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生
摘要:我國北京奧運的成功舉辦,激發了人們對體育的熱情,各競技體育項目逐漸受到廣大群眾的關注。尤其是籃球競技體育項目,備受年輕人甚至中老年的持續關注。對可持續發展理論進行追溯,基于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和實踐的現狀,進一步分析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和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影響因素,從而提出一些促進籃球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對策,以期更好的發展壯大我國籃球人才隊伍,推動競技體育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競技體育項目;可持續發展;籃球運動人才;培養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與竟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提出與內涵
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是國際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1978年的一份文件中第一次提到這一概念。這一理論強調了代際效益,人類活動的開展不僅要以滿足當代人需求為目標,還應該充分考慮后代的利益,在為當代人造福的情況下,不危害到后代人需求的滿足和后代人的發展。如今可持發展理論已經深入人類社會每一個領域和人類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競技體育項目活動也不例外,也應該注重可持續發展。即當代在發展競技體育的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影響后代積極參與到競技體育中來的積極主動性,并把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當成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這以整體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目前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研究和實踐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者們通過不同的研究視角來開展研究,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整體研究方面,不少學者指出,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整體戰略的重要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整體戰略的角度研究制約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并提出相應的可持戰略構想。其次,從單一研究視角進行的研究來看,一些學者認為應提高田徑項目、游泳項目的地位,不斷完善單項目的人才選拔機制和激勵機制,強化競技體育項目的創新意識,加強人才后備培養工作。再次,以地域為劃分研究對象,對我國的一些重點省市和自治區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在項目設置、后備人才培養、資源配置和體育教學等方面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和措施。
二、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和后備人才的培養
籃球運動一直是群眾高度關注的一項競技體育項目,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競技體育的實力。因此在進行競技體育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應高度關注籃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和后備人才的培養。
(一)世界發達國家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概況
籃球是一個團體甚至一個國家的體育活動,籃球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情況反映了一個國家籃球競技水平現有水平及將來的能力。
作為籃球發源地的美國,已經成為籃球運動的世界強國。美國能在籃球運動上保持如此長久而旺盛的生命力,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美國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成就了一條特殊的籃球人才培養途徑。這條途徑主要以教育體系為依托,從小學到中學,包括大學階段彼此良好的銜接和配合,形成科訓一體化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業的社會組織一級私企來對業務籃球運動進行協調。以學校為人才培養中心,通過在校的業余訓練來培養籃球后備人才。這些后備人才培養組織以各學段的職業隊或者俱樂部的形式存在,經常性的開展籃球競技比賽來加強后備人才的籃球技能。
除了美國外,非常值得借鑒的是歐洲國家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經驗。歐洲國家通常依托各類籃球訓練中心以及籃球俱樂部來吸引和鼓勵青少年參加籃球體育訓練。如德國公民從事競技體育活動的形式大多是參加體育俱樂部,政府在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方面提供相當多的經濟贊助,可為優秀的青年運動員提供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而英國注重群眾體育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發展競技體育和培養后備人才,著重對培養青少年終身體育的觀念和習慣,以此來進一步發掘和培養更多的籃球后備人才。
(二)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
首先,我國當前在籃球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社會化、產業化等培養模式,逐步顯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打破了傳統的培養模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開展更多的籃球培訓班以及各樣的訓練中心,如大大小小的籃球學校和俱樂部。
其次,我國在培養籃球后備人才的體系上逐漸向體教結合轉變。學校在體育設施、體育教學力量、學校體育競技活動都得到了提高和豐富化,為后備人才培養造就了良好的土壤和成長氛圍。不少學校的體育教育逐漸推行籃球俱樂部制,在學校里開展籃球業余訓練以發掘和培養有潛力的籃球人才。
再次,我國各地區籃球后備人才培養能力發展不平衡,成為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發展競技體育和培養籃球后備人才都需要有足夠的經濟支持,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成為后備人才培養能力高低的關鍵因素。當前一線城市的后備人才培養情況比較樂觀,青少年籃球隊伍建設情況較好。但我國總西部的二十多個省份地區在發展和培養后備人才上的力量比較薄弱,能夠組隊參加全國籃球比賽的省份和地區較少。因此,各地呈現的籃球后備人才培養能力不平衡的情況已經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三)影響我國籃球人才培養及其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影響我國籃球人才培養及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可以從政府行為、科技能力、運動員學習與管理三方面去歸納和總結。
