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敏
摘要: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慕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打破傳統的網球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時代先進的網絡技術,將慕課的教學模式引入到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中,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這為當前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提供新的契機,更為高職院校網球課程教學的改革提供新的思想理念。
關鍵詞:慕課;高職院校;網球教學;課程
慕課的運用,旨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體育教學的模式。它將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進行了轉變,變成了一個指導者,而不是傳統的主導者。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了主動,將教師的課堂主導者角色真正的向轉課程指導者轉變。這使學生能夠自主的掌握學習內容,也能自主的進行實踐學習。在網球課程教學中,慕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模式值得我們深入探索,將靈活的網球理論教學與生動的網球實踐教學相結合,使得網球教學走向新的臺階。
一、慕課的重要特點
(一)課程資源豐富
學生可以通過網上經典的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學生自己根據時間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二)課程的專業性強
慕課不像其它的網絡視頻,只是簡單地將視頻傳到網上,慕課的課程資源是嚴格按照授課計劃進行精心的設計課程以及精心的視頻制作,并通過學習與討論使課程的精華度得到濃縮。
(三)課程方式靈活性強多變
學生不再是傳統的定時定點的上課,而是自行安排自己的上課時間和地點,在這種靈活多變的方式下進行學習,學生的積極性會更加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較強,學生不僅可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同時還可以與其他學習者進行溝通和交流,課程的互動效果也比較好。
(四)課程可以重復被使用
在遇到課程中的重點或者難點的時候,學生很難一次性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內容,學生就可以隨時暫停或者隨時重復觀看學習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習的內容,在重復學習中消化學習內容。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過程中,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內中國期刊數據庫和中國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以及因特網上的Google、百度等收索,對最近幾年有關慕課以及高職院校網球教學現狀的相關資料進行查閱,為完成本次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邏輯分析法
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當前高職院院校網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三)專家訪談法
在研究的過程中,對我國正在開展慕課課程教學的優秀教師以及專家,以網絡交流或面談的方式進行征詢,搜集意見和建議,并進行整理。
三、網球教學的發展現狀
網球運動作為一項“貴族運動”,同時也被稱為“高雅運動”,被贊為“文明運動”,如今,在高校已經蓬勃開展起來。隨著中國網球明星李娜、鄭潔等人的出現,網球的開展更是火熱,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的高校,如武漢、廣州、杭州上海等地,早已經開展的如火如荼。2011年,在法國公開賽中,李娜取得了冠軍,民心振奮,這使得更多的網球愛好者瘋狂的熱愛上網球運動,一時間,全國上下,網球的氛圍一下子高漲起來。但是網球運動發展歷程畢竟還是較短,有很多不成熟的因素伴隨其中。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院校中,網球運動的發展也還只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尤其是在小城市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中,網球運動還處于萌芽階段。盡管全國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有網球課程,但課程開展的并不理想,網球運動的發展也僅僅是停留在初步階段。
(一)網球教學師資力量缺乏
很多高職院校,最開始的師資隊伍的力量大都是來自于普通的本科院校,甚至是專升本的師資隊伍。近些年,在網球運動在我國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現有的網球專業教師的力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學校為了滿足課程教師資源的需要,聘用一些并不專業的教師作為兼任的網球教師,無疑,這樣的師資隊伍很難帶動學校網球運動的發展。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體育教育的網球教師,很難在網球技術指導以及課程設計上有合理的安排,而且這些兼任的教師,都是只上課的時候在學校,課堂結束后馬上就離開了,學生跟教師之間很難有更多的溝通和學習,這也導致網球教學的質量大大降低。
(二)網球場地、器材設施嚴重不足
大多數高職院校網球場地缺乏,有的最多的只有一兩個網球場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網球場地。由于建設網球場地的費用比較大,為了節省費用,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網球場地建設的水泥的或者沙地,有的高職院校是將個別的排球場地或者籃球場地簡改成網球場地,網球場地較硬,環境看起來也比較差,學生自然失去了運動的興趣。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最多只有一兩個網球場地,學生比較多,場地不足,上課的時候比較擁擠,甚至二三十個人擠在一片場地上,根本無法練習基本技術,一節課下來,學生也是站在原地拿著牌子揮來揮去,根本起不到教學效果,更談不上發展網球運動了。還有的學校只提供球不提供球拍,或者只提供少量球拍,學生沒有球拍,根本無法練習。
(三)高職院校學生體育運動意識薄弱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高考時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自我約束和學習能力更加薄弱,再加上現代網絡產品和技術滲透人心,學生是手不離手機,手機不離手,無需體育中考的壓力,解放了高考時的高壓學習,進入大學,學生失去外在約束力,同時又沒有自我約束力,在逐漸自我放縱的情況下,學生變得懶惰,運動意識極為薄弱。
(四)網球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
