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偉
摘要:中學數學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尤其是有部分內容比較抽象,使有些學生有排斥學數學的傾向。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好的教學策略應是高效低耗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較好地實現具體的教學目的,并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平臺。教師通過引導、啟發學生能積極自主地學習,使整個教學階段所學到的知識得以鞏固和深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何將教學策略運用于數學課堂的教學中,下面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情境教學的設計
教學中教師既要關心學生,平等合作,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又要優化教材,創設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開發心理潛能,使學生以良好的認知情緒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與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有關的應用題”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先創設一個小商店,由教師當營業員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單價,讓學生扮顧客進行購物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理解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于是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利潤是如何產生?”及“每件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之間有何關系?”等問題,這時學習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已成為學生的知識需要。當學生理解了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后,教師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銷售,以及打折銷售的商品中顧客是否真正得利?于是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
教與學是師生雙邊的關系,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頭,事倍功半。為活躍(二)巧設提問,啟迪思維。設問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老師的點拔下,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的設問時注意抓住兩點:一是每提出一個問題都要細心地觀察學生的思維狀態,從學生的思考動面向全體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應把每個學生的思維活動組織起態中獲取信息。
如果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回答時,教師不必急于做出結論,特別是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要讓大多數學生能夠有思考的時間;二是要關心中差生的思維活動,除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外,還要鼓勵他們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只要中差生對自己學習建立了自信,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學生的整體成績,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主動地提出一些問題來,這是非常可貴的思維火花,也是體現到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的轉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1]
四、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
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它除了具有素質的一切特性外還具有精確性、思想性、開發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應認清“應試教育”體制給數學教育帶來的弊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
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提高學生數學素養,要求教師應樹立教書育人的數學觀、教育觀,不能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育人于教書中,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思想,使數學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成為數學化的教育,讓學生學習、參與數學化過程,充分發揮數學的形式訓練價值及應用價值。
五、有效評價激勵制度的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評價,可采取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物質的獎勵等措施。例如:在一次“爭當設計師”的數學活動課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激勵機制:學校準備在二號樓與三號樓之間的一塊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圃。同時,又組建了評委團,并制定了評選方案:設計出五個以下方案的同學,可評為初級工程師,贏得銅星一枚;設計出五個以上,十個以下方案并有一定欣賞價值的,可評為高級工程師,贏得銀星一枚;能設計出十個以上,并且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可評為特級工程師,贏得金星一枚。結果63%的學生被評為特級工程師。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增加了勇氣,激起了不懈的追求,激勵得到了能力的發展。
六、開放學習方式的選擇
學生的學習是有差別的,學習的興趣也不盡相同。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教師要選擇一些適合所有學生的數學問題,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實行開放型教學,可采取小組討論學習,課內個別指導,課外個別輔導等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進步,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有效教學要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也要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我們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科學、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過程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教學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劉麗霞.初中數學教學高效性策略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