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清
摘要:時代在變化,教育觀念也在變化。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效率?本文就圍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這一主題展開探討,重點從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現狀、提高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策略,這兩個層面進行闡釋,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高效課堂
就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的長期的影響,常常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嚴重地剝奪了學生在學習活動的主體作用,不利于學生積極地學習。有的采用放羊式教學,表面上是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學生在學習中迷失應有的學習方向,繼而導致了教學效率的低下。鑒于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高效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現狀剖析
就當前而言,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第一方面,由于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始終采用講解式模式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教學主體角色出現,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性。從來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將所有的活動由教師一個人所代替。在這種方式的教學下,學生缺乏思考的空間,缺乏必要的發言權,始終是教師說了算,剝奪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第二方面,在教學中,為了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性,采用放羊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活動,不對學生學習方向進行把握,不對文本重點和難點進行指點,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漫無目的進行學習活動,學生在失去方向性和重點性的學習情,其學習效果必然低下。有必要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深思和探討。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還權于學生
根據現代的理論,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而學生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主導和主體有著聯系和區別。但是在實際中,我們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了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一種被動地學習,僅僅只是充當著一種對知識進行儲存的一種工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作為教師應該將學校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靈動性。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與此同時,教師在還權于學生過程中,尤其要把握好教師的引導者這一角色,不可將教師的引導性淡化,任由學生進行放羊模式地自主學習,這樣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學習的目標的喪失。
(二)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因材施教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其中就說到了一個問題:教學需要因材施教。因為每一個學生的智質不一樣,接受能力不一樣,對問題的反應速度不一樣,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個體存在著差異。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這一點,為此可以采用因此施教進行教學。將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比如在教學老舍的名作《貓》一課的時候,進行因此施教,可以將學生分好組別,學習成績好一點的和學習成績欠缺一點的分開,成績好的所要完成的要求相對要高一些,而成績欠缺一些的學生在要求上要低一些。如對于貓的古怪的理解上,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要求他們說出體現貓的古怪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那些地方?而成績欠缺一些的學生只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到貓的特點,找到中心句子即可。而善于思考的學生,就多給這些學生提問題,讓每一層次的學生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有所得。這樣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三)將閱讀環節充分地落實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從學習理論而言,其環節為“理解,分析,運用”這三步,沒有對文本的深入地理解,就不可能有對文本的有效分析。這里的理解,主要是對文本的語言特色以及主要內容的把握,從信息論角度來說,是對文本所提供的信息的領會或者接受。如果沒有理解就沒有下一步的分析。而分析是對文本的一種全面地把握,是對文本層次的的一種剖析,包括對重點內容的詮釋,從某種角度而言是對理解的一種有效的深化。分析到位,才能夠進行有效地運用。分析是知識從客觀向主觀的一種轉換形式。在充分的分析基礎上才能夠進行有效的運用。所以,其中的每一環節都不可少,故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這重要的三環節進行有效落實。比如在教學到馮驥才的《珍珠鳥》一課的時候,先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理解,理解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對文本進行分析。
(四)指導學生積極進行個性化地閱讀
畢竟閱讀是通過文本對學生個體實施教化之目的,從這個層面而言,閱讀實際上就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對文本進行講解,表面上學生理解了,但實際上這種教師代替學生的閱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應該充分地調動學生個體進行自主性地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感受,自我體驗,自我思考,讓學生真正得到情感的熏陶,最終獲得一種思想層面上的有益啟迪。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有必要指導學生積極進行個性化地閱讀。
(五)創新教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創新一些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法、課本劇等。只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的興趣即可。比如在教學《火把節》的時候,由于這是一課極具民族性的一篇文章,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將火把節的盛況呈現給學生,學生在看到火把節節日的盛況之后,學習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到出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權于學生、注意因材施教、將閱讀環節充分地落實、指導學生積極進行個性化地閱讀、創新教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信一定會促進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馬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08).
[2]賈志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08).
[3]王蘭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06).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稻地鎮范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