隨著當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一半以上的高職院校沒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安排教學,而是將體育課的課時減少,大二的學生是兩周一次體育課,有的高職院校體育課時更好,甚至在大二的第二個學期,有的學校直接取消大二的體育課時,教學任務完全處于一種應付狀態。由于課時安排較少。在教學內容中,只能安排網球的基本技能的教學,而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生根本沒有機會接觸與學習沒有網球文化作為底蘊,學生感受不到網球運動的魅力,加之一個學期就幾次體育課,學生難以掌握技術。網球運動技術,是需要反復的練習和領悟才能逐漸提高,在一周一次,甚至兩周一次的體育課中,連基本的網球技能,學生都很難掌握,更不可能去學習網球的編排、競賽知識以及網球的文化。本身高職院校的網球場地就缺乏,再加之上課的人數又比較多,課上的安排又遠遠不足的情況下,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所學的網球技能。
(五)網球教學組織形式單一
在大部分的高職院校中,網球教學的方式依舊是:教師講解、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集中糾正講解示范、學生再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形式比較傳統、單一。教師利用傳統的方式進行網球技能的教學與傳授,對于課時又少,興趣又低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講,這無疑是一種最枯燥無味的學習。隨著社會的發展模式,學生的差異性也越來越大,只是一味地進行基本技術的講解,然后是枯燥的練習,這種上課的模式,無疑是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最終將會使學生更加抵觸學習,影響教學的質量,影響“終身體育”的開展,完全背離了“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擴充了學生學習網球知識的課程資源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課程資源緊缺,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隨著互聯時代的步伐加快,將互聯網技術與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融合在一起,這使得慕課的改革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和老師所接受。慕課的出現,通過慕課建設的課程資源,使優秀的課程資源得到共享,學生可以學習到國外優秀的課程資源。
2.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彌補了師資力量緊缺現象
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網球課程教學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到課程資源,并且可以選擇國內外知名的網球教師的課程資源進行系統的學習,并且可以與該課程的教師進行互動學習。此外,學生通過慕課的課程資源學習網球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術動作,學生也可以跟著視頻練習動作,在熟悉了理論知識和動作之后,在實踐課堂上,學生的網球技能可以很快的被掌握。
3.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促進了網球教學模式的轉變
目前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出現兩種極端模式,一種是依舊是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講練,學生跟著練;另外一種是放羊式的教學。盡管網球運動更多的是實踐技術,但是網球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需要反復的動作練習才能逐漸建立起來的,而正確的網球技術動作往往在初學階段是很難掌握的,所以學生通過慕課的資源自主的學習網球技能知識,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練習技術動作,而且還可以進行反復的學習練習。在真正的實踐課堂中,有了基本的網球技術動作做鋪墊,學生就能夠很快的掌握網球技能。
4.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提高教師自身學習的平臺
教師自身可以通過慕課的課程資源,學習專業的教師甚至國內外的明星教師,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但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專業的網球教師,教師資源嚴重缺乏,現有的網球教師多數是非專業的或者是從其他行業聘請的兼任教師,專業技術水平不夠。通過慕課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學習到專業的網球教師優秀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
5.將慕課引入高職院校的網球教學,提升了學生的網球學習能力
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慕課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自主的安排自己的網球課程,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網球教師。學生在學習的安排上甚至可以提前學習,也可以重復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網球的能力。
(二)建議
體育課是區別于其他課程的實踐課程,將慕課引入到體育課中的網球教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由于網球基本技能學習,是需要基本技能的理論知識做鋪墊,并且網球動作的練習不需要很大的空間,也不需要專門的網球場地,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動作的練習。將慕課的教學模式與網球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可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信息化技術教學的時代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更應該努力提升自己,將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努力完善起來,深入的探索慕課環境下網球教學的規律。
參考文獻:
[1]程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設想[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23(3):79-82,87.
[2]賀斌.慕課:本質、現狀及其展望[J].江蘇教育研究,2014,(1):3-7.
[3]黎靜.在線教育來潮:教師的困境與出路[J].高教探索,2013,(5):151-155.
[4]李芳,尹龍,沈焯領.挑戰與機遇:慕課對大學體育教學的啟示[J].體育與科研,2015,36(5):100-103.
[5]任璐.慕課視野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難題及初步構想[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8):111-112.
[6]陳堅偉.MOOC時代中國高校體育在線課程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l5,3(41):109-114.
[7]李巖飛,胡冬臨.高職院校網球運動開展現狀及優化對策[J].當代體育體技,2016,6(29):51-53.
(作者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