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楊
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逐漸興起,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也有所提高,高校對體育人才的培養已經滿足不了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因此,針對我國社會對體育人才需求的現狀,分析體育人才供不應求現象的主要原因,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化分析,從培養目標、課程制度以及人才自身因素等方面探討,并對如何縮小體育人才供求矛盾給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人才;供求現狀;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1-0066-02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迅速發展,體育事業也呈現了巔峰狀態;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擴大,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對體育人才的要求不但體現在數量上而且體現在質量上,逐漸要求高質量的體育專業人才。因此,體育人才培養方面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國高等院校加大對體育人才的培養,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高要求。
一、社會對體育人才需求現狀
目前,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主要表現在全民健身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體育健身已經普及,各種規模的健身場館隨處可見,這種情況下,需要大量的體育指導員,所以,體育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近年來,雖然我國體育產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但是從數量和質量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依舊比較薄弱,體育產業還處于起步發展的階段。因此,為了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體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員投入其中,擔當起重任。然而政府并沒有明確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崗位,所以擔任這一職務的人員大部分都是體育教師或者體育愛好者,但這些人員存在年齡偏差、文化層次不同的現實情況,因此,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遠遠超出高校人才培養的范圍。體育專業學生畢業后的潛在就業行業其實很多,但是從數據統計上來看,高校體育專業人才的就業情況并不理想,這也是高校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學校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真正的崗位要求出現很大偏差,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還存在很大空間,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興體育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
二、導致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期望值太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在快速的市場經濟發展狀態下,對體育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上對體育人才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值,呈現出多元化多樣性的需求。社會體育具有活動的廣泛性,空間的自由行、內容的多樣性,正是由于這些特點,對從事體育事業的人員加大了知識和技能的挑戰。社會用人單位在聘用體育人才時,不單單考察體育知識和技能,而且對英語、計算機、綜合素質能都進行評估,這就要求學校在培養體育人才的過程中改變教學模式,實行多元化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使培養出的體育人才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高校擴招規模的加大、生源質量的參差不齊、經費不足等一系列因素,給高校培養人才又增加了難題,使之不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現象,社會期望值高與培養人才能力低之間的錯位。
(二)高校培養能力低
隨著人才是舉辦高校的主要目的。但在體育人才培養方面,學校不夠重視,有的學校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把體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普遍定位在體育教學、教育指導、經營開發等方面。這種培養目標雖然符合教育的要求,但是普遍雷同,沒有創新,沒有根據自身的狀況及當地的社會發展需求等因素來進行培養,不能夠正確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與知識的掌握情況,使學生畢業后沒有用武之地。這樣的目標定位對學校而言是極為不利的,不但影響了學校的名譽,而且影響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對社會發展而言更是一大損失。社會上的體育人才主要由學校來傳送,學校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也是導致體育人才供不應求的主要因素。
(三)學生自身原因
高校未來為滿足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不斷進行擴招,在生源招收的過程中不能嚴格把關,使得學生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統一的教學進程會導致學生不同的接受水平,有的學生根本無法跟上教程的步伐,差距越來越大,慢慢對體育失去興趣。生源的整體素質偏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體育人才招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身文化知識就薄弱,再加上運動專項制度的取消,造成了學生文化素質與體育技能整體偏低的現象,對人才的選拔與培養非常不利。由于生源質量太差,所以給高校培養人才方面也加大了難度,導致真正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越來越少。
(四)課程設置問題
高等院校在培養體育人才上,課程設置單一,一味實行傳統式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學生的技能不夠突出;使學生的運動水平比較低,實際運用能力也差。理論知識的傳授過程知識中,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不能夠充分互動,不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氛圍。所以,在這種模式的教學中,很難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和創造性,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看到眼前,沒有長遠打算,抑制了人才培養的全面性發展。所以,由于高校課程設置單一,不能夠多元化教學,導致人才質量下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沒有足夠的本領立足。
(五)學生對社會需求了解不夠充分
高等院校的學生只是簡單的學習基礎知識,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到社會對體育人才的真正需求,導致學生學習的盲目性,沒有針對性的培養,學校也不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基本與外界隔絕,對學生的實踐培養力度不夠,學生只是一味的啃書本的知識,不能夠跟隨社會發展需求的步伐,學生畢業后會對社會非常陌生,學到的書本知識無法運用出來,不能夠很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對適應社會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不利于體育人才的就業,同樣也是社會的一大損失。
三、如何縮小體育人才供求差距
(一)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在體育人才培養方面,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發展進行大力培養;進行多元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基本技能;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開拓視野,使體育人才在實踐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及時分析與改正,以符合社會需求的標準,為畢業后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要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斷改革教育模式。在招生方面,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科學化招生,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確保生源的質量與可塑性;從觀念方面,學校要從領導、教師到學生,實現整體化意識提升,做好自己的崗位職能工作,培養社會有用的體育人才。
(二)加強訓練設施的完善
事實證明,一個體育訓練場地的規劃、結構甚至顏色的搭配都會影響學生在體育訓練的心情與體育訓練成績的好壞。體育專業人才在日常訓練中,由于訓練經費不足的原因,導致沒有完善的訓練場地,訓練設施也不齊全,安全系數也不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打擊了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對體育訓練產生怠慢的情緒。學校領導要對體育專業高度重視,加大體育人才培養的投入,爭取更多的經費,完善體育設施,為學生的訓練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來,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比賽組織能力和技術指導能力,走向社會后有更寬的就業方向,對自己的工作崗位有更多的選擇性,使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下掌握好基礎知識技能,拓寬視野,加大知識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挖掘自身的個性化潛能,為走向工作崗位全副武裝。
(三)面向社會開放式辦學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社會體育事業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關,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上要把體育人才培養到真正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開放式辦學是學校必經之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讓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磨煉自己,從知識、思想、技能放棄全面提升。這樣,不但可以自我認知而且能夠提升自我實踐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體育專業,確定學習目標。不但如此,而且要把社會上的資深體育專家引進到校園中,進行課題講座和科研探討,讓學生也積極參加到學術交流中,以多樣化的形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比如與企業簽訂實習合同,把企業的場地和資源合理的利用起來,培養體育專業人才。學校只有開放式辦學,才能與外界聯系起來,充分發揮高校培養的作用。
(四)組建高素質師資力量
一支高素質的師資力量決定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學校要高度重視體育教學,引進高水平的體育教師和教練,把理論和實際充分結合在一起;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拓寬知識面,全面了解社會發展情況,及時更新教改內容;鼓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構建高效課堂,從自我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學習狀態,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對學生的基本素質進行全面培養。
結語
由于當前社會體育人才供求不平衡,出現社會期望值較高,高校培養能力差,專業培養目標雷同等現象,給高校體育人才培養造成很大壓力。因此,通過社會的發展,學校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來分析體育人才的市場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的差距,并且從學生自身、教育改革等方面研究了如何縮小供求差距。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高等院校接下來還需要繼續完善教學水平,為社會主義體育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賀敏,高暉.體育人才的供求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1).
[2] 夏貴霞,舒宗禮.21世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對策[J].山西體育科技,2005,(8).
[3] 高峰.河北省體育人才需求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5,(13).
[4] 嚴德一.小康社會體育人才需求趨勢與培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5,(8).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