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浩
【摘 要】學生黨員組織生活是高校黨建工作中重要一環,是貫徹黨的先進思想的重要路徑。在與時俱進的黨建工作中,適當借助新興媒體的力量,擴大宣傳、組織、活動方式,進而改進學生黨員組織生活的一些固有模式,對于提高黨建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很多高校也作出了嘗試。本文試將對新媒體應用高校黨建,助力組織生活的路徑,進行梳理和探析。
【關鍵詞】新媒體;學生黨員;組織生活
黨員組織生活建設是基層黨組織加強黨內民主監督、增強組織觀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有效途徑,也是對高校學生黨員進行教育、培養、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2017年2月,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普通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中提出要加強對學生黨支部黨內組織生活的指導和引導,確保黨內組織生活的有序開展。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其影響在網民比重明顯偏高的大學校園里尤為明顯。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如何直面新媒體,善用新媒體,彌補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組織生活實效性不足的短板,提升黨員培養和教育的水平,是當下必須深入研究的一項課題。
一、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的現狀
傳統黨組織生活以“三會一課”為主,依托黨支部、黨小組開展活動開展。主要形式是將全體黨員召集到一起,圍繞既定主題進行傳達學習、發展黨員和轉正工作、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筆者通過調查、座談、走訪等形式,結合多年一線學生思想政治和黨建工作的經驗,認為當前高校學生黨組織生活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缺乏生機與活力等問題。
(1)黨組織生活內容單調乏味,缺乏感召力
新媒體時代,呈現出信息供給類型多樣化,信息來源豐富化的特征,然而基層黨組織的活動仍然停留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學生黨員對信息的接收趨于狹窄而單一。訪談中,許多學生對黨組織生活的認識停留在傳達通知、學習文件、布置任務、吸收新黨員、民主評議、講座學習等層面,加上黨支部書記普遍以專職輔導員和高年級黨員擔任為主,往往會因為事務繁忙而無暇顧及,黨組織生活與學生身邊事、校園熱點、社會焦點、形勢政策相結合等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些降低了學生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熱情,影響了黨組織生活學習和教育效果。
(2)黨組織生活形式一成不變,缺乏吸引力
調查發現,高校黨組織生活主要依托基層黨支部來開展活動,采取的主要方式仍然是“集中理論學習或專題講座”的老式“說教”做法,還未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互動性”組織格局。隨著新媒體工具迅速發展,相對于普通學生而言,黨員學生對自身要求更加嚴格,在政治上表現更加成熟,他們利用新媒體接受來自國內外有關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在學習、生活、娛樂和交流方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黨組織生活的形式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有效利用新媒體工作創造新組織生活的新形式,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便很難發揮其吸引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目標也無法實現。
(3)黨組織生活開展實施具有現實困難
一般而言,本科生學生黨支部中高年級學生黨員占絕大多數,他們面臨著考研、就業、實習等多方面的壓力,黨員組織生活在時間安排上存在客觀困難,學生進入畢業季階段后學生黨員因實習、升學備考等原因分布在不同地域,很難集中在一起開展組織生活。因此,當前在開展組織生活建設時,高校基層黨組織應該轉變觀念,充分引入新媒體“交互性”特征,以新媒體工具帶動組織生活中的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提高信息傳輸效率。
(4)黨組織生活民主氛圍不濃,缺乏說服力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發揚黨內民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黨員地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目前的大學生黨員以“90”后甚至是“95”后學生為主,他們思維活躍、精力充沛、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主張,但由于“填鴨式”的工作模式,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主人翁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給予發表意見的機會并不多。體現在日常學習中,就是支部書記及發展對象匯報較多;民主生活會方式單一,自我剖析不深,批評較膚淺、無關痛癢,由于大多數黨員來自不同年級和專業,平時接觸較少,開展批評時“老好人”現象較重,大家不能暢所欲言,甚至避而不談,機械地履行程序,走走過場而已。這種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做法阻礙著民主意識,民主作風在學生黨員當中地形成與發展,學生黨員不可能從這樣的組織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和監督,也使一切說教顯得缺乏說服力。
