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茂花
摘 要:口語可以說是語文世界的基礎,也是一個人內在思想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素養,就應該重視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文就著重研究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何種策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口語表達;提高策略
一、要為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營造良好的氛圍
要想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口語表達,那么就應該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而在營造環境的過程中,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教師要面帶微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想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那么教師的情緒狀態就是影響其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學生對課堂的活動參與程度以及智力活動程度在很大成分上取決于教師的情緒。假設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板著一張面孔,那么在無形中就會使學生心存恐懼,不敢回答教師上課提的問題,更怕回答錯誤遭到教師的批評,試想如果長期處于這樣的氛圍下,學生不能參與到學習中,又怎能發展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假設教師再跟學生交流的時候面帶微笑,那么學生就很愿意表達自己、親近教師。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教師應以微笑的面孔來減少學生的抗拒心理,進而讓學生能夠創所欲言。
第二,要平等接納學生,所謂平等接納學生,就是與學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似的交流。所以,教師在跟學生交流的時候,就要摒棄傳統權威的教師角色,而是應跟學生站在同等的地位,認真傾聽學生的看法,并要尊重學生的看法,尤其是那些離經叛道的想法。所以,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口語表達環境。
二、要意識到并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那么就要多組織教學實踐活動。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是實踐活動的主體,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任意而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因為這樣做不但不會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會浪費學生的時間。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教師就應該在口語實踐活動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比如可以給學生制定此次表達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圍繞主體來進行表達。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自我介紹時,可以課下先讓學生做好準備,等到介紹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上臺給學生進行示范,然后坐在底下聽學生的發言,而對于那些在講臺上羞于表達的學生,教師要帶頭鼓勵這些學生,進而增強他們表達的勇氣。但是教師在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的時候也應注意:要盡量隱藏自身的引導作用,要讓學生充分享受在實踐活動中自我參與、自我完善的愉悅;同時也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因為引導不當,不僅不能達到實踐活動的目的,還極其有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口語表達的積極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適當的發揮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教師應因材施教、‘聽、說并行
在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常常忽視對學生聽的訓練,但是別忘了聽是說的基礎,也就是所謂的“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聽那么學生必然也說不好,同樣的如果口語表達能力很好,那么聽起來一點都不會吃力,而且還能促進聽覺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時候,一定要聽說并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畢竟上課時間是有限的,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而大多數學生還是處于聽的位置,如果此時教師只是關注少數說的學生而不關注多數聽的學生,那么根本就不能培養全體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教師在組織口語訓練的時候,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都有練習的機會;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就能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要注重在課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那么不僅要在課堂上練習,還要走出課堂深入生活去練習。因為多姿多彩的生活會讓學生產生高度的興趣,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中練習口語表達,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有一顆敏感的心去捕捉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現象,然后與所學的知識掛鉤,進而引導學生更好的參與口語實踐訓練;同時教師也要竭盡所能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暢所欲言,進而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而要想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有兩個方法:
第一,一定要走進生活場景,切記紙上談兵。古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教師在教授給學生一些口語技巧的同時還要注重與生活的對接,畢竟學口語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進行口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其成為學生自身的能力,一種能夠隨機應變的能力,是能夠在陌生的真實環境中交流,而不是只會讓學生在設定好的熟悉情境或者虛擬的環境中交流。所以,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一定要讓學生走出課堂步入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訓練。
第二,要注意積累生活俗語。本文所說的積累生活俗語主要指的是:生活中的俏皮話、歇后語、以及諺語等,比如‘燕子低飛要下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等,而之所以要積累這些俗語,是因為這些言簡意賅、短小精悍的俗語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洗禮流傳下來的,它們向人們揭示了真理,使得人們獲得智慧。所以,如果學生在練習口語的時候積累這些生活俗語,不僅能夠懂得很多道理,還能儲備很多的口語表達素材,那么當在跟他人交流的時候就能夠信手拈來,使得雙方交談變得詼諧有趣。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課外口語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要求學生多積累生活俗語,尤其是在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俗語,因為隨著積累的增多,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把這些用語運用到日常的交流中。
五、結語
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免不了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么必然要擁有超強的表達能力;同樣的要想成為一個落落大方、說話得體的小學生,那么就要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在以上篇幅中,本人主要根據過往的經驗提出了一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單立新.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111.
[2]劉海濤.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2,28:115.
(作者單位:河源市源城區東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