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 董微微
摘 要:健康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具有拉動內需增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雙重功能。美國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經驗豐富,已成為帶動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本文通過分析美國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經驗與舉措,提出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的策略,對我國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促進健康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健康服務業 美國 經驗 啟示
中圖分類號:F7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a)-000-02
健康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極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具有拉動內需增長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雙重功能。從國際經驗看,健康產業是輻射和帶動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吸納就業人數多、拉動消費作用大的復合型產業,全球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0%左右。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健康產業的發展,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研究美國健康產業發展經驗以及美國國民健康戰略的實施,借鑒其先進經驗,推動我國健康服務業提升的發展。
1 健康產業的概念
健康產業是與人民健康息息相關各類產業的統稱。目前,國內外對健康產業的含義尚未做出權威界定,通常認為健康產業是涉及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的新興產業[1]。宮潔麗等(2011)從健康消費需求和服務提供模式角度對健康產業進行分類,指出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業、醫藥產業、保健品產業和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等四大基本產業群。《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強調要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改善健康公平。從健康中國戰略看,健康服務產業涵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體到產業發展上,涉及醫療服務、中醫藥產業、健康休閑、醫藥產業以及基于互聯網的健康服務、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等行業的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2 美國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經驗
美國通過制定健康戰略、健康立法、健康傳播等方式推動健康產業發展、促進國民健康素養提升。
2.1 以政策、法律推動健康服務業發展
美國是最早關注健康管理的國家之一,通過制定完善的健康促進政策和立法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第一,以立法促進產業發展、維護市場秩序。《健康維護法案》為健康維護組織提供立法,《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反壟斷法》、《專利保護法》有效保障了食品、藥品安全并維護市場秩序。第二,針對健康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制定發展規劃,如《生命科學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生物制造技術和生命科學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實現路徑。第三,通過稅收、融資等優惠政策,動員社會資源加大對健康產業的投資,并對科研項目給予直接經費支持[2]。
2.2 實施四期健康公民戰略,保證健康促進政策的連續性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實施健康戰略的國家,1979年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提出《人人健康: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報告》中正式使用健康戰略這一概念,并分別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別發布了四次《健康公民》戰略報告,每10年一個戰略周期,通過四期健康公民戰略的規劃與實施,形成了較為連續的健康促進政策和完善的實施機制。特別是在《健康公民2020》戰略中,構建了健康國民2020執行框架,涵蓋了動員、評估、計劃、實施和追蹤五個步驟,又稱為MAP-IT框架,該框架為推進社區、個人、州、市政府以及健康領域從業者提供了協同實施路徑[3],保障了健康促進政策的連續性。“健康公民”戰略關注的重點從單純的提高國民生活質量到建設健康環境和提升健康行為,強調“預防優先”的健康理念,戰略內容不斷完善,成為可持續性健康促進策略,注重傳播通過體力活動實行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理念,號召社會廣泛參與[4]。
2.3 加強健康知識傳播,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美國健康傳播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各種疾病和健康危機對人類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健康傳播從對疾病和危機的反思出發,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建議,得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和關注。通過大眾媒介傳播與健康相關的信息,進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羅杰斯(1994)指出健康傳播能夠通過將醫學成果轉化為大眾普遍認知的健康常識,進而改變大眾的行為,從而降低疾病率,提高國家生活質量和健康水準[5]。美國健康傳播領域有健康促進和健康服務兩個分支,通過醫生以病人為中心的傳播行為,提升病人滿意度,以公共健康運動知識普及與闊時,提升個人健康安全行為,進而制定能夠改善社會整體健康狀況的傳播策略,達到普及健康知識、傳播健康理念、外化為健康行動、提升健康素質的目標[6]。
2.4 構建完善的健康產業鏈,為人民健康和社會和諧提供保障