二、 新媒體時代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迎來機遇
(1)運用新媒體有效提高組織生活多樣性
針對傳統模式下組織生活內容單一的現狀,新媒體的有效運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短板。通過建立圖文并茂的專題的理論學習網站以及黨建手機APP、維護具有一定受眾量的專題微信公眾號、培養線上+線下的學習習慣把時事政治等黨建信息用符合年輕學生思維的表達方式加以傳播,切實提高有效性。
(2)運用新媒體有效增加組織生活的參與度
新媒體的運用,讓學生足不出戶建立連接,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進行交流。有效使用新媒體,可以使組織生活能夠全天候的開展,有效解決了高年級黨員在畢業季參與組織生活的困難,保證了組織生活定期舉行,全員參與。
(3)運用新媒體有效增加組織生活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以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強大的互動功能,組織生活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進一步增加學生黨員的有效溝通,支部書記和支部成員,支部成員之間可以通過建立新媒體群組,克服現實障礙,增進互動和溝通,學生黨員的一些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新媒體以@的方式,進行表達,增加了學校黨建工作的民主度。
三、新媒體時代增強組織生活實效的基本路徑
新媒體是一種高效的媒介平臺,利弊兼具,且呈不斷擴大影響之勢。組織生活作為高?;鶎狱h建的基本形式,應當把新媒體的優勢充分發揮,助力夯實黨建基礎,在提升黨建宣傳力、增強管理有效性、增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等方面著力。
(1)利用新媒體提高宣傳力度
加強組織生活的實效性,需要牢牢把握宣傳抓手,當下,新媒體成為獲取信息最快、最便捷的渠道,也是廣大青年學生最青睞的信息獲取渠道,基層黨組織應該打造專業團隊建立新媒體黨建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等,占領輿論宣傳、思想宣傳、黨建宣傳的高地。在利用新媒體做宣傳時,既要把握主旋律,傳播主流思想,弘揚社會正氣,體現黨建風采,也要適應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傳播方法,比如軟文表達,圖、文、視頻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使用,進一步擴大受眾的參與度。
(2)利用新媒體增強管理效率
包括組織生活質量在內的高校黨建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賴管理隊伍的建設。高校學生黨組織的管理隊伍由教師和學生黨員共同組成,利用新媒體打造一支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管理隊伍,同事培養學生骨干力量作為黨建新媒體的宣傳團隊,可以有效提高黨建工作的管理水平。將學生黨組織與新媒體工具相結合,建立基層組織的新媒體平臺,掌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社交行為特點,長期向全體同學發送豐富多彩的黨建信息,將有效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的運轉方式,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組織生活”中來,此外還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便捷性,通過新媒體建群,讓組織和普通黨員,黨員和黨員之間,支部書記、黨委書記和普通黨員之間實現充分互動,增進溝通,讓基層組織工作的氛圍更活躍,更接地氣,更受歡迎。
(3)利用新媒體增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新媒體為高?;鶎訉W習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適應當代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充分借助新媒體傳播信息廣泛性特征,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中整合資源、定點推送,持續轉發擴大影響,當然,在內容編輯上,需要改變以往黨建信息過于嚴肅、沉悶的印象,把握大學生受眾特點,內容上適應時代特征,貼近實際,貼近學生,適當加入簡潔、通俗的表達,用個性化、流行化、網絡的語言和方式提升吸引力,通過激發學習興趣,創新傳播覆蓋模式,實現基層黨組織在理論學習、自我發展等方面取得進步。
當下,新媒體已經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大學生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自然而然的,新媒體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帶來機遇和挑戰。洞悉新媒體在黨建育人工作中的利弊,駕馭新媒體的優勢,特別在黨建在宣傳、組織管理、氛圍營造等方面巧妙運用,將對提高組織生活質量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朱亞勤.新媒體時代黨員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思考[J].西部學刊,2016(06).
[2]王曉敏,尹春麗.新媒體時代學生黨員組織生活的實效性建設[J].理論視野,2015(8).
[3]洪福興.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6(9).
[4]信潤海.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方式探究[J].教育教學研究,2016(3).
[5]關江宏,梁廣東,劉姬冰.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黨建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