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衛
摘 要:通過回顧教育部首批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三級跳”式發展之路,分析作為地方高職院校發展典型經驗的“銅仁模式”。主要有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做好頂層設計、決勝中層,集約節約財力,借梯登高、文化管理,整合資源、服務三農、集團化辦學等做法,為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
關鍵詞:職業教育;銅仁模式;借勢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5-0186-03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on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cognized as national backbone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ongren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typica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loc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model mainly includes setting up high objectives and doing practical work, doing a better job of top-level design and achieving success in middle-level design, intensifying financial resources, drawing lessons from others and carrying out culture management, integrating resources, serving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and running colleges through collectivization. All these valuable experience provide a successful ca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less-developed area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ongren Model; take advantage of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職業教育,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一技之長才能有更好保障”,強調要“上下共同努力進一步辦好職業教育”。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勢頭良好,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正在實施。要緊跟科技和產業發展新趨勢,促進職業教育的規模、結構、層次、布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協調互動,加快培養發展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的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搶占國際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制高點。“十三五”時期,職業教育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瞄準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堅持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緊扣提高質量、促進公平兩大主題,著眼供給側改革的需求,著力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加強建設,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服務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充足優秀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把中央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規劃、同步發展,與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升級、技術更新換代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需求更加契合。要把職業教育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確保到2020年建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服務好國家戰略。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鄧小平故里唯一高校,要充分利用廣安市在“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區位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站在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學院黨委廣開言路,開放辦學,利用學院中心組學習掀起解放思想大討論,一起思考廣安職院發展。我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一所山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成長說起,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曾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很多事往往不是先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干就是學習。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就得學習。①
2013年,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第二批進修班暨師資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一文中強調了學習的形式: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急用先學、邊干邊學、立竿見影”等重要論述,②“學中做,做中學”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欠發達地區銅仁職業教育的快速騰飛的成功經驗,對當下老少邊窮地區職業教育如何發展,引發靈感。
一、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銅仁模式”
銅仁市位于貴州省東部,有“黔東門戶”之稱,是武陵山區國家扶貧連片開發的核心區域,是典型的農業地區,也是老、少、邊、窮地區,人口430多萬,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0%;“多彩貴州、桃源銅仁”,文化多元,生態環境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建有1所應用型本科高校,3所高職院校,15所中職學校,3所技工學校,并成立了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為主體的銅仁職業教育集團學校(簡稱“職教聯盟”)。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奠基,引領了銅仁教育園區的開發建設,帶動教育園區發展成為一座特色新城“銅仁大學城”。在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和銅仁市中等職業學校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中,結合區域潛在優勢,實現了職教發展的“五大”跨越,形成了“山區職教”發展的“445”戰略,鑄就了民族地區職教發展的“銅仁模式”,并作為職業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典型案例,獲得教育部國家驗收專家組認可,辦學影響深遠。③迄今為止,銅仁職業教育的“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形成,為各類學生打通了升學通道,構建了人才成長的職教“立交橋”;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銅仁的成功實踐,得到教育部、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肯定。④借助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引領帶動作用,銅仁職業教育的發展在貴州省乃至武陵山區同行中處于領先地位,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二、山區職教:十年磨一劍
2003年,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實質性合并,統一了五所中專學校的人、財、物;首次教代會通過了“五年發展規劃”和“人事績效福利分配方案”,標志著實質性合并工作基本完成。通過十二年發展,現有10個二級分院,1個馬列部,17個行政部門,3個教輔部門,2所附屬中職學校,1所技工學校;開設有50個高職專業,其中11個國家級重點專業;在校學生30758人,其中應用本科372人,高職13386人,中職9061人,技工3510人,繼續教育4429人,留學生153人;生源來自26個省市區和13個國家。其辦學歷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合并”發展階段(2003~2008),主要規范辦學行為,注重外延發展(標志:2007年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通過);二是“示范”引領階段(2009~2013),示范引領,內涵建設(標志:2009年省級示范高職院校,2011年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2013年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驗收“優秀”通過);三是“特色”標志階段(2014~至今),教育國際化,優質高校建設(標志:2014年6月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言;2015成為高職、中職國家“雙示范”學校)。
(一)建院主要成果
