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豫
摘 要:以微時代背景所具有的特征及藝術類大學生的獨特點為文章切入點,深入分析了在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利用微時代的特點,把握藝術類學生的主流思想、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生管理制度、搭建多樣化的互動平臺等方式,從而實現創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微時代背景;藝術專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10-0157-02
Abstract: With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is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ontext of we-medi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student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icro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face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e of we media, it is suggested to grasp the mainstream of art students and construct the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stablish long-term effectiv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interactive platform, so as to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th of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words: micro background; art major;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exploration
隨著科技發展,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傳遞與交流信息的新傳播媒介產生,在這個信息化背景下,藝術類學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特殊群體,無疑成為了微信、微電影、微博、微商等冠以“微”事物的支持者與追隨者,也成為社會中經濟價值觀的引領者與倡導者。為此,如何面對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并且積極地尋求新的方法對藝術類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微時代特征受到藝術類大學生的重點關注
(一)微時代激發藝術類學生對時尚的追求
隨著網絡的普及與大面積覆蓋,觸摸屏手機的廣泛使用,微信、微博等“微”產品的通信實時、操作方便、節省通信費用等獨特優勢,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相互交流、信息傳播的主導潮流。微信作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滲透到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據相關統計調查,當前學生與上班人士已成為微信的鐵桿用戶,而且日趨向兩端化發展,老年人也開始熱衷于追趕時尚。目前,高校的藝術類大學生大都是90后,他們崇尚個性化發展,對于冒險與探索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欲望,尤其對一些比較時尚和新鮮的事物,非常樂于追求與嘗試。尤其是在信息快速傳播的微平臺中,給藝術生帶來了太多的時尚潮流和熱門話題,并且對新鮮的事件或所見所聞可以隨時隨地附上一段視頻或圖片,發表自己的說一說,來宣泄自己的情感或是對事情的觀點。這種多元化的、及時性的微平臺特點,正好符合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并且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要途徑。
(二)微時代激發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形象思維
由于藝術類學生的文化知識底蘊比較差,同時他們張揚不羈的個性,使得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比較壞的印象,不學無術、瘋癲等等。而微時代下微信與微博的出現,給了他們更好的自我展示平臺,通過他們空間上的只言片語就能很好的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所見所聞所想,完全不需要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只需要滿足自我的存在感就行。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就能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能有人真正的去了解他們的思想、行為,再不是以往的無人能懂的尷尬處境。
(三)微時代激發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強烈表現欲
微時代的傳播就像病毒一樣,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這種方式正好激發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強烈表現欲,當自己的微博、空間被無數的微粉點贊、送花、被轉發時,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這個社會所認可、所崇拜,不僅滿足了他們驕傲的虛榮心又有種成就感,這就使得現在很多“撒狗糧、曬幸福”的現象發生,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熱衷于無時無刻的拍照曬到朋友圈,曬旅行、曬甜蜜、曬美食、曬美景,這仿佛就成為了他們每天必須完成的功課,不自覺地就會自拍,不然就感覺美食美景無人知曉了。
二、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
(一)微時代造成了藝術類大學生的價值觀混亂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90后,在家嬌生慣養、生活懶散、追求個性,特別是在藝術類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雖然他們的生理年齡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標準,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并未像成人一樣,顯得天真、幼稚,優越的生活環境讓他們變得思想比較簡單,經不起任何挫折,而且情緒極為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缺乏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微時代下,微博、微信等平臺可以讓他們自由地展示自我、宣泄心中不滿的情緒、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從而渴望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和關注。但是在網絡上存在很多虛假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這些信息的傳播速度驚人,這樣勢必會影響到藝術類大學生的情感判斷和價值觀的取向問題。
(二)微時代已經代替大學生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地位
