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成
摘 要:本文分析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含義,闡述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對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強調了兩者之間協調發展的重要性,重點從政策的角度入手,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建議,以使我國經濟與金融發展水平能夠得到共同提升。
關鍵詞:金融發展 經濟增長 關系 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6(c)-138-02
現代化國家經濟的增長,與金融的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金融的發展,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市場化經濟條件下,確保兩者協調進步、統一成長,是提高國家經濟以及金融實力的主要途徑,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金融的發展以及經濟的增長,仍呈現著顯著的區域差異,極大地阻礙著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解決上述問題,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1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
金融發展主要表現為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過程,以及發達國家金融創新的過程,簡單地講,即金融自由化的過程[1]。從金融發展的形式來看,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屬于金融發展的主要體現。有學者指出,金融發展與經濟的增長之間存在顯著聯系,金融領域的進步,應以經濟的增長為前提,要求經濟的增長,為之提供良好的物質方面的推動力,反之,金融的發展,對于經濟的增長同樣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金融發展的環境下,金融機構數量明顯增加,金融資產明顯上漲,反映到經濟領域,便是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2]。
可以看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的聯系不可被割裂。金融與經濟的共同進步,應成為國家經濟以及金融領域發展的重要原則。
2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現狀
2.1 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
我國金融的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點。影響區域金融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歷史、地理以及人文因素等方方面面。統計顯示,近些年來,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之間金融行業的發展情況,已經拉開了明顯的差距[3]。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金融機構組織豐富性強,除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外,外資銀行以及新興商業銀行數量同樣較多,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影響,東南沿海地區金融資產交易十分活躍[4]。以廣州、深圳為主的各大城市,股票以及債券等金融交易頻繁。在長期的金融活動中,東南沿海地區吸引了大量的資金以及勞動力進入,居民消費力度提升,經濟的增長隨之實現。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西部地區金融的發展并不理想,金融機構數量少,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資金欠充足,金融機構規模一般較小,民生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等,僅在少數核心城市中存在,金融發展活躍程度差,居民消費欲望及力度低下,經濟的增長水平隨之下降。
2.2 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卻一直顯著存在。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全國將GDP總數達到了209359億元的水平,其中東南沿海地區GDP占全國GDP總量的40%,而西部地區,則僅占據全國GDP總量的9%左右,經濟發展區域不平衡的特點十分明顯[5]。導致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與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部內陸地區的地理位置存在聯系。
東南沿海地區屬于改革開放所關注的重點區域,在交通方面,具有著極其顯著的優勢,陸上交通以及海上交通,均十分便利,與國外往來密切,因此經濟活躍程度較高。在長期的貿易往來過程中,當地服務業以及第三產業發展速度逐漸加快,經濟的增長速度顯著提升。
我國西部地區特點以風沙大、交通不便利以及物質資源匱乏等為主,風沙大,限制了旅游行業的發展,交通不便利,容易對經濟貿易造成阻礙,受上述缺陷的影響,西部地區對人才以及貿易等的吸引力極小,因此經濟增長速度相對緩慢。
3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共同實現的途徑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在金融發展及經濟增長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導致上述差異存在的原因,與區域本身的地理位置特點有關。為實現對西部地區的扶持,實現全國各區域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政府需從政策方面給予西部地區支持,縮小地理位置對各區域的發展所帶來限制[6]。
3.1 實施差異性金融貨幣政策
考慮到西部地區金融機構規模小、貨幣總量少的問題,國家可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方法,為西部地區提供支持:(1)央行需根據區域的不同,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區別設置,實現對以西部地區為代表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投資欲望的刺激。(2)在貸款方面,需為西部地區提供優惠政策,可以增加再貸款的規模,放寬還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提高西部地區貸款的積極性,提高金融發展的活躍程度,為經濟的增長奠定基礎。(3)央行放寬權利,確保西部地區銀行能夠根據本區域內金融行業發展狀況,及時提出并實施相應的金融政策,通過調整利率等方法,實現對當地金融市場的調節,提高國家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水平,增強調控力度,使當地金融的發展與經濟的增長能夠共同實現。
3.2 東南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共同發展
東南沿海與西部地區,應形成共同發展的意識,各自從自身的角度入手做出努力,確保兩大區域金融與經濟能夠實現協調發展。
3.2.1 東南沿海地區的發展戰略
(1)建立金融合作區。東南沿海地區應發揮金融中心的輻射作用,以合作共贏的理念為基礎,通過建立金融合作區的方法,加強與西部地區金融市場的聯系,從政策以及經驗方面,給予其指導,為西部地區金融市場的完善以及經濟水平的提升鋪平道路。(2)引導民間投資。東南沿海地區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經濟發展速度快,GDP總量大,西部地區則與之恰恰相反。東南沿海地區應在考慮到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提高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視,引導民間投資向著西部地區流動,為西部地區的金融以及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確保區域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能夠有效實現。
3.2.2 西部地區的發展戰略
在東南沿海地區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區應以此為基石,加強對區域金融以及經濟市場的改革與創新,推動區域內經濟的發展,使我國東西地區金融與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得以實現。(1)成立西部地區開發銀行。西部地區應成立開發銀行,運作模式以股份制或國有民營模式為主,完善區域金融機構的構成情況,擴大金融市場規模,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2)發行政府債券。西部地區可以通過發行政府債券的方法,將資金吸引至本區域內部,同時,充分利用由發行債券的渠道所獲得的資金,建設當地金融基礎設施,鼓勵居民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提高金融市場的活躍性,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3.3 加強金融體系改革
東西部地區,均需加強金融體系改革,在縮小東西部金融與經濟發展差距的基礎上,堅持“城市帶動農村”、“核心城市帶動周邊城市”的原則,縮小區域內部金融與經濟發展的城鄉差距,為小康社會的全面實現提供充足的動力。另外,應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從融資等方面,給予其幫助,增加中小企業數量,擴大企業規模,以吸引更多的勞動力,解決勞動力過剩問題,從提高單個居民的收入水平入手,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最終實現區域GDP水平的全面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國家應認識到當前國內區域金融與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從政策反面,加強對以西部地區為主的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扶持,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部地區,同樣應做出努力,為國家各區域金融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閆麗瑞,田祥宇.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研究——基于我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宏觀經濟研究,2012(03).
[2] 彭耿,劉芳.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基于變系數模型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2(05).
[3] 劉仕保,鮑曙明.金融機構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區域差異及動態關聯——基于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分析[J].財政研究, 2014(05).
[4] 中國人民銀行果洛州中心支行課題組,劉建輝.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基于非平穩面板數據的分析[J].青海金融,2013(04).
[5] 楊友孝,汪永俊,王敏.廣東省區域金融發展差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6] 張三喜.區域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新疆為例[J].特區經濟,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