美國的健康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涉及到醫療服務、醫藥設備、健康促進與管理、商業健康保險、臨床檢驗行業等諸多產業領域。健康產業在美國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增長速度最快,特別是金融危機后美國的健康服務業與制造業、服務業等形成了良好的產業關聯效應,對于就業的吸納效果突出,成為主導產業,體現了其高成長性和抗經濟周期特性,帶動總就業人數增加76%,家庭及社區保健、個人和家庭幫助服務人員需求旺盛[5],為人民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3 對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啟示
當前,我國健康產業發展規模和體量較小,各地發展健康產業熱情高漲,但存在著無序競爭、同質化嚴重,總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健康服務體系還不夠完善,健康產品和服務層次單一,難以滿足不同收入群體、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差異性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健康產業體系不完整,現有產業內部各個行業之間聯系松散,健康服務產業與相關機構之間的共建共享與互動合作較為缺乏,對產業的深度挖掘意識不強,資源整合效率較低,應有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效應沒有很好地釋放;健康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差別較大,醫學衛生技術人才水平較高,但健康旅游、健康教育等健康服務管理方面專業性人才較為缺乏,從業人才專科以下學歷較多,缺乏正規專業培訓,健康服務領域從業人員的質量和數量仍需提升。
3.1 落實國家規劃要求,不斷完善健康服務產業政策體系
當前,健康產業日益成為各地方政府吸引投資的重要領域,但相關產業規劃以及相關政策體系還不完善,缺乏區域規劃的統籌,健康產業在發展上容易進入規模小、競爭無序的低層次發展道路。產業發展尚未形成合力。調動各級政府和國內外企業發展健康產業的積極性,連接項目主體特性設立相應的所有制管理機構,充分授權,讓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發和建設健康產業基地,推動健康產業快速發展。在培育壯大健康產業上,應放寬發展健康產業的市場準入,實行負面清單和“非禁即入”原則,通過采用積極財稅金融政策為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采用設立專項基金的方式籌集資金,支持健康產業發展,加大政策傾斜,鼓勵健康產業高技術項目落戶,支持相應的高新技術開發、平臺建設和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促進其產業化。采用多種所有制方式吸引國內外創投機構支持健康產業發展。
3.2 建立健全多層次、多元化、國際化的健康產業服務體系
為了進一步適應新形勢下國際化市場化發展的大背景,健康產業應當踐行多層次、多元化以及國際化的發展原則,既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加大縣級及以下醫療服務機構的投入,也要充分發展如牙齒健康、心理咨詢、美容整形、老年護理等專業化的服務,采用多種所有制合作的方式大力發展小型診所、醫生辦公室等服務機構保障個性化的需求得到滿足,針對居民更高層次的服務,建立高端健康服務市場,打造條件著重做強做大若干個(家)健康服務業品牌(企業)。
3.3 積極應對人口高度老齡化,創新發展健康管理服務產業
人口老齡化是我們當今和將來面臨的社會現象,市場需求結構中保健品、健康體檢、健康美容和養老護理等領域的需求旺盛,健康管理服務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針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應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一方面,政府應該盡早布局、設立公益性養老服務機構,增加養老床位的數量,惠及市民。另一方面,要吸納社會上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資源加入養老服務業,針對不同層次個性化的養老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通過培養健康養老服務品牌,形成品牌效應,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
3.4 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健康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支持國內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加入健康產業,在健康產業基地積極引入相應的科研機構,加強與國際著名研究機構、跨國企業的合作。建設醫療衛生、生物醫藥、醫療儀器、康復保健、健康服務等產業的公共信息平臺、專業孵化器、產業標準體系、產品檢測等公共平臺。采取內部培訓、外部培養、人才引進等多種措施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隊伍,既有專門從事科研攻關的技術 人才,也有一線進行專門服務的實操人員,逐步規范市場準則和從業人員資質管理。加快培育老年醫學、護理、營養和心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
3.5 構建完善的健康產業鏈,形成產業聯動效應
隨著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的發展蒸蒸日上。作為具有多個產業發展鏈條的健康產業,其高度發展能夠有效促進包含金融保險業、健康風險管理業、醫療產業等眾多產業的繁榮,從而帶動整體的經濟增長。經濟的高速增長給人民帶來的實惠,消費者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更加注重自身健康,加之國家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資金投入,社會對加入健康產業的欲望更加強烈。推動健康產業體系建立,形成功能完善、分工明確的產業體系,推動整個健康產業鏈及周邊相關產業高速發展,打造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參考文獻
[1] 宮潔麗,王志紅,翟俊霞,席彪.國內外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河北醫藥,2011(14).
[2] 王禪,楊肖光,白冰,王倩.美國健康產業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14(12).
[3] 曹曉紅,朱敏.美國“健康國民”行動及其啟示[J].學理論,2014(5).
[4] 徐士韋.美國健康公民戰略的源起、發展及啟示[A]. 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1)[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1.
[5] Rogers EM.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oday[J].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94,38(2).
[6] 鐘曉書,魏超.美國健康傳播研究回顧[J].中國健康教育, 2010(01).
[7] 湯子歐.美國健康產業的發展及啟示[N].中國保險報,2012-10-18.
①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健康產業發展趨勢與地區發展模式選擇——以天津為例”(14YZD-0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余莉(1985-),女,漢族,貴州仁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管理信息系統、數據挖掘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