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雯靖
摘 要:當前市場經濟下,以往的傳統成本管理已不再適用于新時期的企業制度,其粗放的管理方式難以精準控制成本,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對此,本文著重分析了精細化的成本控制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提升,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如何從源頭入手實現開支節約并充分利用資金的價值。
關鍵詞:會計 成本控制 精細化 企業效益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c)-121-02
盈利是公司經營的首要目標,各項成本的費用對企業最終利潤的實現有著重要影響。當前經濟市場競爭激烈,企業若能采取有效措施從源頭控制成本投入,將更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提高效率以及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已被國內外大型企業廣泛運用。管理會計也將財會人員的重要性提升至企業戰略高度。在成本控制上,企業往往能夠從財務角度找到更優解決思路。會計精細化控制的優勢在企業的成本控制方面效果顯著。本文將重點分析精細化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和當前不足提出一些建議。
1 會計精細化控制對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
1.1 精細化管理的顯著優越性
在明確企業戰略目標的前提下,精細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其優越性。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的戰略計劃,達到最大收益。因此,明確各個階段戰略目標與工作重點尤為重要。其次,精細化管理依賴于各項會計數據的真實性,這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能精準掌握各類數據。同時,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更深層次地了解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狀況。
1.2 精細化管理對成本會計的重要性
無論企業大小,成本會計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成本會計能提供與產業鏈相關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計算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的成本,為企業生產提供直接參考;也能提供客戶和供應商信息,計算在推廣、融資和做服務方面花費的成本;甚至還可以提供企業管理層的階段性計劃、報表以及決策信息,這為企業內部運行作了詳實的記錄和跟蹤,有助于調整進一步戰略判斷和目標落實,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尤其具有戰略意義。
2 目前會計精細化控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精細化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目前,大部分企業讓保留這傳統管理意識的慣性,在成本管理方面更重視“料工費”等能給企業帶來直接利益的顯性因素,而忽視了管理中的安全成本、包裝成本、質量成本等這類隱性因素。在這樣傳統管理意識的影響下,絕大多數企業對精準化管理的認識仍停留在概念層面,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和真正實行。這導致企業損失了精細化成本管理帶給企業的巨大效益,在內部管理上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致使企業在現代經濟市場中競爭力不足,后續發展力量不足。
2.2 精細化成本預估體系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注重成本預估,但能夠建立精細化預估體系的企業為數不多。一方面,由于一些企業管理觀念滯后,更看重能帶來直接收益的顯性資本,忽視了成本預估在無形中給企業效率帶來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在管理觀念不注重的情況下,企業的投資分配也很少涉及精細化成本預估方面,更難以建成健全的預估體系,因此對成本預算投入不足,技術人員欠缺,導致預估結果粗淺,參考價值不大,使企業增加不必要的損失。應該加強財務管理,逐步完善成本預算體系,發揮其成本控制的作用,從源頭減少資金浪費提高資金效益。
2.3 精細化會計成本管理水平較低
理論上,成本管理應該貫穿企業運行的全過程,但其中最重要的事中管理環節往往被企業忽視。事中管理的具體時間階段是指企業在做出計劃、擬定目標之后,各個相關部門落實和執行任務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人員分布最廣、涉及面最廣,數據最零散不易統計,也容易使員工懈怠、工作不加統籌,產生不必要的損耗。目前會計成本管理難以做到精細化,在具體施行過程中大打折扣,尤其因為企業忽視事中管理所以難以覆蓋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材料管理和開支環節。
3 會計精細化控制在成本控制中的改進措施
