激發,讓小學寫作教學令學生避之不及的現象得以改善。在作文課的教學過程中,一般是由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定的寫作要求或范圍,再由學生來進行作文的寫作,但是這期間就存在了一個問題,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各項經驗的累積算不上豐富,因此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大多采取的是東拼西湊的模式來進行創作,這樣得到的作文除了內容缺乏新穎和文章整體空洞無物外,還存在不同程度的結構銜接松散的問題。更有甚者,為了獲得教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賞,直接去拿一些作文書來進行抄襲,根本不在寫作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情感的表達,這就更不用提學生的寫作熱情問題了。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以積極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寫作教學,要讓學生學會在寫作中進行內心情感的流露,將語文學習過程中看到或遇到的素材進行整合表達,這樣寫出的作文才能夠內容豐富且充滿真摯的情感。
另外,教師還需要注意的是,寫作訓練的進行必須建立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之上,切勿單獨進行訓練。因為如果直接就來進行寫作訓練,而沒有大量的有效閱讀作為支撐是無法做到內容豐富及立意深刻的,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前,要先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以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從而讓學生的寫作內容得到極為有效的擴充。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教材經典課文進行深入挖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以便對寫作進行有效地促進。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實際作用,努力實現讀與寫的全面融合,著重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以求發現隱藏在教材深處的相關內容,通過閱讀來找到課文中的寫作訓練切入點,并將學生帶入其中,讓學生的寫作空間得到有效的拓展,使學生變得敢于動筆、樂于動筆。那么,講到所謂寫作訓練切入點的相關問題,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當學生對課文文本進行閱讀時,讀到了描寫中的動情之處、詞句優美之處、立意新穎之處等等的時候,我們均可以認為這是到了寫作訓練切入點,此時針對文章的相關內容來進行對應的寫作安排,可以使寫作訓練達到最佳的效果。也正是如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的時候,要做到巧妙的閱讀,才能讓學生對其中的語言文字表達有著較強的情感體驗,這樣才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起到有效的指導。而且,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精讀并深入挖掘后,就可以讓學生將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提取出來,運用到實際的寫作訓練之中。比如,學生在對作文中對景物進行描寫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參考《桂林山水》一文,然后教師抓住課文中對山水的描寫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反復的對其中的詞句進行品讀,然后將這種對景物恰如其分的描寫方式引入到寫作訓練之中,讓學生來進行相應的模仿寫作,這樣就讓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進行了合理的延伸,將課文的相關內容合理的融入到了寫作之中,從而達到了閱讀和寫作的雙向促進。
當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間需要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相關的訓練,在狠抓閱讀能力培養的同時,也要兼顧好寫作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才會隨著閱讀學習的不斷深入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