在政府行為方面,競賽制度是否完善與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有密切關系。我國當前采用的競賽形式與方法、競賽內容以及競賽制度較國外來說比較滯后。目前多訓練、少比賽的后備人才培養方式不利于競技體育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另外,物質保障和利益刺激也是政府行為方面的影響因素。籃球訓練設施和訓練經費上,不少籃球學校和訓練中心都面臨設施缺乏和經費匱乏的問題,影響到后備人才的正常訓練和比賽活動的開展。
在科技能力方面,訓練質量的高低會影響到人才培養及其可持續發展。雖然國家體委有頒布相關的籃球訓練大綱,但實際后備人才培養時,不少培養單位在訓練時間、比賽次數上還不能達到國家的標準。另外,教練員的籃球技能水平和教學能力也是一項主要的影響因素。不少教練員不能將一般身體訓練項目與專項訓練項目區分開來,缺少足夠的籃球訓練經驗和科學的訓練理論和實踐方法。
在運動員學習與管理方面,運動員的思想認識的高度以及接受文化教育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到后備人才的質量,進而影響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培養后備人才時如果只單純的看著技能水平,只重視訓練時間的長短,忽視文化學習的習慣以及良好氛圍的培養都會影響到后備人才三觀的形成,不利于長遠發展。
三、促進籃球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探究
(一)進一步完善籃球競技項目的競賽制度
完善競賽制度應該促使競賽效應與當前競技體育發展的宏觀戰略目標保持一致。在鼓勵青少年參加籃球競賽時應適當淡化競賽名次,更應突破傳統的籃球競賽內容,將身體形態與技能、籃球運動素質、專項技能水平、籃球運動成績納入籃球競賽的內容體系中。對這幾個方面進行合理賦權和做好按照年齡組進行合理評分工作。通過這些途徑來轉變籃球后備人才訓練揠苗助長的不良觀念和態度。另外,可以將學年作為籃球競賽周期,利用周末和放假時間來統一開展各學習階段的籃球聯賽,以進一步建立起完善的、系統的青少年籃球競賽制度。
(二)改善籃球后備人才訓練條件
針對當前我國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場地、器械、經費等訓練條件不足和不完善的情況,應加大投入并持續改善后備人才進行籃球訓練的條件。首先,應充分意識到訓練條件對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在充分的物質建設保障和現代科學的訓練條件下,才能進一步挖掘和培養后備人才。其次,積極創造條件,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可以規范政府財政撥款的使用,保證籃球訓練經費的專款專用。還可以走“協會實體化”的道路,引入市場經濟來開發經費來源渠道。此外還可以實行有償訓練的模式以助于緩解籃球訓練經費不足的問題,促進籃球后備人才的有償流動。最后,可以通過社會的力量來創辦籃球訓練隊,從社會渠道來獲取籃球訓練經費。
(三)提升籃球運動教練員的素質及能力
目前,高學歷,高水平的籃球運動教練員所占比例仍然過低,還不能適應后備人才培養的需求。要提升籃球運動教練員的素質和水平,首先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籃球教練員資源整合、利用、繼續教育和保護等法規體系。其次,應加大籃球運動教練員的培訓力度,以彌補知識體系和技能的不足。充分發揮各大體育院校的作用,積極尋求合作,以脫產學習、短期培養等方式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訓工作。為教練員創造和安排參觀、訪問交流、經驗學習等機會和時間。第三,實習崗位培訓制度。當前不少教練員由退役運動員擔任,沒有經過系統的崗位培訓。因此籃管中心應嚴格落實持證上崗制度,促使教練員知識和技能的更新。第四,培養競爭意識、建立競爭機制。改革教練員選拔制度,公開公平競爭,注重教練員的責任心和職業精神,為籃球教練員隊伍注入新活力。
(四)重視籃球后備人才是文化學習與管理工作
優秀的籃球人才不僅具有過硬的籃球技能,還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源動力。首先,在培養后備人才時,應正確認識后備人才技能和素質的關系。因此,堅持素質教育的觀念,在不斷提高后備人才技能水平的同時,還應抓好后備人才知識學習工作,以全面提高后備人才的綜合素質。其次,延長后備人才文化學習的期限,應根據青少年所處階段的實際情況,適當在初、高中階段相應延長一年的文化教育時間,保障后備人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文化知識學習任務。最后,應積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后備人才意識到籃球技能與其他科學文化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積極幫助后備人才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營造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自覺提高文化素質水平。
四、結語
籃球作為一項傳統的、極具觀賞性而又被高度重視的競技體育項目,其后備人才的培養機制和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對我國籃球體育項目發展甚至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本身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還應通過鼓勵社會群眾參與來影響和發展競技體育,打好群眾基礎,甚至還可以從群眾中發掘和發展籃球后備力量,實現我國籃球事業蒸蒸日常,逐漸強大,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的理想。
參考文獻:
[1]李飛,李菊.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及戰略構想[J].遼寧體育科技,2004(03).
[2]虞重干,劉志民,丁海勇.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02).
[3]劉穎,肖洪鈞,馬策.遼寧競技體育優勢項目、潛優勢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態勢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03).
[4]鄭婕,楊樺.“體教結合”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新體系構建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2).
[5]于振峰,張振東,張建軍,李南,張娟,韋內靈,黎曉萍,房淑珍,王梅珍,高瞻.中國籃球競技后備人才現狀調查與培養對策[J].體育學刊,2002(05).
[6]周賢江,高治,馬磊.對我國籃球運動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支持體系的理論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02).
[7]馬策,馬越.CBA聯賽各俱樂部后備人才來源現狀和發展對策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05.
[8]李海,陶李軍.籃球運動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探析[J].長沙大學學報,2007(05).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