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職學生在創業中資金的籌集、投入、使用過程出現的常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和建議?;趧撔聞摌I教學實踐,結合美國創業教育Marketplace Live平臺,重點闡述創業過程中經費管理能力的培養途徑,從而形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配套對策。
關鍵詞:高職學生 創業 經費管理 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4(b)-189-02
面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轉型時期,中國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搭臺政策,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中國各所大學在創新創業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像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理工類高校的部分創新成果開始走向世界,甚至直接與美國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等展開合作創新項目開發合作。但是這一輪革新也帶來不同程度的失敗教訓。那么,伴隨而來的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就很容易犯人云亦云和重蹈覆轍的錯誤。高職學生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經費管理,管理不善往往帶來致命打擊。一個尚未參加工作、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高職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如何管理經費使之更好地促進創業活動的開展,是高職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重要問題,也是他們最終是否創業成功的關鍵。
1 高職學生創業經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
1.1 創業前:資金來源渠道不暢,集資方式保守
創業需要充足的資金,資金缺乏可能是每個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不得不面臨的首要問題。由于在校大學生尚未參加工作,自己仍然是一個消費者,因此集資方式單一,很多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成立之初資金均來自于個人和家庭,通常是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經濟狀況出不同份額的資金。近年一系列研究表明,80%以上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于父母、個人儲蓄和親友贊助。
1.2 創業中:創業項目好壞難辨,盲目投資
高職學生進入發展瓶頸期,就業形式十分嚴峻,因而他們往往會盲目跟風投入到創業大軍。創業項目缺乏市場調研,未能形成嚴謹的創業計劃書,沒有經過投資人的充分評估。他們只是主觀上對市場盲目樂觀,再加上缺乏創業經驗,對市場調查不夠充分,大大增加了創業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運作的風險性[1]。
1.3 創業后:財務管理制度缺失,會計賬目混亂
傳統保守的創業投資方式往往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導致會計賬目混亂,造成經費使用政策一言堂現象。這樣就會進一步造成創業團隊利潤分配制度的缺失,直接導致激勵獎懲效果的缺位,這樣的創業必定難以保證可持續發展態勢。
2 高職學生創業經費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對資金籌集渠道和政策缺少了解
實際上,大學生獲得創業資金除了向家人朋友自籌資金外,還有其他途徑。
(1)申請貸款。一是可以申請銀行小額創業貸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高校學生創業扶持優惠政策,支持銀行為創業者提供小額創業擔保貸款。二是可以申請YBC創業貸款。 YBC是由共青團中央、中華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共同倡導發起的一個旨在幫助青年創業教育項目,該項目可為18歲~35歲的青年提供無息無抵押貸款,貸款總額在3萬元~5萬元左右[2]。
(2)通過校企合作實現融資。校企合作作為一項重大創新創業教育工程,不但為企業帶來人力資源優勢,更促進了高職教育的教學做一體化,帶來一石三鳥的效果。高職學生通過校企合作獲得創業實戰體驗,激發創業靈感孕育創業項目。一些創業項目會脫穎而出,從而為獲得創業融資創造了條件。
(3)爭取風險投資。風險投資(VC)是當前高校學生創業融資的重頭戲。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的發展,國外成功的風投制度在國內漸成氣候,大量的成功風投項目為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特別注重創業計劃書和路演的指導,為形成層次化國際通用創業投資教育體系大刀闊斧向前進。
(4)高校創業資金支持。國家鼓勵高校成立學生創業資助機構,支持大學生進行自主創業。高校定期舉辦創業大賽,利用校企合作資源,由學校牽頭,發動學生自主深入企業開發創業項目,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推薦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高校與企業成立行業理事會或行業協會,選派專家和企業高管對大賽評獎,獎勵學生一筆創業啟動經費。
(5)互聯網征信融資。起步于阿里巴巴支付寶的螞蟻金服公司率先通過云計算建立起基于互聯網的公開征信體系,根據個人誠信積分可以獲得一定額度的創業貸款。
