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籽丹 馬磬 連蓮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物流”主要是實現24小時必達,“互聯網+醫療”是以醫院為中心轉變到以患者為中心。本文以典型的服務業物流和醫療為例,闡述“互聯網+”背景下的發展情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對相關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 “互聯網+醫療” 現狀及問題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c)-153-02
1 “互聯網+”背景下物流業的發展及問題
1.1 互聯網+物流:24小時必達
首先,互聯網時代下的物流要求供應鏈與物流數據平臺相匹配,國內初步應用的是菜鳥網絡,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九家公司共同組建的。菜鳥網絡是基于互聯網思考、基于互聯網技術、基于對未來判斷而建立的創新型企業。在現有的物流基礎上建立一個開放、共享、社會化的物流基礎設施平臺,在未來中國的任何一個地區都可實現24小時內送貨必達。其次,互聯網時代的物流要降低物流成本。在數據缺乏同步的情況下,生產、銷售和消費信息不對稱是造成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原因。例如,一個成都的買家想要買一件北京賣家的商品,而制造商在杭州,那么商品必然會從杭州到北京,再從北京流動到成都,到達消費者手中,繞了一大圈,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如果把物流、電商、消費者和生產商統一接入數據物流平臺,商品的流向就有了清晰的導向,并可以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大大縮短了運輸距離,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使得物流的各環節也更加協同。再次,互聯網時代下的物流是要使得物流數據化,以往“雙十一”期間爆炸式增長的訂單經常導致物流爆倉,原因在于物流的大部分包裹來自電商,而電商的訂單太多,但是物流承受有限。如果能夠使得物流企業和電商完美對接,并建立一套聯動機制,爆倉問題將會大大減少,這也將促進物流和電商的共同發展。最后,互聯網時代下物流需要智能分倉和庫存前置,這樣物流24小時送達也不是空談。即需要在消費者下訂單之前把貨物送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儲中心,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物流成本。這需要極強的預測能力,什么時候發貨、發多少貨到什么地方都需要緊密的結合,這就需要利用物流數據化來實現。
1.2 “互聯網+”背景下物流業的問題
近10年來,我國電子商務有了飛躍式的發展,2014年,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一電子商務大國,網購交易呈爆炸式增長,而物流技術卻沒有像電子商務那樣爆炸式增長。首先,從現代物流發展時間表上可以看出,我國的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的發展幾乎是同步的,沒有時間差。這就導致了沒有成熟的物流技術來支撐電子商務的發展,具體體現在每當電商旺季的時候,很多物流網點就會頻繁爆倉,根本原因就是基礎設施不完善,不能支撐起整個物流系統。其次,相比國外,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時間較短。1993年中國第一批民營快遞企業產生,而早在1907年美國的UPS就誕生了,相對于物流體系較發達、制度較完善的國家,我國在物流業上缺乏專業性的物流人才及完善的法律制度。再次,我國目前在物流方面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從而在進行商務物流的時候最基本的權利得不到保障,有可能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最后,在物流方面精通電子商務管理的人才也比較稀缺,這就需要提高物流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從業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物流業的發展整體提升。我國物流的管理體制和法律大多都不完善,而且物流發展缺乏統一的指導和規劃。我國物流管理的方式是多元化的管理體制,其中涉及了交通、商務、民航、鐵道等多個部門,由于管理部門多,分工又不明確,這就容易形成責任分散效應,各部門職責交叉,難以達到統一調配和管理。
2 “互聯網+”背景下醫療服務的發展及問題
2.1 “互聯網+醫療”:以患者為中心
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中要求,開展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逐步轉變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除此之外,出臺醫生多點執業政策、網上處方藥銷售政策、藥品監管等一系列的政策,使互聯網賦予醫療行業的體制改革的推動力。“互聯網+醫療”涉及了診斷掛號、健康咨詢、診斷治療、買藥到醫保的各個環節,能夠降低患者的就醫成本,提高效率。總的來看,隨著“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從以前的以醫院為中心的模式將逐漸轉變到以患者為中心上來。可穿戴設備是將智能芯片放置在隨身的手環、腕表、眼鏡、衣服上等,它可以測量和記錄患者全部的健康數據,如運動量、血糖、血壓、睡眠等一系列的指標,并統一將數據傳到云端后臺,形成一個大數據庫,為個人提供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通過這些設備,患者可以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全面的了解,而醫生只起個協助作用。掛號難、看病難是老百姓最希望解決的問題之一,將移動互聯網平臺納入掛號、就診、繳費當中與各大醫院進行合作,讓用戶直接使用移動端的APP進行掛號、檢查、繳費、取藥等,大大提高了掛號的效率,縮短了就診的流程。傳統模式下,患者只能在擁擠的候診室等待,生怕過號錯過就診時間,而現在,就診者通過移動就醫平臺掛號,與支付寶進行綁定完成支付,進入排隊隊列,及時通知就診者的等待時間及前面候診人數,讓就診者合理安排時間。同時,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來進行分析也是相當重要的,把全球各個階段各種類型的病癥進行各大數據的處理傳到后臺,在季節交替或流行病發的時候能夠提前預防。
2.2 “互聯網+”背景下醫療服務業的挑戰
雖然互聯網給醫療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隨著發展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首先,互聯網醫療業參差不齊的發展給患者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當我們在網上的搜索引擎輸入自己的病癥時,會出現很多醫生給予的回復,有些清晰,有些模糊,而對于搜索者來說,對醫生的學歷、經驗幾乎是一無所知,這給患者帶來了煩惱,最后還是去醫院就醫。其次,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私立醫院在推廣時會捏造些不符的事實來欺騙患者,給患者的生活、家庭、經濟等方面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而負責監管的職能部門對互聯網的監管不力,再加上沒有一套完整的關于互聯網醫療的法律法規,所以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政府要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業的發展,將政府衛生部門、網絡監管部門、法律法規部門納入進來,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監管,確保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和準確性。與此同時互聯網醫療服務網站也要充分完善自身,從事互聯網工作的醫生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水準,同時也要有很強的互聯網操作能力。互聯網醫療服務網站還應增加反饋功能模塊,以便其他患者能知曉醫生的各方面的情況。
①基金項目:國家級2015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戰略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研究》(2015136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