3.1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企業應該不斷完善對成本會計的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職能范圍,從個人到整體實施全面成本控制;培訓和篩選財會人員,擇優任用、公平競爭,并定期安排集中授課或者外出培訓,使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得到不斷更新和打磨,同時開闊視野、了解行業最新技術和熱點;做到賞罰分明,把公司整體效益同員工個人績效相掛鉤,最大程度激勵員工高效工作,提升整體效能。
3.2 引入會計成本電算化
會計成本電算化能大大提高會計管理效率。一方面,可以節約企業在管理會計雇傭和維持方面的開銷,長遠來看,能大大減少招聘、雇傭等流程的人力、財力花費;另一方面,電算化有利于系統性能不斷升級和更新,可以用最小成本使計算技能持續保持在先進水平。同時,電算化代替手工也是行業發展趨勢,更早實施會計電算化就能更早占有優勢。會計電算化可以使多個子系統整合成為一個高效、嚴密、統一的信息管理體系,以先進的技術手段穩步提高辦公效率。
3.3 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
為把成本增長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企業需要對各類物資進行定額消耗管理,以更有力的措施協助成本控制;還需要對原料、管理等費用限額,在企業發展的特殊階段需要集中資金投入重點項目,適當削減其他流程的費用有利于資金的集中和使用效率的提升。用限額管理落實和實現各個環節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減少資金浪費和占用,實現資金使用率的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需要跟蹤各項目資金的流動路徑、分析每一個項目的可行性,對投資回收期以及凈現值等各種動態、靜態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精準的走向趨勢預估,以此作為依據做出高效合理的決策。時間作為成本精細管理的重要比對對象,同時也是企業競爭的重要決定因素,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的效益與每一次資金流轉的速度密切相關,資金流動越快效益就越高。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提高管理人員敏銳度和反應速度,減少資金閑置時間、加速資金流動速度,能夠更快搶占市場,更有優勢。
3.4 使精細化財務成本管理貫穿企業管理全過程
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依照企業運營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包括項目前、中、后三個時期。在企業運營的不同時期,參與部門和具體分工不同,決定了會有不同的目標和標準。下面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具體分析全過程精細化財務成本管理的要求。
項目前的成本管理。在項目真正實行前,成本計算就已經開始,需要在掌握多方信息的情況下對未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原料采購、資源配置等各個方面進行預估,這將影響企業是否包攬此項目、如果實施、分幾個階段等。精準的預測能夠幫助企業選擇出最佳方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項目中的成本管理。是指項目開始實施之后,各部門分階段有序參與的階段。成本管理需要核算工程量,為工程計劃的擬定提成可靠參考,也為后期實施確立基礎目標。一方面,能夠使企業在施工之初大致確立總共所需時間和人手數量;另一方面,對未來情形起到預測作用,方便相關人員掌握工程全局。此外,還能起到監控合同簽訂的作用,由于成本管理貫穿企業產業鏈的全部,進行成本管理的同時也會記錄和保留合同簽訂數據,起到數據庫的作用,也便于日后出現突發情況時能有依據地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項目后的成本管理。在工程項目完成后,成本預算仍未全部完成。這一階段仍需計算工資成本,確保后期的利潤分配;統計整個過程中資金流動速度以及帶來的收益,使企業利潤清晰準確;計算風險,包括未來保修的隱性成本。
4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作為服務于企業發展的管理方式,也最終服務于企業的盈利目標,因此,企業應注重成本管理的優化,將會計精細化控制與企業成本控制相結合、靈活運用會計職能,使作為企業管理核心的成本管理更有效、精準地運行,有助于企業健康、穩定發展,推動企業實現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余莉.呈報格式、知識水平與管理會計決策實驗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2] 丘廣生.探析精細化成本管理在煤炭企業中的應用[J].煤炭科技,2011(1).
[3] 李永黎.在煤炭企業成本管理中精細化管理的運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3(19).
[4] 梁偉靜,薛曉芳,李曉智.大數據及云會計背景下制造企業物流成本核算——基于統計與會計相機和的核算方法[J].財會通訊,2016(10).
[5] 林菡.私營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研究——以泉州私營企業為例[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07).
[6] 張明明.推動企業會計信息化深入發展的探索——岐點、亮點與難點[J].會計之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