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雪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推動下,互聯網金融行業逐漸興起并蓬勃發展。因此,對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然而互聯網金融由于運營時間短,還不十分成熟,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安全性和風險性問題更是引人注目。為了確保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競爭力,互聯網金融要不斷創新與優化,在監督、管理和控制環節中加大投入并落實執行力,以期推動互聯網金融不斷步入正軌,全力發揮其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和價值。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運營 安全 創新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a)-026-02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國家對互聯網金融極為關注和重視;另一方面,互連網技術也日益成熟、民眾的認知程度也不斷提升,因此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良好。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是金融市場的新鮮力量,具有無限的創造力,此外在虛擬、信息、高效和創新等方面的優勢也顯而易見。然而由于國內互聯網金融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依然存在諸多不足和需要完善的環節。尤其在安全與經濟風險中,更是不容有失。本文從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運營的安全性角度出發,進而探究問題解決的對策,以及創新機制的優化與建議,旨在為互聯網金融實現良性化運營提供些許參考。
1 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
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的產業,出于理解角度的不同,學者對其定義也并不統一。廣義上講,互聯網金融是互連網技術與金融的聯合體,屬于金融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而且其具有劃時代和顛覆性的影響和意義。互聯網金融憑借其開放、高效、共享的特點,逐漸衍生出各種新產品和平臺,例如:網絡投資和理財、第三方交易平臺、互連網營銷等。一般來講,互聯網的存在起到了技術保障的作用,是實現資金流通、支付和服務的綜合業務模式。此外,互聯網金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二者的有效互融以及與傳統金融行業的協調發展是今后該領域的重要趨勢。
2 互聯網金融運營存在的安全性問題
2.1 法規和監管體系不健全
由于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具體,針對性仍不完善,一些業務無法得到條文法規的保障,這極易造成金融漏洞的出現,從而干擾經濟市場的正常運轉。例如網貸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不加以規范,勢必會造成社會混亂的現象。而在監管環節中,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更加薄弱。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和機構相互獨立,信用體系無法實現類似于銀行業的透明和對接,因此金融風險極易出現。此外,相關政策法規的不完善,互聯網金融運營還常發生逃貸、詐騙的現象。與此同時,網絡易受到黑客攻擊,進而個人用戶的信息隨之泄露,結果給客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財產損失。
2.2 支付操作的風險防范
近年來,國民對網絡金融的使用逐漸普及,網購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和方式。據統計,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功不可沒,而且這一趨勢仍在上升。隨著人們對移動支付的日益接受,時下各線下商家都在積極迎合這一趨勢,出門購物不帶錢已經成為了一種既方便又時髦的支付手段。然而移動支付的飛速發展,其安全隱患仍不容小覷。由于目前很多人的風險防范意識還很薄弱,尤其是隨著無限網絡及公共Wifi的出現,不法之徒利用終端對登陸者的信息進行竊取,而且模擬假冒網頁,進而對民眾進行詐騙或盜竊。為了抵御支付風險交互的安全性問題,應該加強對支付操作的風險防范意識,此外,技術部門還要繼續研發更為先進和安全的支付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問題的出現。
2.3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問題
信用問題是金融行業立足和發展的根本,然而互聯網模式下,信用問題一直是行業發展的瓶頸。據最新互聯網金融信用統計結果,信用危機已不是個別現象,在分布圖中,沿海一帶發達省份所占的黑名單比例最高,而中部發達省份出現在預警名單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不占少數。目前,P2P網貸平臺開展的如火如荼,目前全國累計已有2000多家,但是黑名單中不乏一些知名平臺。由此說明,互聯網金融的信用問題的確讓民眾倍感憂慮。眾所周知,信用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互聯網金融尤為如此,一旦出現信用危機,誠信度就會大打折扣,勢必會對整個行業帶來蝴蝶效應。
