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敏
摘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國家深化改革的重要的發展戰略,也是強國之路、富民之道。高等學校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舞臺,必須遵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本文以山東協和學院為例,分析了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取得的初步成績。
關鍵詞:高校 創新創業 教育問題
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重視培養創新創業者。根據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創新創業素質”是可以培養的,而這正是高等院校應盡的責任。對每個大學生來說,一旦有了“創新創業素質”,就擁有了一生的寶貴財富。創新創業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無論是何種專業的學生,也無論他們是否準備自主創業。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素質就會明顯增強和提高。創新和創業是一體的,創業是創新的特殊形態,創新是創業的前提和基本內涵。創新不僅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也包括體制機制、經營管理和文化的創新。教育部去年將創業教育更名為創新創業教育,并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創新創業教育要融入專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1】。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創業成功率低
筆者前期對山東協和學院大學生就創新創業問題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有兩個特點:1.對創新創業了解甚少,40%左右的學生對創業及創業教育的知識知之甚少。2.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抵觸心理,30%左右的學生從沒想過畢業后創新創業的問題。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還是有較高的熱情和積極性的,只是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學生,為踏入社會做好充足的準備。
此外通過對近兩年畢業的大學生的跟蹤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很低,大約在3%左右。主要原因有:1.缺乏創業資金。2.缺少人脈關系。3.沒有家庭的支持。種種原因導致了在大學生創業初期,畏手畏腳,空有一腔熱情,卻無法真正實現創業的理想。
(二)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不夠,大多浮于表面
目前多高校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也沒有和專業教育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在教學計劃和教學時間上也缺乏有效保障,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處境比較尷尬。我國的創新創業學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學科建設不健全,未開設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往往只是在就業指導課程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講座中簡單加入一點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多數高校只是采取選修課或者專題講座的方式,來傳輸創新創業的內容,而不是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采取課堂教學的模式,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還有部分高校,雖然對創新創業教育比較重視,將創新創業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大學生態度冷淡,接受度并不高【2】。即使接受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大學生,關注的重點是創新創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價值,忽視了個人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提升,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浮于表面,成為“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成為一種口號【3】。
二、山東協和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成績
(一)山東協和學院獲評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教育部發布《關于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單的公示》,山東協和學院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一道,被評為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山東協和學院把創新創業教育列為名校建設三大支撐工程之一,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措施:1.強化頂層設計。堅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面向全體學生、全體教師參與、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通識教育、融入專業教育、融入教學改革、融入校企合作、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社會服務。2.構建管理機制。成立由院長任組長的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完善由教務處牽頭,學生處、團委、創業就業指導中心、創新創業學院密切配合的管理機制。3.深化教學改革。在全部本科專業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課程。自主建設視頻公開課,合作開設在線課程,組織編寫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被列為“十三五”規劃教材。發揮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示范帶動作用,實踐訓練體系覆蓋全校本科專業。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孵化中心,建設校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修訂完善《山東協和學院大學生學科技能競賽管理辦法》,激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創新創業能力。4.提供全面保障。優化經費支出結構,支持創新創業教育。設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專項基金,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提供支持。構建由困難幫扶、信息咨詢、校社資源共享、發展跟蹤機制組成的保障服務體系。
(二)山東協和學院獲批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教育部辦公廳發文公布“2016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名單,山東協和學院榜上有名,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一道成為首批全國創新創業50強高校。
近幾年來山東協和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總結形成強化組織領導,構建創新創業工作聯動協調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創建“雙主體三平臺四舉措”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注重能力培養,打造“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整合多方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協同育人平臺;強化隊伍建設,提升創新創業指導專業化水平。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能力不斷提高,在科技技能大賽中獲國家級獎101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0項,獲省級獎126項,其中一等獎32項;獲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
三、結論
總之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學校的就業率、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燕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7(1):128-130
(2)符志云,高校大學生“互聯網+”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對策[J].中國培訓.2017(1):26-27
(3)和建華,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7):15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