在微時代背景下,微平臺已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這就使得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快捷、方便地獲取當前時尚信息、時尚熱點,即使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知識理論的教師也逐漸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慢慢消失殆盡,為此,作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該跟緊時代的潮流,充分地利用微平臺來吸引學生,進而進行思政教育工作。
(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已不再適應微時代發展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采用的是說教模式,但藝術類大學生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專業,對于一些理論基礎知識和思政教育方面的課堂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對這種單一的灌輸式的方式非常反感。而隨著微時代的來臨,教師的教學內容可以上傳到校園網服務平臺進行共享,這樣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上網查詢。其次,很多思政教育工作者習慣的方式就是找學生來談話、召開班會等,來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思想動態,或是利用校園的宣傳欄等發布思政教育的相關信息。這種陳舊的方式完全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在微時代,思政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即時化、簡單化,教師可以利用微平臺向學生隨時傳達信息,并且可以通過群視頻召開會議,這樣有效地提高了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
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創新其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潮流的發展與學生發展的腳步。
(一)正確認識微時代給藝術類大學生帶來的影響,并加強正確引導
在微時代背景下,年輕的大學生成為“微產品”的主力軍和支持者,這樣就為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機遇,不僅需要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互聯網平臺,同時還要專研微信、微博等即時通信平臺所具有的特點,充分發揮這些平臺的優勢,探討新的教育工作理念與方式,通過與學生的隨時交談,可以第一時間掌握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潮流,并且做好相應的輔導工作。
(二)建立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處于教師教學、學生聽課的尷尬處境,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與溝通。由于藝術類的學生性格比較開朗,非常喜歡結交朋友,并且對學習重視程度不夠,平時休閑時特別愛娛樂。而“微時代”的來臨,正好符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認知,為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充分利用微時代帶來的優勢,增加與學生交流、談心的機會,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信任,融入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老師以及親人,在潛移默化中對其思想、行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實時關注學生微平臺上所發布的消息、圖片等,給學生點贊、留言,這樣讓學生能在一種和諧的師生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并且受到教師言行的感染與熏陶。
(三)完善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制度
在微時代背景下,網絡平臺上的信息量大,同時信息傳播的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但其消息五花八門,真真假假,是非曲直,難以有效地、正確地去判斷。這就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極大難度,為此,學校應該完善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制度,并且充分利用“微”產品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平臺,專門負責對學生的網絡進行監控與引導,這樣能及時的對網絡上的偏激言論和負面信息對學生造成的影響,進行合理的疏通與引導。
(四)構建形式多樣的互動交流平臺
由于藝術類大學生比較崇尚個性化的發展,善于表現自我、喜愛交流,為此,作為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應該轉變陳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其符合藝術類學生發展的獨有特點。積極搭建班級微信群、院系學生微信群,并且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向學生發動藝術類學生比較喜愛的時尚熱點話題,通過學生的自由討論,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時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心理狀態,針對一些讓學生比較疑惑,甚至給予學生錯誤引導的觀點,應該給予適當的指導。其次,組織與開展形式多樣的、具有藝術氣息的社團活動和課外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將對藝術的熱愛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增進廣大師生之間的情感體驗與交流,從而逐步的消除微時代中的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逐漸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促進他們健康的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時代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微時代所具有的特點,迎合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搭建形式多樣的互動交流平臺,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與接觸,及時把握藝術生的心理動態及思想價值觀偏向,有效利用微時代的豐富資源,循序漸進地引導藝術生,防止網上錯誤或偏激的言論帶給學生負面的影響,努力地讓微產品成為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發展學生的有利途徑。
參考文獻
[1]劉明,裴培.“微時代”下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8(5):94-96.
[2]李麗,農康,辛愷.微時代下“90后”藝術類大學生思想現狀及思想教育應對策略——以G大學“90”后藝術生為例[J].中國市場,2015(19):237-238.
[3]宋慶彬.“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路徑優化[J]. 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6(1):62-65.
[4]蔡莉.微時代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對策[J].管理觀察,2014(17):151-152.
[5]趙寧,付玉潔.“微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2):118-118.
[6]曉娜.大學生微信使用現狀與調查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4(2):8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