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麗杰
【摘要】小學是教育的啟蒙階段,即脫離了兒童時期的幼稚,又沒有達到心理成熟的時期,是教育中的重要階段。隨著國家與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使得現階段教育體系更加完善,人們對素質與審美的教育更加重視。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引入審美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欣賞能力,調動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審美而均衡發展。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使審美教育可以在小學階段發揮出其應用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
引言: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審美教育具有諸多優點,其不僅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創造力、培養想象能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于小學生的智力開發與社交溝通能力。從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可以發現,語言美、詩詞美、插畫意境美等多方面結合,都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意識。但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并沒有對審美教育有過多重視與應用,應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口號下,注重發現審美,進而教育審美,才能使學生在未來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創新學習環境,多讀詩詞美文
小學語文教材是實行審美教育的基礎,只有對教材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才能發現審美,提升語文素養,使美學融入其中,再進行教育教學。為小學語文能夠更好的對現階段學生進行啟蒙教育,教材已進行多次改革并逐漸完善。教材中具有語言多樣美與插圖意境美,多樣的美綜合其中,應對其充分利用。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創新學習環境與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學案例只會使小學生失去興趣,需從意境中培養審美,進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多讀書多背誦也是一種方法,小學生記憶力較好,鼓勵他們多閱讀美文、多背誦詩詞,即豐富了知識,也鍛煉了思維。例如在對《爬山虎的腳》一課進行教學時,為使學生提高興趣,可以通過提問并讓學生討論的方式來進行開題,如“為什么牽牛花會順著架子往上爬?同學們再思考一下,什么植物不用架子會向著高處爬呢”,隨后在黑板上寫下相關內容或在多媒體屏幕上播放小視頻等,使學生在相關情境中,閱讀課文并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其更有興趣。在共同努力解決開課時的問題后,再進行提問“葉圣陶的筆下爬山虎的葉子是那么的美麗,那么哪位同學能把那種美讀出來呢?”這時,學生都積極進行朗讀,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最后,我要求學生仿照《爬山虎的腳》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二、鍛煉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共鳴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充分鍛煉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意識,激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真正提高對語文的熱愛。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音樂、微課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全方位體現語文教學中蘊含的能量。比如,在講小學語文《景陽岡》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武松酒后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場景以及體會武松豪放勇猛的英雄性格,我在教學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視頻片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在講解課文時,我主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著手,具體說明老虎“一撲、一掀、一剪”的兇猛和武松“一閃、一閃、一閃”的機敏,再從“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字,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淋漓盡致地刻畫了武松勇武過人的高大形象。
三、感受語言魅力,體會美的韻味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語言優美,值得深思,是小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的主要渠道,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優化小學生的語感,啟迪小學生的心靈,讓小學生感到到語言的魅力,從而體會美的韻味,逐步養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比如,小學語文課文《月光曲》的教學,在引導小學生進行朗讀時,我要求學生能夠用心去讀,讀出曲子的變化,感悟月光曲的旋律。對于文章中皮鞋匠聽《月光曲》時的教學,我首先打開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閉眼欣賞《月光曲》中表現平靜的大海的一段音樂,感受大海的平靜和美麗。然后,我再讓小學生閉眼欣賞《月光曲》中表現海面上波濤洶涌的一段音樂,讓學生邊聽邊想象大海波濤洶涌的情景。這樣不僅培養了小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讓小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課堂學習的樂趣。
四、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審美能力
語文實踐活動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對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小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激勵小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我在日常語文教學中經常組織小學生進行課文劇的表演,一方面能夠提高小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精神的享受和滿足。比如在學習了小學語文《將相和》以后,學生都已經知道了文中的“將”指的是廉頗,“相”指的是藺相如,課文一共講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之后,我會提問小學生:“在學完這些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有的學生認為,要學習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優秀品質。有的學生認為,要學習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還有的學生認為,在平常的班級活動中,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把班集體搞好。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其實并沒有統一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最后,我會選擇有表演欲望的學生分別再現這三個故事情景,并能夠在表演過程中感受人物背后蘊含的品質,懂得“和為貴”的道理。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式,樹立公平公正的教學理念,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內容,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尊重小學生的意見,給小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避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重視提高小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格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審美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 李秀娟.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外交流,2016(15).
[3] 井楊.新時期小學語文審美教育化研究[J].才智,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