2.4 基于網絡的安全性問題
互聯網的應用基礎是網絡,網絡的安全防范能力對于金融運營的影響極為深遠。然而,一些網站偽裝成商務推廣,進而使瀏覽者進入黑鏈,這樣極易造成使用者財產的損失,而且還無法覺察。木馬病毒的傳播,當使用者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或者安全處理工作不到位的時候,用戶通過電腦瀏覽就會被篡改或信息盜用。釣魚網站的盛行,不法者多采用QQ或短信的形式使受騙者打開鏈接,一般瀏覽內容多為抽獎或中獎等人們易于感興趣的形式,之后個人賬號就會泄露,與此相關的金融信息就會被利用。此外,網絡秩序也較為混亂,客戶的信息經常被轉賣,因此各種騷擾電話接踵而來,嚴重擾亂了個人的正常生活。基于此,互聯網金融運營要想實現安全化,一方面要加強對民眾自我防范的宣傳,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對于不法行為予以堅決打擊,決不姑息,進而為互聯網金融運營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
3 互聯網金融運營的創新對策及途徑
3.1 加強市場營銷
互聯網金融畢竟是新興的產業,民眾對于種類繁多且極為新穎的金融服務或產品,需要一段的適應接受過程。為了更好提升服務體驗,就需要金融企業加大互聯網及線下的宣傳及推廣,增強客戶對產品的認知,減少對服務的顧慮。通過市場營銷的創新和優化,將用戶需求合理劃分,并根據其需求的層次和標準,不斷拓展新的產品方案。互聯網要想實現新的突破,創新是第一推動力,實施高效的營銷優勢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要想全方位地將互聯網金融做大做強,管理者一定要重視營銷的策略,并加大對營銷的投入,最終打消客戶的排斥和抵觸心理,使其從心理接受并認同,這樣還有助于口碑的建立。
3.2 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調查顯示,部分用戶對互聯網金融持懷疑心理,排斥情緒十分嚴重。然而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問題是用戶的首要關注點。這也充分證明,互聯網金融只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能力,才會吸引更多的用戶群體。基于此,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勢在必行。當然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確保安全性金融模式的構建。首先,從政府角度層面講,要進一步落實和制定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進而形成監管機制無死角。同時提升執法力度,對違規和違法現象要加大打擊力度,以確保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繁榮。其次,金融行業要具有抵制風險問題的能力,不僅需要深入市場調研,同時還要創新產品結構和類型,加強商業合作,使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不斷邁向新的臺階。最后,銀行機構要加強對運營商的審核,及時發現金融產品的不足,進而全效改進。此外,政府還要做好宏觀調控,及時根據市場行情作出針對性的調整和應對,以期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構建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體系
互聯網金融對于網絡技術的依賴性很強,網絡技術既是產品研發和推廣的重要工具,同時又是提升金融安全的核心保障。因此,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構建科學的網絡安全體系。這樣才能夠提升用戶的體驗和信心。首先,要大力研發自主產權的信息技術。其次,對網絡生態環境要及時維護和升級,以確保互聯網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持久。最后,有效預防和處理病毒和黑客的干擾,同時完善實名認證制度的構建,并在信用體系中增設加密技術作為核心保障。
總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同時也是該領域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新時期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已經全面凸顯,只要加大監管和防控,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因此,互聯網金融要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加大創新和改革,提升對風險的管控,這樣才有利于互聯網金融實現產業化、平臺化和開放化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謝子門.當今步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進一步思考[J].中國商貿, 2013(13).
[2] 郝文剛,陳莉.我國互聯網金融現狀及發展展望[J].現代營銷旬刊,2016(05).
[3] 周宇.互聯網金融:一場劃時代的金融變革[J].探索與爭鳴, 2013(09).
[4] 尹海員,王盼盼.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現狀及體系構建[J].財經科學,2015(09).
[5] 潘靜.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企業服務創新探究——以余額寶為例[J].新西部,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