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英
【摘 要】通江是革命老區,是秦巴山區國家級貧困縣,發展旅游業是我縣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本論文圍繞通江最突出的紅色旅游資源,全面分析了通江發展紅色旅游的現狀,條件以及發展中的具體措施,對我縣發展旅游業及扶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紅色旅游 評估 思考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88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興起的紅色旅游特別受到廣大旅游者的歡迎,她已逐漸發展成為了當今影響力較大的旅游活動。不少地方的黨委、政府把發展紅色旅游與革命傳統教育、老區脫貧致富等結合起來,創新思想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大大地增強了紅色旅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使紅色旅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紅色旅游的發展現狀
所謂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近一兩年來,有許多單位自發組織“重走長征路”“偉人故里游”、“抗日根據地游”等活動,不少地方通過發展紅色旅游,對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也有了新的認識,更加重視保護和有效利用紅色資源,增加了對紅色旅游的投入力度。
二、對通江紅色旅游資源的正確評估
通江縣坐落在巍巍巴山腹地,迄今已有1400年的悠久歷史,這里萬山環列,宕諾瀠洄,峰高谷深,雄偉陡峭,這里“北通興漢,振巴渠沖要,東下渝夔,扼蜀楚咽喉”,乃米倉古門戶,歷為雄踞川陜邊境的軍事要地。
70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通江創建了震蕩華夏的川陜革命根據地。在通江,至今還完整地保存著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舊址、1300多幅紅軍時代的時刻標語及數百幅紅軍壁書墨跡。紅四方面軍在通江留下了大量遺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舊址;“赤化全川”“平分土地”等紅軍時刻標語、太平鄉紅軍壁書文獻;紅四方面軍烈士陵園——王坪烈士陵園、列寧公園——五一村、中國最著名的紅色娘子軍——婦女獨立營舊址;紅四方面軍毛浴全軍政工會議舊址;紅四方面軍后勤基地——永安場,“空山戰役紀念碑”等。通江作為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說她是“露天革命博物館”一點都不過分。通江除了有十分突出的紅色旅游資源外,還素有“一府三鄉”的美譽(川陜蘇區首府,紅軍之鄉、銀耳之鄉、溶洞之鄉),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諾水河風景名勝區,這里有淳樸的巴山民俗風情,有保存良好的生態旅游景區,這些都和通江的紅色旅游資源相得益彰。通江的紅色旅游資源不僅內涵豐富而且升值的潛力空間巨大,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
三、對打造通江紅色旅游的思考
針對現在在全國掀起的“紅色旅游”浪潮,作為有著豐富紅色旅游資源的革命老區——通江縣應從中受到啟發,我們應抓住機遇,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發展與服務并重,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從而帶動通江整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一)要圍繞資源優勢的宣傳打造紅色旅游
國務院在2004年底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在《綱要》中,通江縣已被納入中國十二個重點旅游區——川陜渝旅游區。其中,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川陜蘇區紅軍烈士陵園、紅云崖紅軍石刻標語被納入中國三十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通江縣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和川陜蘇區紅軍烈士陵園被納入了中國一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被列為了中國重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針對這些有利條件,加強對本地區公眾和海內外的宣傳促銷活動,積極組織參加國內旅游交易和國際旅游交易會,不斷夸大影響,提高通江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拓展通江的紅色旅游市場。
(二)要圍繞基礎設施的建設打造紅色旅游
旅游業具有綜合性、依賴性,它必須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等一體化服務,同時也必須依托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針對通江現狀,筆者認為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旅游交通問題,要盡快打通所有的出境公路,在縣域內要建好通往平溪、鐵溪、沙溪、臨江、空山等旅游景區的交通干線,同時建設好一城三點旅游環線就,圍繞紅軍城和諾水河、空山、沙溪王坪,抓好連接縣城與諾水河風景區、臨江峽谷、空山天盆、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旅游大小環線建設。加快高速公路快速接道建設:如巴達高速、巴陜高速和巴萬高速的快速接道,使我們的游客能“進得來,出得去,散得開”。其次,要對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旅游商場、旅游娛樂等的建設做好相應的規劃、建設和更新改造工作,迅速增強通江旅游綜合供給的能力,全面提升通江旅游的接待水平。
(三)要圍繞與風景旅游的整合打造紅色旅游
通江是一個山青水秀、民風淳樸的地方,這里除了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外,還擁有自然生態環境,歷史文化和風情民俗等多樣化的旅游資源,所以,我們應以“紅色旅游為主軸,帶動其他旅游產品開發,同時以其他旅游產品為后盾,推動紅色旅游發展”,有效整合通江的旅游資源,合理設計精品路線。
(四)要圍繞強化市場的完善打造紅色旅游
要打造好通江的紅色旅游,就必須加強對旅游市場的整治、管理和規范,要建立良性的市場秩序,使旅游業能持續健康發展。通江的紅色旅游要進一步贏得市場,要更好地發揮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必須在經營管理和勞務服務方面不斷提高水平,提高檔次。
(五)要圍繞脫貧奔康的目標打造紅色旅游
圍繞通江縣縣域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通江縣政府堅持充分發揮旅游在扶貧攻堅中的推動作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特色鄉村旅游產業實現富民增收,旅游扶貧成效顯著。今年1-10月,我縣共接待游客共計436.3萬,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3.37億元,同比增長21.7%,28.2%。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96.3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達15.01億元。我縣4個A級景區輻射帶動周邊沿線12個鄉鎮、34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728戶、6051人從事旅游服務業實現脫貧增收。
雖然通江的紅色旅游起步較晚,但我們相信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舉措,通江人民就一定能依托紅色旅游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也就一定能夠以紅色旅游的發展帶動整個通江旅游業的大發展,也就一定能夠使旅游業在通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出更加輝煌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