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明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話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依據,營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氛圍,以中國化的實踐形式為基礎,促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備自己的邏輯架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能體現出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一般規則,本文主要討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實踐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問題研究
引言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化,大眾對物質以及精神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馬克思主義的建設是以我國的基本國情而開始的探索,是對我國的改革意義的關鍵闡述。當前領導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做出了解釋,通過更加細化和具體的理論與實踐實質填充大眾的理論結果,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價值張力表現。目前我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妨礙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的價值表現,為解決當前國家存在的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阻礙的問題,還應該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討,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研究出更適合當今發展需要的模式,順應時代變化以及人們需求的提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運轉體制仍需不斷的探究與發現[1]。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基本問題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應用范圍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的在實踐中運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融合,才形成了適合我國發展應用的中國化模式論。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化的進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國應該加大對政治體系的研究,制定出符合國情與民情的政治體系,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經濟范疇,應該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否應對持續變化的市場形勢,以促進我國生產力的進步,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經濟范疇內應該探討的問題。最后是在精神文化范疇內,我國一直推崇多樣化的精神建設,這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發展帶來了機會與挑戰。所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與運用,使大眾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的精神文化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進步的關鍵[2]。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理論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得到發展,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理論實質。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中發現,該理論包括三個內容,一是毛澤東思想,二是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是鄧小平理論,這對我國社會的創新與改變有重要意義,社會的發展帶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質的不斷變化,也就是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些研究成果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的發展[3]。研究成果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為大眾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體現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變現在有極強的凝聚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眾的凝聚力,對大眾的精神文化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完成實踐結果從內到外的變化,從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人們的進步與發展有重要意義。此外積極帶動大眾加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當中,這是凝聚力的具體體現,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實踐應用
1、五位一體改革實踐應用
該實踐應用主要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在這五個方向進行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此外,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使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質更加完善[4]。該實踐應用表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理論的研究更加細微,深化實踐研究,是探索的結論更加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需要,對其理論實質的改革也可以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可持續進步。
2、多樣化的新媒體傳播途徑
為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發展與研究,政府應該加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傳揚。通過新媒體的傳播作用加快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結果的宣傳,使大眾充分了解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此外還應該拓寬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強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研究成果的傳揚,并引導大眾積極主動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探索,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進程。
3、創建成熟的制度與機制
為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國家應該建立成熟的制度以及機制,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模式的研究更加標準、有效以及可持續發展。制度與機制的創建應以當前我國的今本國情為出發點,以實踐探索結果為依據,確立制度與體系的內容以及組織方式,此外重點內容的細分也極其重要,完整的表現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重要引導作用,以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5]。
結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及其重要的意義,要完整的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主義發展的作用,有效處理我國當前社會中存在的矛盾,以實現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理論指導。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研究與探索,合理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時間途徑,推動社會的相關工作的建設與發展,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此外,還應注意當前的生產力水平與生活實踐,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對社會主義建設有一定的規劃,逐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個人認為,為使中國未來的有關工作的建設還應該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的基礎進行探究,更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治文,禚明亮. 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國化過程中的民生問題論析[J]. 新西部(理論版),2015,24:2-3.
[2]張世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的邏輯起點與歷史起點[J]. 求索,2015,12:28-32.
[3]于桂鳳. 論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范式的基本特征[J]. 廣西社會科學,2015,12:66-71.
[4]盛芮. 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個維度[D].陜西師范大學,2015.
[5]程廣麗,劉愛芳.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式”[J]. 貴州社會科學,2015,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