2.2 缺失社會經驗,忽視市場調研
史蒂夫·霍夫曼說:“對于大學生創業者,我希望他們能先了解商業,了解需求,調查市場之后再創業。”由于高職學生大多只是在課堂上接受了創業理論教育,真正經歷過相關創業活動的寥寥無幾。甚至很多高職學生的創業計劃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關起門做出來的,很少具備與市場對接的專業資源眼光,市場不一定接納。也有很多大學生創業跟風,這段時間搞餐飲的人多,就去搞餐飲;過段時間搞電商掙錢,就去搞電商,自己沒有主見,也不調查市場。創業本來就是風險高于成功的一項活動,要是事先不調查市場需求,創業注定失敗。
2.3 缺少管理經驗,資金管理能力不足
高職學生缺少財務管理經驗,財務管理能力有限。在初創階段,創業者基于相互之間的信任聚在一起進行創業,往往沒有清晰的股權及科學的分配機制。財務管理經驗不同于學生管理之類的一般管理能力,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普通的“管錢”和“理財”。它需要企業負責人精心挑選企業會計人員,資金管理不能簡單委托毫無經驗的學生負責。也就是說,創業團隊成員應該實現“校企合作”,創業主體是高校學生,但很有必要吸收專業人士加入創業團隊,像財務會計人員最好從企業中招入。
3 高職學生創業經費管理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3.1 與時俱進更新籌資渠道,多方位籌集創業資金
一項好的資金來源組合,不僅可以降低創業風險,還可以保障新創企業的運營資金周轉和研發資金的穩步投入,同時還可以實現創業資源的統合增效(Synergy)?;I資渠道通常包括家庭、親朋好友、政府機構、企業、學校、互聯網等。其中,通過家庭親友渠道籌資是學生自有渠道,其余渠道才是探究性的扶持渠道,而這些扶持渠道的開拓往往離不開政企合作和校企合作,最終的落實主體在于高校。因此,高校應積極貫徹國家政策,主動聯系企業,制定規章制度來支持學生創業,減輕學生籌集資金的壓力。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高??梢苑砰_手腳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業扶持項目,制定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創業資助計劃,基于校企合作設立一系列配套的創業資助項目。積極利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籌措創業資金,合法合規地借助互聯網公開征信體系提升自身的信用指標,不斷獲得融資額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創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3.2 搭建實踐平臺,讓學生充分認識創業空間
高校應該主動搭建創業教育、創業實踐、創業孵化等實踐教學平臺,改革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做學合一,努力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創業教育平臺根據不同學生創業需求,進行創業通識教育、創業精英教育和創業專業教育,為大學生創業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創業教育中可以通過開設創業通識課程、舉辦創業計劃大賽,挑選出優秀的創業項目、創業團隊、組建創業精英團隊實行導師制管理,通過游學交流、家族企業案例討論、創業項目設計、創業項目實作等項目化教學,在創業導師指導下開始項目運作,同時允許學生保留學籍參加創業實踐。創業實踐平臺可以通過包括虛擬教學軟件幫助學生了解創業與中小企業管理全過程、創業計劃大賽幫助學生完成商業計劃書、整合創業資源。創業孵化平臺可以依托學校成立創業園,用于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以及促進大學生科學技術轉化。
3.3 開發財務管理教學系統,提升創業學生財務管理能力
高職教育應該積極與世界接軌,向德國、英國、美國等創業教育發達國家取經,探索特色理論,開發校本課程和軟件系統,促進財務管理教學實踐。同時針對跨專業、跨學科的大學生投資者開設投資理財等相關課程,確保學生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同時,讓創業學生明白創業經費管理的重要性[3]。以美國創業教育大平臺MarketPlace Live為例,近年來我國多所高校積極引介該教學培訓系統,其中在上海和廣州進行了試點。該培訓系統融合生產投入、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投資等培養學員企業管理實戰能力。其中最大的特色在于,學員一旦進入企業管理角色之中,立即擔當起企業發展的責任,與其他團隊形成競爭關系,任何一種怠惰或差錯可能導致企業破產。通過試點教學表明,開發校本軟件,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
參考文獻
[1] 肖建國.高校大學生創業資金使用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5).
[2] 湯耀平.廣東省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實施、評價與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2011.
[3] 董志霞.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政策探析:1999- 2010[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①基金項目: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創新創業專項研究一般課題“高職學生創業經費管理研究”(CYB201607)。
作者簡介:趙明英(1978-),女,漢族,山東菏澤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和高職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