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旺
摘 要:從近年來中職學校物流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一邊是物流企業急切需要既懂理論又具較強操作能力的專業人才,卻找不到合適人選,一邊又是中職物流專業畢業生為找相關物流工作崗位而犯愁,這種現象對中職物流專業辦學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如何培養出物流產業需要的專業人才,緩解物流人才緊缺等,這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中職物流專業;教學;思考
筆者根據從事中職物流專業多年的教學感受,就此提出幾點參考建議:
一、中職物流專業教學現存的不足之處
1.物流教材缺乏高水平的精品
目前,中職學校物流教材規范性不強,理論研究不成熟,學科體系建設嚴重不足。大多數中職學?,F有教材來自水平參差不齊的出版社,而且同一系列教材也存在系統性不強、內容重疊、沖突等現象。有的學校雖然改編了市面上的教材,開發了一些校本教材,但還是實用性差,再加上學校對教材的甄別和挑選上沒有經驗,馬虎大意,教學質量的保證更是無從談論。
2.教學師資專業力量處于劣勢
教師是物流專業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然而中職學校大多數的物流專業教師都是從其他專業轉行過來,本身都不具備全面的、系統的物流理論知識,更缺乏實踐經驗。在教學中基本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方法,雖然采用多媒體教學,也僅是把內容移到了幻燈片中,并非真正的有機結合,不能利用現代化手段去實踐,讓本來學習底子薄、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濃的中職生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消化吸收慢,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
3.實訓物流設備存在嚴重的不足
設備的添置需要大量的資金,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一些中職學校在物流設備投入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基本沒有物流實訓室。面對教師講解的空洞理論,學生只能憑空想象,無法與實踐教學融合。行業人員感覺到物流專業的畢業生,沒有熟練的操作技能,無法立即上崗,這制約了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對于那些擁有少量物流設備的學校,物流硬件也不成規模、不成系統,物流軟件也沒有針對性,這樣的實訓室基本成了擺設。盡管安排了一些實訓環節,但實訓課堂教學敷衍了事,管理松散,缺乏針對性,淪為象征性的點綴,學生沒有真正學到技能。
二、中職物流專業教學發展的對策建議
1.明確物流專業學科定位,合理設置課程安排
中職學校目前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在對物流市場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后,準確掌握市場對物流人才的細分化的需求,科學明確地對專業進行定位,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改變以往只要能招到物流專業的學生,隨便挑幾本物流方面的書學習一下,應付兩年就出去實習的只重視眼前效益的做法。而應該顧及當前實際情況又重視未來發展變化,兼顧學生既懂物流專業知識又懂計算機軟件操作、網絡技術等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不僅重點學習運輸實務、倉儲實務等核心課程,還學習物流管理概論、物流信息技術、物流成本核算、包裝技術、市場營銷等課程,而物流軟件操作等物流管理信息化課程尤其重要。
2.加強物流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加強物流師資建設,是各中職學校急需解決的問題。教師是教學主體也是改革的實施者,面對物流這個新興專業,許多教師沒有經過現代物流系統訓練,欠缺實踐經驗和技能,因此加強師資培訓是關鍵。采取各種措施鼓勵本校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支持他們考取各種職業證書;利用寒暑假參加市級、省級和國家級專業培訓,還可以到企業進行一周、幾周、一個月、幾個月、半年、甚至一年的專業實習等,使專業教師熟悉物流業的真正行情,掌握具體技能要求,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有針對性,才能教授行業中真正需要的技能和基本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案例教學、項目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3.重視物流實訓室的建設,切實加強校企合作
現代物流需要的是實用型人才,物流教育也應更注重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中職學校要考慮學生基礎較差,理論學習缺乏興趣,英語水平不高的實際情況,加大對物流專業實訓室的建設投入力度,使學生得到初步培訓。實訓室應該建設有物流軟件支撐的電子商務、全自動立體倉庫操作、貨架倉庫操作等系統,有模擬倉庫、超市、電子商務室、物流沙盤室等物流實訓室,有電動叉車、手動液壓車、堆高車、托盤、POS機等硬件,應側重于倉儲與配送軟件與硬件的實訓,操作崗位包括訂單員、保管員、搬運員、安全管理員等。同時加強校企合作,一方面請物流企業的專業人員到學校指導實訓室的建設、指導學生實訓、做物流行業最新發展情況的講座等,另一方面直接讓學生到相關物流企業參加包裝、配送、倉儲、運輸等物流實務方面的工作,彌補課本知識的不足,鍛煉學生綜合素質,使學校教學與企業需求同步,為學生就業提供保障也為企業培養所需要的物流專業人才。
總之,要促進我國物流教學進一步發展,就要堅持走深化教學改革之路。領導目光要遠大,實訓投入要舍得,教學目標要明確,物流理論要前沿,實訓設備要先進,教學方法要多樣,這樣中職物流專業的教學一定能取得明顯成效,才能培養出適應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實用人才。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