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琳 單玉坤
摘 要:財務風險是指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者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隨著科技和環境等各方面的改變,財務風險也變得復雜起來,各國對于財務風險的關注程度也隨之增加。本文對目前我國煤炭行業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進行分析計算,進而對煤炭行業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Z評分法 財務風險 煤炭行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a)-111-02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預測財務困境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通過預測盡早發現問題,保持警惕心,有著規避財務困境發生的重要作用。對財務困境進行預測也可以進一步為企業經濟健康順利的發展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所以,本文欲通過部分企業Z值的計算結果,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1 對煤炭行業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研究
1.1 研究方法說明
在我國煤炭行業中選取規模較大業務較全面的八家上市企業,從而使之具有較強的可比性。收集這些公司2014、2015、2016三年的年度報告和報表,運用“Z評分法”對這八家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評價,并揭示煤炭行業的風險狀況和預測煤炭行業未來的前景。
1.2 指標設定
在采用“Z評分法”分析模型對風險進行評估的情況下,本文就劉鑫的研究,即Z評分模型:
當Z<1.81時,該企業實際上已經潛在破產;當1.812.99時,企業較為安全。
2 計算結果
部分企業Z值的計算結果見圖1和表1。
3 我國煤炭行業的經營形勢及建議
3.1 我國煤炭行業經營形勢分析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GDP或者GNP衡量模式并不能綜合反映煤炭行業的綜合效益。在這樣的經濟對比模式中,最容易被受眾忽略的就是投入產出效益比率和環保效率收益以及企業的外圍市場影響價值。煤炭行業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大的,也是很難估量后期影響的。比如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灰娥現象”,美國舊金山的“光化學煙霧事件”等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隨著國家構建和諧社會構想的提出,煤炭行業的“環保型效益增長模式”的選擇就成為其主要發展方向。在西方國家中,煤炭經濟發展早就提出了效益型發展模式并切實地付諸了實踐。比如在工業革命發展進程較早的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其煤炭經濟已經實現了較高的環保效益。而在我國,煤炭經濟的發展模式仍然十分原始,并且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已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針對這些情形,不同地區的煤炭企業要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中小型企業的停業整頓、信息資源的共享等。在這項工作中,調整、整頓和共享的優先選項是技術效益和環保效益,其次是企業經營規模效益。當然,在具體的工作中國家要制定地方利益保護措施和條列,以避免地方小型煤炭企業的無需進入進出。我們的目標就是煤炭企業可以更大一點,相對更環保一點,讓技術可以主導企業未來的不可限量的發展。
3.2 建議
3.2.1 我國煤炭行業的目標市場整合
十年前,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煤炭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當時的調整只能算是淺層次的目標性安排,并沒有涉及到煤炭行業結構性和生產性的調整。在一定時期內,煤炭行業適應了市場的發展,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煤炭經濟深層次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國煤炭企業僅靠擴大的資本應對金融風暴的影響。
但是,金融危機再次帶來困境。在經濟發展形式的新要求下,我國煤炭行業必須要對目標市場進行戰略性的、細節性的量化管理與操作。這樣既可以規避無技術壁壘情況下的頻繁進入撤出情況,還可以建立穩固的企業經營戰略。
煤炭企業要利用國家行業的政策性、策略性信息進行目標市場的升級和更新。拋開重疊的煤炭經濟市場區域,經營銷戰略工作進行更加細致的安排。比如,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國際和國內市場處置機構,還可以建立跨行業的通性市場安排,還可以充分利用期貨市場和信用市場。顯然,大中型企業的優勢更加明顯,而小型煤炭企業則處于無可輕重的地步。
3.2.2 我國煤炭行業不同企業的資源整合
在經濟發展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國內的煤炭企業理應進行資源的整合,并積極參與國家的“走出去”戰略。在現在的企業中,許多東西都發生了各種變化,是一種不同國家和不同公司集團之間的交流。我國煤炭企業多為國家性的企業集團,而且集團化程度并不是太高。這樣就對企業想要開放性發展的目標有所不利,同時對一個地區內進行進一步的資源整合也有所不利。
煤炭行業的整合不僅僅要關注資產的重組,還需要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此外,還要實現與關聯性行業、企業的集團化組合。這樣的整合方式依然要以煤炭資源為核心,做到開放式的資源整合,并以相應的產品業務鏈為中心工作。因為企業重組的關鍵還是要看內因,發掘企業自身的市場參與能力。煤炭企業和其他各個企業一樣,都要避免失調性,這無法促進我們經濟的進步和競爭,個體之中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不足難以避免。
在我國,煤炭企業無論經營狀況好壞,都應當進行企業間、行業間和關聯產業之間的資源整合。大型煤炭企業理應作為龍頭,中小型企業則要積極地參與進來,并保持本企業的經營優勢。以資源信息共享的方式,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
3.2.3 我國煤炭行業不同企業的適應性出路選擇
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是巨大的,并且在一段時間里影響也在加劇,這也就使得我們在各個方面都有困難,其中,也包含我們的煤炭企業。當前煤炭資源供大于需,具有階段性特征,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小型煤炭企業的無序性開采,二是進口煤炭資源的不斷增長。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較為集中,但產業布局卻幾乎完全一樣,因而煤炭經濟的效益產值非常低。除此之外,煤炭經濟投入量的增長比例,甚至可能遠遠超過了利潤的增長。
我國的煤炭企業也就是要堅持一些良性的、值得堅持的東西。就比如經營信用方面的風險管理制度就必須好,除此之外還要有很好的方式方法,這樣的話,才有可能做到努力的、堅持的、一絲不茍的將企業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對于煤炭企業本身的操作來說,內部資源的有效管理和應用要達到戰略和戰術相結合的高度,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作出“健康、迅速、方便、快捷”的有效安排。
具體的操作模式可以調整如下:我國的大型煤炭企業改變原來的經營模式,從原有經營模式轉為外向經營模式,同時,除此之外,要發展輔從性產業,除了做好這些工作之外,我們還要進行產業技術方面的調整,以及在管理方面也要有所改進;中型煤炭企業要多關注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發揮地方性特色,積極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小型煤炭企業的存在應當作為一種補充性發展,活躍市場、理應平衡是其最大的關注點,因而選擇聯合化經營模式。
4 結語
市場環境是煤炭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煤炭經濟的“再集約經營模式”的良性互動。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煤炭經濟要高度重視“市場導向環境”的精細化和創新化管理。我國的煤炭經濟也只有堅持這一導向,才能做到生產組織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雙重資源整合。
參考文獻
[1] 吳世農,黃世忠.企業破產分析指標和預測模型[J].中國經濟問題,1986(6).
[2] 周首華,楊濟華.論財務危機的預警分析——F分數模式[J].會計研究,1996(8).
[3] 陳靜.上市公司財務惡化預警分析判別模式預測[J].現代商業, 2000(6).
[4] 戴欣苗,謝少敏.報表分析與會計評估[J].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5] 劉鑫.對我國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狀況的實證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