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
摘要:高校學生會是大學生的群眾基層組織,是聯系學校職能部門和青年學生的橋梁。當前,部分高校學生會干部干部缺少工作激情、缺乏格局與擔當。團隊內部缺少情感交流與歸屬感、干部沒有得到高質量的培訓與指導。需要通過完善選拔機制、完善培訓體系、修訂考核制度、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全面提升干部素質,打造有活力、有戰斗力的干部隊伍。
關鍵詞:高校 學生會 干部 隊伍建設
高校學生會是大學生的群眾基層組織,是聯系學校職能部門和青年學生的橋梁。它的基本任務是遵循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同學德、智、體全面發展,團結和引導同學成為熱愛祖國、適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要求的合格人才;發揮作為黨和學校聯系同學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維護國家和全國人民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同學的具體利益;倡導和組織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服務,努力為同學服務。在高校擴招、時代變革等影響因素下,學生干部素質相比以往有下滑的趨勢,學生會組織建設工作也顯示出一些問題。
一、現狀與問題
(1)干部缺少工作激情。部分高校學生干部隊伍龐大、機構臃腫、部門冷熱不均,導致干部缺乏激情,工作開展應付了事。
(2)干部缺乏格局與擔當。部分同學選擇擔任學生干部的動機更多的是提升自己,為自己謀取利益,為同學、為學校服務的意識不夠,開展工作時缺少格局與擔當。
(3)團隊缺少情感交流與歸屬感;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交流,組織文化建設缺失。
(4)干部沒有得到高質量的培訓與指導。對待干部重使用,輕培養。由于培訓體系不完善,培訓質量參差不齊,接受培訓者滿意度不高。導致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
二、解決對策
(1)完善選拔機制。1規范選拔流程。選拔流程規范化,可采用如下方式:干事一級采用自主報名+面試的方式選拔;部長采用日常表現考核+自主報名+面試的方式;主席團采用日常表現考核+自主報名+筆試+面試+無領導小組討論的形式。2規范選拔細則:根據學生干部的勝任力模型,制定結構化的選拔細則,并根據經驗反饋不斷的完善。其中馬悅婕提出的四個方面的學生干部勝任力模型,包括核心層:動機與特質;中層:能力與態度;表層:知識技能;其他特殊因子:道德因子、創新因子、非勝任力因子[1]。各高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選拔細則。3提升選拔者的水平。每年換屆都是新一任的主席面試部長,新一任的部長面試干事,選拔者很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定奪,缺少科學的思考。對此,可以在選拔之前對選拔者進行培訓,讓其有充分的準備,做到胸有成竹,這樣也能促進干部隊伍的培養與文化的傳承。
(2)完善培訓體系。部分高校現有干部培訓工作存在體系不完整,質量不穩定等問題。比如,關于工作技能培訓的比較多,關于思想認識的則很匱乏;培訓后沒有及時對效果進行調研,缺少培訓效果的反饋機制;對效果好的培訓課程材料沒有保存,下一屆又是從頭開始。學生會應該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涵蓋規章制度、思想認識、領導力、辦公室技能等各個方面,完善培訓材料并做好保存,制定培訓課程評價表,收集好數據,對課程進行修訂與完善。對于培訓的師資方面,需要多整合校內外的力量,尤其是充分利用好廣大校友、兄弟院校以及各地團組織的資源。
(3)修訂考核制度。部分高校考核制度主要集中在考勤、學習成績、材料上交情況上,都是比較基礎的考核項目,對于部門核心工作沒有涉及;同時,考核制度經常被束之高閣,往往是學年末才會梳理,對同學們起不到約束、引導與激勵的效果。各高校可以采用SMART理論、群決策力模型等管理學、人力資源等領域的方法修訂合適的考核制度。王建東等采用群決策力模型修訂學生干部考核體系,設置了德、能、勤、績四個一級指標,下面再細分15個二級指標,讓輔導員、班導師、學生代表、學生會代表按照對應的權重對學生會成員進行考核[2]。針對考核,可以每月進行反饋與評比,讓制度實實在在發揮作用;組織成員學習考核內容,讓細則深入人心,不只是停留在文件上面。
(4)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學生會內部多在忙于工作、忙于會議,缺少了真心交流、輕松互動的機會。針對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交流,組織文化建設缺失等情況。可開展“家庭日”系列活動,每學期組織2-4次組織生活,內容可包括運動類友誼賽、心理團體輔導、外出交流、辯論活動、演講比賽、換屆酒會等,增加團隊凝聚力。還需要通過部門文化展示、述職大會等形式,建設好部門文化。在現在互聯網時代的下,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調整,應多注重激發個體的能動性,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多一些平等交流。
干部培養、隊伍建設是團學工作的著力點,絕不能流于口頭一說、紙上一寫,唯有認真實踐,量化成可操作性的具體工作,方能起作用。在認識到干部培養的重要性之后,需要作為專項工作,進行系統的梳理,再量化成日常的工作。
參考文獻:
[1]馬悅婕.高校學生會干部勝任力模型及選拔體系探究——以安徽師范大學為例[J].海峽科學,2013(12):83-87.
[2]王建東,楊文軍,王卓,李子玄.群決策模型在高校學生會干部考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1):101-104.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