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鳳桂
摘 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主要基礎,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創造條件,通過情境創造、游戲等比較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并養成自主探究和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數學知識與素質教育同步進行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積極性,教師才能更有教學動力,并提高教學效率。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課堂的枯燥乏味絲毫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失去學習積極性,教師面對學生這種學習狀態也很無力,即使將知識講的再賣力,也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應,導致教師和學生都十分疲憊。
一、結合實際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首先,學生需要明確學習目的,并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其是保持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各種可以利用的條件,向學生灌輸和展示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意義,讓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只是理論性的告知學生數學作用多么大,對生活多么有用,學生是盲目的,并不能發揮實際作用。所以,教師需要找出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進行引導,通過數學知識實際解決問題,展示出數學知識的魅力。比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數量和乘法應用的關系,可以向學生提問。
教師:“你們平時在商店買東西怎么確定價錢”?
學生:“問售貨員啊、商品有標了價格啊”。
教師要深入到問題核心可以繼續提問,“如果你們要買兩件同一個商品怎樣計算價格呢”?
學生:“將兩個商品價格相加就知道了”。
教師:“那如果是3個5個同一樣的商品呢”?
學生:“那就得用乘的方法了,將數量乘上價格就是最后的價格”。
到商店買東西是一件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教師這樣的提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并愿意加入到后續的話題中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入“常見的數量關系”這一知識點,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到,并能明白數學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提升他們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通過評價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需要有效進行學生的評價,其目的應是為了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并繼續努力,千萬不能因為評價不當而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研究證明,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快樂,并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才能有效促進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數學課堂為學生創造一切可以展示自己的機會,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憑借自己的努力,嘗試成功的喜悅,繼而加強對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以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將自己設計的軸對稱圖形畫在紙上,并將其展示給全班同學。同時,學生還需要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具有全方位進行鍛煉的機會。最后,教師可以和全班同學一起選出設計最優秀的幾名學生,并對其進行表揚,讓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的喜悅。另外,教師還需要對設計不足的學生進行鼓勵,避免這些學生產生氣餒??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出綜合考慮,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進行周密安排,讓每個學生都能切實進步。
三、合理進行情境創設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問題情境讓學生受到各種外界刺激的啟發,讓學生能夠有獨立思考,并決心“學好”、“弄懂”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復習“面積單位直接量平面圖形面積”的知識點,并對學生提出疑問,比如:“我們能不能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高樓的墻壁面積呢,你們認為還有沒有更加簡單的方式呢”?這樣一來,學生會產生思考,通過尋找另外一種方法而產生新知識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求學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通過游戲形式結合數學教學已經受到關注,通過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角,親手觸摸角的邊,并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游戲活動,看看哪個小組折的角比較大,學生在這種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更加利于接收到新的知識點,教師趁此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探索,角的大小是根據什么形成的,讓學生在游戲環節中對角有一定的認識。總之,教師需要通過個人的專業能力,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潛在智力因素,讓學生能在學習情境中養成發現和探索的學習習慣,并發現數學知識的獨特之處,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四、平等建立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的印象就是嚴肅、印象,幾乎都會有一定的畏懼感,這為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一定的壓力。根據相關事實證明可知,師生之間保持的和諧關系,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的互動關系,讓學生將教師看作是朋友,才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習中的困難等,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例如:在學習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個知識點以后,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了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喜歡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或者是學生對教學的要求,以及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傾聽他們的想法,不但能使師生關系平等的建立起來,還能讓教師放下自己的角色給予學生一些生活上的幫助,甚至給學生困惑的事情提供意見。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能夠充分的信任教師,并愿意主動接收教師的意見和傳授的數學知識,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有著極大作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訴,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并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向,了解學生學習中面臨的難題,并采取相應的辦法給予幫助,比如情境設置、結合實際生活案例、組織游戲活動等,讓學生能夠輕松、愉快的參與到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舒蘭.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觀積極性的方案[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1):149-149.
[2]李慧.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積極性的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5,(11):247.
[3]貝·秀英.小學數學學生積極性的培養[J].神州(下旬刊),2016,(1):2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塘紅鄉岜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