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江蘇
摘要:學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這項基礎性的工作是維護學校秩序、創造良好學習環境重要保障,“以人為本”的科學管理理念近年來在各大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十分盛行,以人為本就是將學生作為學校立根之本,它的管理目標就是盡量滿足學生一切正常合理的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力培養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本文主要對如何建立“以人為本”的高校管理機制談一下筆者及幾點看法,希望能夠對高校今后的管理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以人為本;高校管理;學生管理;運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的進步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知識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主體意識正在隨著逐漸豐富的物質條件而逐漸受到重視。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在逐漸改變著我們的傳統思維模式,很多有識之士已經將他作為促進未來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以人為本已經是社會各界在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國建立高等學校的目的就是為了社會培養各類人才,然而學校的管理工作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著積極重要的作用,學校對于本校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幫助學校有效的管理學生,可以這樣說,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會是21世紀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然的發展趨勢。[1]
一、以人為本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社會經濟不斷向前發展導致社會人才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全面型人才,高校在學生的管理工作方面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學生發展的需求,而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正好給了新時期高校管理學生工作的新思路。由于近年來我國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數在不斷的上升,不能否認的事,高校擴招在提升普通高校入學率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國進入到了有史以來大學生在校人數最多的時期,大量的學生不僅給高校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壓力,也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難題。學生的增多嚴重超出了學校日常管理的負荷能力,學生的基數過大就增加了偶發事件的幾率,學生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就會更高,如果高校不能夠及時的處理這些突發事件,就會讓學生產生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原有的高校管理模式在沒有進行變革的情況下已經不能夠很好的滿足高校招生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就要吸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努力適應新形勢,提出新舉措,解決新問題,管理人員要強化服務學生的管理意識,加大幫扶貧困學生的力度,拓寬學校的濟困渠道,一切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而努力。[2]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管理工作的難點。現代社會的信息化發展等也影響了這一代年輕人的成長,網絡的開放性和虛擬性對學生產生影響,也使一部分學生沉溺其中,導致學業荒廢,嚴重的甚至導致犯罪。對于新一代的學生,傳統的方式和手段很難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管理,如果采用強制硬性管理,反而會影響學生管理的質量,激化矛盾。其次是以往傳統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存在弊端,理念落后,尚未得到改進。過去“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壓制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監督看管之下,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健全人格的新青年。當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傳統的管理也偏向空洞的說教和輔導,使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幫助,反而對學校管理工作產生反感。除此以外,現今采用的許多制度也都是千篇一律,遵循前人的路線或者直接引用制定。這樣的制度脫離具體實情,在應用上也顯得刻板。因此在高校學生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以人為本理念的運用策略
1、樹立以人為本服務意識,完善服務機制。高校建立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高校一切的工作也都是圍繞著這個目的來進行的,學生只有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才能后安心的進行學習,所以學生的管理工作應該圍繞促進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來開展。(1)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如果對于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加以干涉,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些還可能導致學生走入極端。心理咨詢工作主要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排除他們在成長道路上的心理障礙,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能夠有效的增強學生們的心理健康。(2)建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由于今年來高校不斷擴招的原因導致畢業大學生在社會上就業形式十分嚴峻,大學生們走出校門后想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十分的困難。學生能否找到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的根本利益,也關系到國家的社會經濟和社會的安全穩定,因此加強對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應該重視建立和完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機制,必須在指導人員、辦公經費、辦公設備以及條件等方面給予保障;高校還應該建立學校與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系并與他們進行合作,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為他們提供符合要求的畢業生。另外就業指導中心應該積極引進企業在學校內部舉辦招聘會,為學生和用工企業創造交流的機會于平臺,從而有效的促進大學生的就業。
2、提高學生管理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需要管理人員在工作時多一些管理上的彈性,這是一種比傳統管理模式層次更高,挑戰更大的管理模式,同時也就對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政治思想素質。由于進入高校學習的學生人數眾多,那么他們的社會背景也就會相當的錯綜復雜,面對各種矛盾和問題,管理人員首先要高度的政治覺悟,在實際工作中要按照黨的方針和政策來正確區分和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正確的對政治問題、思想問題、認知問題進行有效區分并堅定立場是高校管理干部最基本的素質要求。(2)能力素質。為了更好地對高校學生進行管理,筆者認為管理工作者需要具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管理就需要和學生進行交流,還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就業指導以及社會實踐等活動,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在其中發揮相應的組織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結語
“以人為本”是目前管理理念中的最高境界,只有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發展實施,才能滿足時代向前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晗.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及解決途徑[J].才智,2015,(04):191.
[2] 毛蔣莉.淺談“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理念[J].考試周刊,2015(9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