2012年11月,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成功跨入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行列。2013年9月,銅仁職院與貴州梵凈山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大學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月,建有民族中獸藥分離純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茶產業體系銅仁茶葉綜合試驗站,國家發明專利6項;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精品課程9門。2016年2月,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了《2016-2017年中國專科(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位居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第64名,貴州榜首。⑤
(二)典型經驗做法
1. 集約財力,整合資源,增強辦學實力
西部地區發展職業教育很艱難,投入少,辦學資源十分有限。2003年,面對銅仁職院組建之初五校資源分散,校園破舊;管理松懈,資產閑置,利用率低。面對地方財力有限,國家對高校建設的校園要求,我們采用了土地置換,購得新校區800畝,后來市政府再劃撥了土地230畝,滿足了學院的發展規劃需要。
2. 狠抓管理文化建設,實現管理“三級跳”
學校管理與服務應該是以“人”為中心。建院之初,管理多數是憑經驗辦事,也就是停留在“粗放式”管理階段。經歷了由粗放式管理到規范化、精細化的科學管理,而科學管理的好處就是讓學校管理更加規范;文化管理是最高層次的管理。2005年開始提出了“精細化”管理,ISO9001質量管理理念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經過兩年的質量管理試運行,2007年9月成功獲得了ISO9001質量認證管理證書,成為貴州省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認證的高職院校。2010年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進入首批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行列;2012年又成為全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單位,實行扁平式管理,推行了“處”改“部”,“系”改成“院”;讓內部管理職責明晰,務實高效,帶來了一場“管理革命”。
3. 抓班子建設,做好頂層設計,決勝在中層
“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關心腳下的土地,那是沒有未來的”。⑥在高職院校的發展中,“仰望星空”與“關注腳下土地”的辯證關系無法回避。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也不例外,并在事實上確立了一種良性機制,即學院領導“仰望星空”,把握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好頂層設計;中層干部集中精力于“腳下的土地”,將學院領導作出的決策落實、執行到位。
4. “走出去”與“請進來”,培養“跳起來摘桃子”精神
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辦學水平工作的永恒話題。銅仁職業技術學院自合并組建以來,始終堅持由“規范辦學、外延發展”向“內涵建設”轉移的辦學思路,通過典型的“三級跳”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第一跳就是迎接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讓省內同行另眼相看;第二跳是2009年成功進入貴州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并排名第一,確定了學院在貴州高職院校中的地位;第三跳是成功進入首批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行列,像一匹“黑馬”沖出貴州,走向全國。
在實質性合并初期,對于什么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概念,并沒有深刻理解,至于人才培養模式等深層問題更是一直制約學院專業建設。為此,學院領導帶隊先后走訪了湖南、廣西、貴州等6所高職院校,看到其他高職院校的校辦農場、養殖(豬、牛、雞)場、綠化公司的經營后,深受啟發。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結束之后,班子決定申報第三批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為了擠進末班車,院長帶隊走訪多所“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和知名職教專家,尋求支持,并弄清了示范建設頂層設計的“瓶頸”問題。雖然“國示”申報未獲“通過”,但通過申報過程凝集了共識、提凍出特色,鍛煉了隊伍,感受到“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同時教育部全面審視了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省內外同行也更加關注了。通過反思第三批國示申報“未通過”的原因,以“跳起來摘桃子”精神,著手準備國家骨干高職院校的申報。借力發展,時任院長又帶領一些干部繼續走訪又一批“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學習先進經驗,確保了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單位的申報成功。
5. 借梯登高,整合資源,做大山區職業教育
結合銅仁市情和縣情職教現狀和貴州教育“9+3”項目的實施,銅仁市政府在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銅仁市中等職業學校。其主要任務:一是結合產業背景,積極爭取專業建設項目;二是管理全院的中職學生;三是代表職院引領、指導銅仁職業教育集團學校各分校的辦學水平,職業教育集團分校實行“雙主體”管理;通過辦學發展,集團整體實力得到了提升,“職教聯盟”內現有2所國家示范校,3所省級示范校。經過發展,學生人數由合并時不足3000人到2015年的30000人,發揮“骨干校”、“示范校”的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
為整合全市職教資源,構建“政府主導、行業支持、企業參與、多元辦學”的“政-校-企”辦學模式,完善政校企合作辦學機制體制,進一步推進政校企三方“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經銅仁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銅仁市職業教育政校企合作理事會。2011年由銅仁市政府主辦,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承辦銅仁市職業教育政校企合作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2012年銅仁市人民政府召開銅仁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成立大會,通過抱團發展,“職教聯盟”學生規模最多達3萬人。
6. 實施人才強院戰略
梅貽琦先生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始終把人才資源作為辦學的第一資源。教師隊伍建設堅持“引進、培養”的工作方針。建院之初學院結構不合理、教師專業背景多是基礎類農、醫和財經等。面對師資力量薄弱的現實,學院啟動了“教授培養工程”、“研究生培養工程”、“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工程”和“教學名師工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教師培養及管理辦法。經過十二年的建設,師資隊伍整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有教職工802人,有正高40人,副高155人,博碩士230人,雙師教師428人;有省管專家1人,市管專家6人。培養了一批“腳上有泥、手上有繭”的“牛教授”、“鵝教授”、“羊教授”、“天麻教授”、“西瓜教授”等雙師教師430人,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90%以上,教學實力顯著增強,在貴州高職院校中處于絕對優勢和領先地位。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是對學校過去辦學實力的檢查,是評估學校規范的建立;而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重在對學校未來發展的規劃設計。結合西部欠發達地區高職教育的“銅仁模式”的成功實踐,給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未來5年發展的啟示:
一是樹立現代職教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科學定位,特色發展。
二是加快推進教育部“管理提升”和“創新發展”兩個“行動計劃(2015-2018)”的實施,推進優質高職院校建設。
三是整合現有資源,理順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益。
四是利用職教集團,培育“廣安職教”品牌,提升國際化教育的影響力。
五是積極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產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培養實用人才。
六是根據廣安市委、市政府的十三五規劃,要把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建成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奮斗目標。我們將按照應用型本科建設要求,啟動混合所有制應用型本科大學“五年行動計劃”,爭取國家和全社會的支持,圓廣安市民一所“本科”夢想。
發展是我們肩上的神圣使命。在新常態下要科學把握和準確判斷,又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就要有一種“跳起來摘桃子”的感覺,搶抓“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區、成渝城市群建設以及第二輪西部大開發難得的機遇,變壓力為動力;提振信心,實現學院發展預期效果。全體廣職人,面對新發展、搶抓新機遇,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腳踏實地,積極為廣安高等職業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注釋
①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181.
②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認認真真學習[N].學習時報,2013-04-28(01).
③熊興勇,何曉桂,劉勝.打造武陵山區職教發展的“銅仁模式”——貴州省銅仁市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國家示范校紀實[N].中國教育報,2016-01-18(08).
④同注③。
⑤中國科教評價網[EB/OL].http://www.nseac.com/html/263/6765
82_2.html
⑥溫家寶.仰望星空[N].人民日報,2007-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