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梅 賀陽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城市化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了50%以上,城市化增長率也較為穩定。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一些鄉鎮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甚至達到了許多中小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在發達鄉鎮中的上層建筑的改變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在我國很多發達鄉鎮中,出現了行政管理體制落后,不能適應鄉鎮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問題。在傳統的行政經濟管理體系下,經濟發達鄉鎮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保證鄉鎮的經濟建設。從我國發達鄉鎮行政管理體制的現狀出發,結合發達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經驗,看新常態下發達鄉鎮應該如何完善內部的行政管理體制。
關鍵詞:發達鄉鎮行政管理體制 發展現狀 完善策略
中圖分類號:F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b)-133-02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和農村的經濟發展都有了極大的改善,并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在鄉鎮地區則表現為:鄉鎮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城鎮化進程越來越快。一些擁有優越地理位置的鄉鎮,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它們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建立起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大批發達鄉鎮,主要集中于東南沿海地區,有些地區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甚至已經接近了中等城市。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鄉鎮管理體系會嚴格制約這些發達城鎮的經濟發展。傳統鄉鎮的行政管理體系已經不能滿足這些發達鄉鎮的發展要求。無法為其提高高效的行政管理,發達鄉鎮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也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樣一來就會嚴重制約這些發達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改革發達鄉鎮的行政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是我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1 發達鄉鎮的特殊經濟貢獻
對于經濟發達的鄉鎮來說,這些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鄉鎮的人口密集程度、工業發展水平以及商業的集聚程度,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雖然在學術界專家、學者,并沒有給發達鄉鎮特殊的定義。在地理學上,也沒有形成發達鄉鎮這一地理概念。但是這些發達鄉鎮大都具有普遍的規律。即發達鄉鎮的居民收入水平高,小鎮總體經濟發展水平高,具有有較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很多發達小鎮的經濟發展貢獻值已經達到了幾十億元,而且它們一般具有發達的產業基礎,能給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較多。因而這些地區的農村轉移人口多,居民的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也比較高。除此之外,這些發達鄉鎮的人口規模較大,人口基數大,且外來人口增速快。就拿珠三角來說,由于該地區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發達鄉鎮也是如此,在很多發達鄉鎮的內部服務業和工業較為發達。除了以工業發展為依托,還有些鄉鎮以當地特殊的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為載體,發展相關的第三產業。由此可見發達小鎮還有便捷的基礎設施,經濟基礎設施和文化基礎設施都較為完善。
2 我國發達鄉鎮行政管理水平的發展現狀
由于我國當下大多部分地區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在改革開放時期初步建立的,隨著鄉鎮經濟的發展,這種落后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在財政、稅收、戶籍制度、設施建設、土地審批等方面,都存在著一些管理缺陷。這樣一來就限制了發達鄉鎮的經濟發展,會使得發達鄉鎮出現行政效率低下,政府職責不完善的問題。以下分析具體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的行政管理職權不完善
在許多鄉鎮府中,政府名義上是行政管理體制的實現者。但是在長期實踐過程中,政府卻沒有完善自己的職責,沒有完善相應的環保、城建、消防、治安、衛生防御、節能等職能。在之前的很多案例中,就出現了鄉政府無法解決村民違規建房以及農村食品安全的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鄉政府只能將這些案件上報上一級政府進行處理。這是由于在我國鄉鎮管理體系中,許多事項需要向上一級政府報告才能進行處理。鄉政府執行上一級政府的行政命令,這樣一來會導致行政審批的復雜性。同時也會降低鄉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隨著發達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對基礎醫療和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環節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這些鄉鎮的行政管理難度已經達到了地級市的水平。這樣一來就會嚴重影響經濟發達鄉鎮的行政管理效率,導致了發達鄉鎮的社會管理能力與該地區的人口規模不相適應。
2.2 政府職能不完善
由于經濟發達的鄉鎮其經濟發展水平較快,隨著經濟的發展,鄉鎮政府所履行的職能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國家也提出了要打造陽光型的政府,進一步完善政府的職能。因此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能。
3 如何在經濟發達的鄉鎮進行行政體制改革
3.1 實事求是地推進行政體制改革
原有的鄉鎮行政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發達鄉鎮的經濟發展新常態,因此各鄉鎮領導人要根據本鄉鎮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在進行行政管理的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充分考慮該鄉鎮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土地規模,以及做好財政的預算工作。按照這些指標對鄉鎮進行劃分,目前大體上可以劃分為農村中心鎮、較發達的鎮、超級發達的鎮。一些與城市距離較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鄉鎮中。其常住人口多,經濟規模大。爭對這些鄉鎮可以考慮代替鎮建制,進行行政體制改革。賦予這些發達鄉鎮的鎮政府部分縣政府的職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鎮政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2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國家對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要求政府要打造陽光型政府,進一步完善鄉鎮政府的管理作用,要明確鎮政府的各項職能。這就要求政府要加快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群眾提供一定的就業保障和社會保障,為民眾提供更多的醫療服務和法律援助。完善好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好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投資,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要想打造陽光型政府,完善政府的職能,還要培養有才能的社會管理人才。保證政府的行政執法效率,同時也要積極推進鄉鎮單位精簡人才,要通過精簡政府行政人員,來節約政府財政開支,讓政府能將更多的錢用來進行鄉鎮建設。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保證政府工作人員不會因人口規模的擴大而過度膨脹,從而有利于保證政府的穩定運行。
3.3 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水平的提高,經濟較為發達的鄉鎮政府稅收收入也逐漸增加。這就要求政府要完善相應的財政分配制度。要充分考慮該鄉鎮的人口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來確定財政分配制度。與此同時還要解決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治安難度。同時也會導致公共基礎設施使用緊張的問題。這就要求政府要正確利用財政的作用,完善好原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壓力和治安問題。除此之外,政府還要完善好相應的文化設施建設,通過文化設施的建設可以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提高當地人的思想道德修養。這樣一來,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鎮的治安問題。同時也能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4 結語
對于發達鄉鎮來說,隨著其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原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合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就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狀況來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落后的行政管理體制會影響到發達鄉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利于發達鄉鎮更好地發揮自己經濟優勢。因此在一些經濟發達的鄉鎮中,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做好鄉鎮內部的管理體制改革和城鄉規劃。為經濟發達鄉鎮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紀德尚,邰向民.關于新常態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J].行政科學論壇,2017(04).
[2] 廣東省行政體制改革與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理順縣鎮職責關系 推動改革縱深發展——廣東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引發的思考[J].行政科學論壇,2017(01).
[3] 劉方.構建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江蘇省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機構改革與管理,2013(02).
[4] 李友民.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調查與思考——以成都市新津縣花源鎮為例[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