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巍
摘要:目前,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率不足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低效性。筆者通過分析對在校創客訪談,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現狀的考查以及國外教育發展啟示,提出以下建議,以期為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
一、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觀念
改變過去為緩解就業壓力而進行將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觀念,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蘊含的兩重意義,一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二是提高創業能力。秉承素質教育的理念,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只針對于少數人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學生,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大眾教育”。高校應轉變意識,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高校應重視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以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創業人才。
二、形成系統的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1.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注重普遍性與差異性并存
在課程設置中注重普遍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開課形式的普遍性。變選修課為必修課,設立相應的學分,開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公共課程,從組織形式上引起教師與學生對課程的重視。二是課程面向對象的普遍性。變“創新創業課程為少數精英學生服務”為“為全體學生服務”,讓全體學生都能通過實踐活動感受創新創業教育的魅力。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權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高校通過創業指導講座、創新創業學等通識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全體學生都應該有創新創業的意識,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學生都會走上創業的道路。所以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差別的進行的教育。將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初級學生學習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等通識教育;經過初級還有意向繼續深入的學生開設中級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如科技創新實踐導引、企業管理等技能培訓課程和科研訓練、創業計劃大賽等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對于高級階段的學生,通過實戰課程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鼓勵這一階段的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業項目并引入到高校的創業孵化基地中,在實踐中,不斷獲取企業成長的技巧和方法。
2.創新創業課程注重對學生素質的培養
訪談中,基本上所有的創業者都把堅持放在成功要素的首位。筆者也發現,很多創新創業項目是受到了高校或者政府的支持的,但是由于學生主觀上不堅持而失敗。針對于這樣的情況,高校應培養學生的堅強、隱忍的能力。通過增加課外勞動、外部訓練課程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課程中幫助學生制定課程學業目標,短期與長期相結合,進行良好的規劃,督促學生自我形成堅持不懈的素質。
開設市場調研與分析等課程,提高學生自我分析和應對市場情況的能力,幫助學生分析案例或自有創新創業項目的競爭點,分析市場環境,引導學生做出正確選擇,幫助項目的開展和落實。對于有意自我創新創業的在校創客,培養其對項目的組織能力和資金運用能力。
高校針對這一部分人應該集中開設相關管理與財政課程,學生基于案例,相互討論,共同提出解決措施措施,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
3.構建實踐基地,促進學生實踐
(1)豐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高校通過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計劃的生成。依托現有的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科技園等,充分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場所。大力篩選學生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引入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和更專業的技術指導,保障其后續發展。
(2)校企合作,打造實踐平臺
通過訪談得知,將近60%的學生期望學校能為其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而在對在校創客的訪談中,訪談者也提出“不會打工的人一定不會創業”這一看法。這就要求高校與當地企業積極對接與合作,為學生提供參觀、實踐的機會,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共同促進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高校為對接企業提供發展新思路或者幫助企業技術成果研發。通過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吸引企業與高校進行合作,承接高校的學生,為其提供良好的實踐基地。這樣高校學生既得到了實踐鍛煉,企業也獲得了技術和人力資本的支持,有利于高校和企業的“雙贏”。
(3)增強“雙師型”師資力量,改進教學方式
如果說創新創業教育的直接組織者是高校,那么真正落實的就是高校教師。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培養學生的主導者,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學生,必須要有理論和實踐素質都過關的“雙師型”教師。
內部選拔與外部招聘教師相結合,首先,將滿足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的現有教師選拔出來,鼓勵教師繼續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實踐創新創業活動,并將其轉化為教育資源傳承給學生。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來校開展講座,或者作為兼職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指導。通過內部選拔和外部招聘,既提高了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也能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指導。
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教育不斷發展,教師也需要終身學習,高校應提供定期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優化教師知識結構。為教師提供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參與合作企業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反思自身的教學工作,保證其教學和科研工作能以實際情況為基點,使他們在訓練學生的創新創業方面,有理可循,有據可依,造就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適應性人才。
改進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高校應注重院系間的合作,各學院聯合授課。從不同學院抽調學生組成創新創業項目小組,這樣的跨學科項目研究,不僅可以利用各小組成員的專業優勢,也可以將知識整合,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小組,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高校間也應相互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共享優質創新創業課程,共創尖端的創新創業團隊。第二,積極開展實驗項目,鼓勵學生將新觀點、新研究應用于實踐活動中來。通過課程講述和實驗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和實踐創新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多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激勵學生聯系實際,提出自己的建議,培養批判性思維。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