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中醫中藥文化歷史悠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影響著中國醫學發展進程。而藥膳是中醫中藥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中醫與飲食烹飪的有機融合,是中華民族經不斷探討、積累形成的具有特色性的臨床實用學科,在保健、預防、治療、康復、調養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既有較高營養價值,又可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對部分疾病治療有很大幫助,不論傳統中醫領域,還是現代醫學都在應用藥膳。因此,本文將針對藥膳臨床應用的價值展開探討和分析,促進現代藥膳發展,弘揚我國中醫中藥傳統文化。
關鍵詞:藥膳;中醫中藥;臨床應用;應用價值
引言
從中國傳統中醫中藥發展歷程來看,毫無疑問藥膳是中醫藥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通過幾千年的醫學實踐、總結、完善、發展的科學結晶,現今依然應用于中醫藥領域。藥膳并不是單純的中藥與食物的相互結合,而是蘊含著中醫中藥理論,通過藥物、食物、調料相互作用發揮藥效,正所謂“食借藥力,藥借食威”,患者不僅可吃到美味食物,且在吃的過程中就能防病治病,改善身體機能,有效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一、藥膳的起源與發展
藥膳是中醫中藥、營養學、烹飪學的有機融合,是傳統中醫中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理論是中醫中藥的“藥食同源”理論Ⅲ。藥膳通常要按藥膳配方,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將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與傳統中藥相互融合搭配,經過烹調加工成變成具有食療作用的美味食物。藥膳使食物藥用價值得到了實現,并通過食物輔助藥效,借助中藥更好的發揮食物功能。食用藥膳不僅能享受美味食物,且能滋補身體,防病治病,強身健體。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夏禹時期人們就已開始利用食療藥膳預防疾病,該階段是藥膳發展的萌芽時期。戰國時期開始有藥膳相關理論被提出,一些書籍中已有相關描寫和敘述。藥膳發展到漢唐時期,已出現系統化的圖書典籍對藥膳進行記載。宋元時期,藥膳相關中醫中藥理論已非常成熟,并得到朝廷認可,設置了相關部門“食治門”。《詩經》中記載“為此春酒,以介壽眉”,就是說借助酒延緩衰老。此外,《山海經》中記載“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而且《淮南子修務訓》也記載相同語句,都是在說人們發現食物不僅能充饑,且能預防疾病,通過食用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能強身健體。從現代藥膳發展來看,藥膳并沒有走向沒落,且得到了國內外盛譽,具有較強臨床應用價值。
二、藥膳臨床應用價值
從前文可了解到,藥膳經過千年歷史,不斷積累,發展至今,其科學性已得到驗證,很多中醫中藥典籍中都曾提到食療,承認藥膳藥用價值。從中醫理論來看,藥膳能滋陰補陽,矯正臟腑機能,使之恢復正常。例如:一些脾虛氣弱患者可通過藥膳健脾益氣。
從藥膳臨床應用價值來看,它是一種特殊的食品,同時又是一種具有食品性的藥品,四季皆宜。如:春季適宜食用首烏肺片;夏季適宜食用荷葉鳳脯;秋季適宜食用菊花肉片;冬季氣候寒冷,寒邪易傷腎陽,適宜食用參杞狗肉、歸地燒羊肉等。藥膳能適用不同群體、病患,能用于重病和急性病輔助治療,可用于病后調養。如,高血壓患者可食用芹粥菜,能起到良好降壓效果。另外,臨床營養學研究方面也在積極嘗試應用藥膳,通過膳食調整的方式來改善病患身體機能,利用藥膳修復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從而來抵抗病痛。而且藥膳應用過程中,并不會如藥物治療過程中產生明顯的副作用和依賴性,安全可靠,不易對人體產生損傷。且食材價格低廉,既可防病,又可治病,無吃藥之苦,卻可祛除病痛。因此,中醫學發展中應認可藥膳臨床應用價值,積極推廣和應用藥膳。
三、藥膳臨床應用原則
通過前文分析可知道,藥膳具有非常明顯臨床應用價值,不僅能防病治病,且成本低廉,符合大眾需求。但藥膳并非人人可食用,同一種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或發生在不同季節,所選用的藥膳也會存在不同。藥不對癥不僅無法防病治病,甚至會加重病情。下面本文通過幾點探討藥膳臨床應用的原則:
(1)因癥用料
中醫中藥講究“對癥下藥”,藥膳臨床應用自然要遵循因癥用料原則。在具體的應用中,要考慮到患者病癥,應在充分了解疾病性質前提下選擇食材和中藥,必然相惡藥物使用,導致病情加重。如:熱性病適用寒涼性藥膳,忌辛熱。另如,血虛患者則要選用補血食材。而陰虛患者則應滋陰潛陽,食用滋補腎陰的藥膳,滋補機體陰氣,忌寒涼性藥膳。
(2)因時用料
同一種病,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對中醫用藥要求也會存在差異。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與自然環境變化密切相關,很多中醫典籍都曾提出“因時用藥”觀點。例如:《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提到了“因時用藥”思想與用藥方法。《內經》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藥膳要遵循“因時用藥”原則,因時用料,根據季節選擇藥物和食材。如:寒冬要避免使用寒涼性藥膳,盛夏則避免使用溫熱性藥膳。
(3)因人用料
西醫治人的病,中醫醫病的人。中醫的特色就是“以人為本”,認為人體質有較大區別,對待不同病患要選用不同治療方法。因此,藥膳臨床應用同樣要因人用料,考慮到病人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食材與重要。例如:老人大多肝腎不足,藥膳應用就要注重不宜溫燥,必然傷肝傷腎。而幼兒體質嬌嫩,身體敏感,藥膳應用過程中所選原料不宜大寒大熱。
結束語
中醫中藥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而藥膳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科學性已被實踐所驗證。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藥膳臨床應用成本低、效果好,患者接受度高。患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非常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作者簡介
陳萍萍(1988.07-),女,漢,河南鄭州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藥膳應用,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