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勤
摘 要:目前,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因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而發生了極大變化。與以往的經濟管理模式不同,現今企業的經濟管理變得更加高效、科學,這不僅給企業經濟帶來了更多活力,同時也對企業運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及財政資金的進一步規范產生了重要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企業經濟管理的概念,然后對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措施作出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企業 經濟管理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1(b)-079-02
1 前言
科學管理本單位財務并且對財務有效利用就叫做企業經濟管理,為了優化市場經濟資源的配置,企業選擇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管理力度。但我國的經濟管理仍然存有很多問題,比較集中出現的就是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人員的素質相對不高,再加上信息發展不夠均衡,導致工作開展得并不如想象的順利。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嚴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也會影響到我國企業未來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對此,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問題發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2 管理目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及企業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企業的發展將面對諸多新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我國各企業不僅應對經濟管理手段進行積極的創新,同時還應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加強對企業的經濟管理,合理規劃經濟管理目標對現今社會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然而,單單從一個方面對經濟管理目標進行規劃是遠遠不夠的。經濟管理目標必須從多個方面同時進行。在企業進行管理目標規劃之前,應首先明確下面兩個問題。第一,企業在制定經濟管理目標的過程中,是否應將最大化的實現事業效益這一點考慮在內。就拿行政企業來說,為人民服務應作為其經濟管理的根本目標,但事業效益的確保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為績效的最大化,另一方面為凈收入的最大化。然而,企業最終應將哪一方面作為經濟管理的目標,這一問題也應引起我們的思考。結合我國現代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經濟管理目標,對我國現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現今,企業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經濟管理目標的制定。
2.1 籌資目標
資金籌集是企業實現經濟管理的重要部分。資金對于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工作的展開,任何項目的實施,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想要加強企業經濟的管理,籌集足夠的資金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在當前社會,人們之間的情感逐步利益化。因此,為了更好的順應社會的發展,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企業必須改變原有的基金援助的資金籌集模式,制定新的資金籌集方式。但無論是通過服務消費,還是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資金籌集均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企業在加強經濟管理的過程中,應努力尋求一種風險最小、利益最大的籌集方式。
2.2 投資目標
現今,為了更好的順應社會發展,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單一的服務項目已不再能夠滿足企業正常的工作需要。想要進一步提升收入,確保企業穩步發展,擴展投資項目對于企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所說的投資可以進一步解釋為:為了加強資金管理、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企業對其進行科學分配、合理投資。例如:對一些固定資產的購置就可以看作為是一種項目投資。除此之外,購置股權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資金方式合理使用。風險對于任何一種投資來說都是無法避免的。雖然如此,但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其進行降低。因此,為了更好地立足于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實現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科學地加大投資力度,合理地擴展投資項目,有效的降低投資風險是現今企業經濟管理的重要目標。
2.3 成本目標
我國的社會環境因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發生了極大改變。目前,我國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均具有兩個特性,一個為“高成本”,我國的物力、人力、財力資源也因此造成嚴重浪費;另一個為“低利益”,多數的企業在進行“高成本”投入后并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從而使得經濟管理一直處于低利益的狀態。為了促使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從“高成本、低利益”向“低成本、高利益”轉變,成本核算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如何實現成本績效的最大化,又是一個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加強科技創新、完善成本核算是實現“高利益、低成本”經濟管理模式的關鍵所在。
3 存在的問題
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此同時,中國的日常管理工作有些問題越來越明顯。不僅妨礙到了優化經濟資源的配置,還阻止了中國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常見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制度不完善
保證企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不僅取決于嚴格的經濟監管體系,還取決于經濟管理體制是否完善。但我國有一部分企業在經濟管理方面常常存在一種情況,就是全權管理現象,也叫做“一把手”。另一個現象就是,未能夠充分發揮經濟管理工作開展中的內部監控作用。除此之外,中國的企業很少有高效率的管理制度,不能夠很好的約束經紀管理人,使其缺乏責任感,甚至還能夠影響到經濟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
3.2 發展不均衡
整個世界都處于信息高速發展時代,我國的財務管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也邁入了信息化的大門,部分地區政府已經往信息發展方面大量投入了物力、財力以及人力,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信息化的財務管理模式。這樣一來,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就能夠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區政府的企業經濟發展并沒實現信息化模式,因為條件不夠充足,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夠。這樣的最終結果就是,各個地區企業的均衡發展不能夠實現,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企業的全面發展。此外,阻礙經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是因為部分企業對于管理軟件的不合理使用。我國財務管理軟件的利用價值不夠高,經濟管理工作的要求不能得到滿足。
3.3 素質較低下
我國市場經濟管理工作為了迎合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以前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會局限于物資采購和工資發放,目前正逐漸走向市場化,主要的工作目標就是優化經濟資源配置。實際情況,中國企業的經濟管理人員并不是專業的,有些在崗人員并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有些復雜的管理工作,這些行政人員并不能夠勝任,另一方面,招收人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招收的人才單一化,嚴重影響到資產管理、成本控制,以及企業的經濟運營方面。
4 解決措施
4.1 完善制度
制度對企業來講非常重要,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對于企業來講就是企業的規矩,通過這些規矩來對于企業經營管理來進行規范化的要求,在企業管理制度之中,通過一定的科學管理來對企業財務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來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通過企業的制度來進行規范企業的管理狀態,就能夠全面的將企業的員工調整成具有一樣企業文化,從而形成一種團結一致的工作狀態對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4.2 推進進程
企業經濟管理想要向現代化進一步邁進,信息化發展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的經濟管理模式不僅可以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公正,同時也可以使經濟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因此,各企業都應注重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加大經濟管理信息化的投資力度,及時對信息設備進行更新。同時,不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有所不同,各企業在推進管理工作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也應注重信息設備的合理調配,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情況,適度調整信息設備的投入力度,擴大信息設備對各地區的覆蓋范圍,從而確保信息化的經濟管理模式在各地區企業的均衡發展。除此以外,經濟管理軟件的應用也是推進經濟管理工作信息化進程的另一途徑。因此,企業在注重信息設備的更新和調配的同時,還應該注重經濟管理軟件的研發與應用,這將有利于信息化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4.3 提升素質
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對于企業管理效率具有很大作用,為了能夠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就需要將企業的經濟管理人員的根本素質進行全面提升,例如:可以采取一些企業管理人員定期培訓的活動,來讓企業管理人員能夠全面跟上時代變化,從而將所有的企業經營管理能力進行全面提升。經濟管理人員的工作素質和管理意識是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保障,是衡量各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各企業未來工作開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5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很多企業都面臨著挑戰,為了能夠應對這些未知的新挑戰,在企業經濟管理方面就需要一些創新。本文對其進行了基本闡述,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啟發,并且希望大家在閱讀本文之后能夠對其給予一定的反饋,從而促成一定的交流溝通來全面推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冰.解決企業經濟管理工作問題的策略[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
[2] 曹春梅.分析企業經濟管理需要注意的問題[J].現代營銷,2014(11).
[3] 吳寶磊.淺談企業的經濟管理目標[J].中外企業家,2015(04).
[4] 王鵬.關于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一些探討[J].財經界,2015(06).
[5] 李云仙.淺談如何加強企業經濟管理[J].中國外資,2016(01).
[6] 李磊.強化企業經濟管理的幾點思索[J].中國外資,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