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玉
摘 要: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對待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體制也日益成為焦點,在我國,因為自身的原因,許多家庭都把老年人送到一些社會機構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構架的主要體現為對養老服務的提供方式類型的整理和擬合。為了使我們的社會型養老服務得到有效發展,我們應該注重責任多元化的協調,管理的多呈次管理,和對養老服務的專業化。
關鍵詞:社會 養老模式 服務設施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a)-136-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還有主要是我國的人員結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以家庭為單位的養老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新型的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越來越成為我們解決養老問題的主要方式,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由傳統的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型養老服務,這一現象體現了我國養老發展的一般趨勢,但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去構建一個體系去適合中國養老發展的實際情況,如何去建設這個體系,我國還在不斷的建設和探索中。
1 社會養老模式的作用和內涵
1.1 社會養老模式的作用
社會養老模式是以社會養老服務設施為主體,為老年人提供各種生活服務的養老方式,如供養、保健、學習、娛樂等,這些服務設施包括養老院、敬老院、托老所等。隨著城市人口結構、家庭構成的變化,社會養老服務設施的作用日漸突出。
1.2 傳統形式養老服務體系的基本內涵
在當今社會,養老模式可分為家庭的養老模式和社會型養老服務模式,我們國家一直以來以傳統的家庭養老的模式為主,個別以政府的介入養老的建設服務更多的是以個人選擇性的老人的自身福利保障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由社區或者政府的主管部門為主要領導,在事業單位中實施,為那些在家庭養老中出現困難而不能有效地贍養老人的家庭提供幫助和養老的條件保障。
1.3 社會型養老服務的意義和內涵
上面所說的是傳統的養老形式的保障和意義,而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總體來說是區別于傳統的家庭式養老服務體系的一種新型的觀念和模式。社會型養老服務是通過社會化行為為簡單的路徑,用國有的制度為其做好充分的保障,用當今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為其做有力的向導。為滿足各種老人的不同層次的需求與幫助,在不斷完善養老制度,不斷完善社會化養老保障,細心建設養老機構的建立和實施,為養老的資金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充足的準備,在這些有力的政策領導下為老年人的養老條件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和指引。
1.4 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政治意義
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國政府面臨我們國家人口老齡化沉重的壓力現實下的有力回應,是由民生導向下的重要的內容和決策,對于這個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下促進相關事業的發展,建設社會的新型的保障制度,實現我們國家社會的安定穩定,促進我們國家社會的安定團結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和意義。但是,我們國家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制度還是不夠完善。其根本的功能還是在于解決我們國家所面臨的社會老齡化問題,老齡化的問題是我們國家社會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為解決其老齡化問題,我們的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應該把重點放在我們的養老功能的基礎建設功能的實現,就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的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應該圍繞這個原因,作為一系列政策實施的中心指導,且是強調協作的趨向性,建立切實有效的協作性質的網絡共享。實現服務的整合與管理,實現資源的共享和鏈接,實現系統功能的整合與利用。
2 我國養老設施的分布及格局
眾所周知,老齡人的分布一般來講是城市地區要遠遠高于農村地區,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城市地區的設施的數量要遠遠低于我們在城市所要求的標準的配備數量,這就使得我們城市之間的養老標準不能得到有效的切實的保障與利用。在服務條件方面,鄉下的交通服務條件與城市相比較來說,有著極大的差距和問題,眾所周知,交通條件是老年人在入住養老設施時候最優先考慮的問題,對于老年人來說,好的交通是老年人出門時候探訪親人和朋友,生病時候外出就醫,在休閑的時候可以外出旅游和散步談心的基礎設施和必要的條件。還有就是老年人住房的設置不是十分均衡,老年人入住條件不是所有的養老機構都會有所保障,所以很多機構都住不滿。
3 社會養老設施的運作問題
很多養老機構的設立并不是因為養老的目的而設立。由于很多社會養老的機構其建立的目的不是為了為老人們提供有力的服務,其服務的對象也指代不明,實際的管理要求不能夠與老年人的要求進行有效的磨合,使很多老年人不能夠適應,有的社會養老機構有著社會福利的影子,我們知道,很多社會養老的機構是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其主要的經濟來源是政府的有關部門的撥款,以及其他愛心人士或者愛心組織的捐助,但是,在我們這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里,各個社會養老的機構財力有限,所以很多就不能夠有效地向老年人提供細心的服務,如何解決社會養老的機構安置問題,是全社會共同要面對的課題之一,我們應該擔當起瞻養的責任。另外,大多數的社會養老機構的收費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一般來說,老年人的經歷收入主要是來源于自己的退休金,甚至有些農村的老人只能依靠他人進行捐助或者經濟上的來源,但是有些社會養老機構的收費標準并不適合,有些社會養老機構為了維護自身的發展,收取的費用也高低不等,這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對社會養老機構的信賴,影響著我們社會的社會養老機構的穩定和發展,還有較低的入住率,造成入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不僅是因為服務設施的分布不是十分合理,收費高低的不同外,還有子女的態度,長久以來,人們認為會住進社會養老機構的老人大多是沒有人贍養的老人,倘若有子孫的老人被送進社會養老的機構里面,人們就會說他的子女不孝,所以有了這種想法,很多子女不愿意將老人送進社會養老的機構里面,一些社會養老的機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服務的水平有限,使得老年人不愿意入住或者退出,另外,很多社會養老的機構對老人的生活只關注物質方面和健康衛生方面,而對老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關注不夠,不能對老人形成有效的吸引。有的老人為家庭和幸福付出了一輩子,苦心經營,所以老了的時候不想放棄自己的經營,不愿意離開家里去生活。
4 關于完善養老服務的建議
社會養老模式的家庭化與傳統的養老服務不同,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以家庭為基礎,家庭是老年人基本的生活場所,但是對養老的服務則是由社區和組織來提供,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在舒適的家庭之中享受到子女的孝敬和樂趣,又可以體會到社會和老人的集體生活的快樂與健康,這也解決了養老來源的經濟問題,因此,國家就大力發展這種養老社會的實施居家養老的形式逐漸成為我國社會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個基本內容。居家養老現在已經成為我國養老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們應該以特別貧困的老年人為主體。然后逐步擴建范圍,利用資源的有效引導,積極發展居家養老的積極意義和作用。
5 結語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社會問題,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口問題一般以60年為周期,當今老齡化的影響至少持續60年,更何況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養老模式也不斷遇到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楊秦,張強.特殊人群公共服務設施人性化功能調適[J].新疆社會科學,2016(06).
[2] 程順祺,祁新華,金星星,等.國內外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研究進展[J].熱帶地理,2016(01).
[3] 梁麗霞.農村家庭養老失能狀況分析及復能策略探討[J].山東社會科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