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群
摘要:物流管理實踐性強的學科屬性決定了物流專業的教學必須以實踐教學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使命。但在當前高校的物流教學實踐中,存在著物流實驗室建設不足、教師自身實踐能力不強以及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設置相脫節等的重要問題,必須通過綜合性的措施和強化實踐教學評估體系建設來加以解決。本文分析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及“三段遞進式”的教學模式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物流管理 教學管理 問題與策略 三段遞進式
現代物流在社會與經濟建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愈發明顯。在高校中,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如何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物流實踐教學基地相對缺乏,模式單一 。首先是校內物流實訓室建設投入不足。盡管很多院校已經有了加強物流實踐教學的意識,但由于受到資金、場地等的限制,校內實訓室建設投入不足,未能體現高職教育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特色。其次是校外實訓基地模式單一。不少院校雖建有一定數量的校外實訓基地,但多數校外實訓基地僅能滿足參觀式、認識型的實習,操作型、運營型的實習機會很少,不能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2)物流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薄弱。國內物流教育起步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目前,各類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每年的畢業生較多,步入教育領域的高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素質”教師很少。再加上高校擴招,學生和專業的增加,導致很多院校物流教師的缺乏。(3)課程設置和課程教學大綱不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首先,因部分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沒有做好充分的社會調研與論證,盲目的設置課程,造成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技能水平不同步,存在了一些缺陷與不足,參與工作后,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其次,課程設置定位不當導致學生就業的不對口現象;再次,教學內容的貧乏不能滿足教學實踐的應用,課程內容淺薄,缺乏教學研討,存在著課程內容重復或脫節的現象;最后,高校師資與實習實訓等教學條件的不足與匱乏,使得因人設課、依現有條件設課的現象普遍存在。
二、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
(1)完善多元化的校內實訓設備的建設。建立相配套的校內實訓室或校內實訓基地,可以及時彌補企業實習的不足。如“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的建設,主要是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進行模擬,學生在模擬操作的過程中,能夠體驗到物流企業在經營中的具體作用,可以將學生的理論與實際、角色扮演與崗位體驗有機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完成學生的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過程中的轉化,學生還能解了企業生產管理運營以及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學校還能夠將企業引進學校,合作在校內建設實訓基地,完善校企合作的模式。
(2)大力加強物流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前提條件。一方面,高校要經常組織教師深入物流企業進行調研和學習,掌握物流行業的新動態:制定職稱評審、工資待遇等方面的激勵政策,鼓勵在校教師分期分批到企業掛職鍛煉,加強專業實踐技能:鼓勵教師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成為“雙師型”教師。另一方面,高校還要積極聘請一些物流企業或行業專家、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擔任物流兼職教師。他們不僅能按照實際物流企業的崗位標準指導學生實訓,切實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而且還能夠提供物流典型案例,可以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水平。
(3)創新型教學策略--“三段遞進式”。所謂“三段”,即按照項目課程的開設,實現專項能力實踐、綜合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實踐的三階段性實訓;所謂“遞進式”,是指三種能力培養按照能力形成的先后過程,由低到高依次展開培養。通過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緊密結合,指導學生開展實習,從而順利完成由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變,真正勝任企業工作。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第一階段專項能力實踐是以校內實訓室為主,對應的實踐教學是專業認知實踐和校內階段性實踐,是對開設的專業理論課程分別設立相應的獨立實訓課程,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初級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專業理論課的教授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如演示教學形式、案例教學形式、模擬教學形式等。在實訓課程中,主要訓練的內容貨物有出入庫管理、貨物搬運管理、貨物日常養護、各種運輸方式的貨運代理、信息系統管理等。第二階段對應的是實踐教學中的綜合性技能實踐和頂崗實習,主要以校外為主,通過現場的感性認識,由外到內,由淺到深,循序漸進,這種實踐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有逐步加深認識的感覺,通過身臨其境,主動操作學習,從中感受和體驗知識的運用,從而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主動消化吸收并自覺運用于日常中。此時實習的內容安排主要是將專業理論知識同物流企業實踐有機結合,熟悉從業環境,學習如何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來正確處理物流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第三階段是創新能力實踐,這一階段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設立的,分兩方面實施:一方面貫穿在整個教學計劃的執行過程,即在教學過程中就針對學生的能力特長展開創新能力訓練,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對口的科研。
總之,在物流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強各階段內容的融合和滲透,優化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的應用型、技能型物流專業人才,才能使物流專業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創造性和適應性。
參考文獻:
[1]莫高興,張爾利.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高教論壇,2016,(05):203-205.
[2]洪瓊,萬玉龍.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改設計[J].物流科技,2012(11):44-45.
[3]張俐華.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20):48-50.
(作者單位:廣東東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