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莉
摘要:現代學徒制教育方式,更加有助于緩解目前大學生就業對口率較低的問題,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相互融合,使企業招工困難這一難題得以有效解決。本文簡單介紹了學徒制以及現代學徒制,探討了經濟法專業課程建設和現代學徒制相互融合的措施。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經濟法 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7-0149-01
一、學徒制簡介
學徒制指的是經由專業的人員加以指導,經過一定的實踐,對經驗以及技能進行有效傳承的方法。學徒制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非常具有高情境性的教學方法,學徒處于真實的情景之中,在對師傅行為的觀察過程中,感知師傅的技藝,并由師傅指導實踐活動,慢慢掌握技藝。學徒一般先進行較為簡單的操作,然后經由師傅的幫助,慢慢進行較為復雜的勞動,在師傅對徒弟的指導下,使得學徒可以應對的技能難度得以有效提升。傳統的學徒制中存在師傅對于學徒有一定的剝削以及壓迫的情況,我國歷史中,很多的學徒制均是通過契約的形式或者是兒童奴役的方式,通常會對關鍵的技能加以保密。一些要求具有相對高技能以及豐富知識儲備的領域之中,例如醫學領域、法律領域以及藝術領域等,采用學徒制進行人才的培養所具有的優勢便更加明顯。
二、現代學徒制簡介
學徒制的整個發展歷程經歷了傳統到現代的過程,傳統的學徒制經過一定時期的發展,逐漸走向衰落,而現代學徒制得以重構?,F代學徒制是相對于傳統學徒制而言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生產方式出現了極大的變革,生產方式開始由之前的手工為主轉變成規?;纳a。而傳統的學徒制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對于人才全面培養以及教育規范性的一些要求。所以,開展學校職業教育逐漸占據主導的地位,不過,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相脫離的問題。而為促進學校職業教育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更好融合,現代學徒制便被提出,并逐漸應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F代學徒制是通過政府、學校以及企業等三方開展更深層次的合作,同時也是對以往職業教育模式的進一步促進,可以確保學校對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真實的崗位需求實現零距離的對接。通過實行現代學徒制,更有利于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階段之中,讓學校之中的專業課程設置和企業的實際需求更好地對接,使得課程的內容和職業標準能夠得以更好地對接,使教學能夠和生產更好地對接,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針對性。
三、經濟法專業課程建設和現代學徒制的融合
1.深化改革經濟法專業教學體系
采用工學結合的經濟法專業教學體系,是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下的核心。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形成“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的四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以往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在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是基于普通的法律體系,不同的教學內容之間缺乏有效銜接,而且教學過程中涉及面過寬,沒有針對性與邏輯性,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對課程內容加以明確,也不能很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這樣,便易導致學生對于經濟法專業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使得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經濟法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應當結合現代學徒制,把學生畢業就業或者創業的方向作為向導,來構建相應的教學體系,發揮出不同法律在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過程中的實踐應用性。在構建教學體系的過程中,要和企業進行商討,制定更為適宜的教學體系,對于核心的課程以及教材進行深入的開發,按照具體的培養方案對學生進行技能的培養與訓練。企業中的專業人員作為師傅,學生作為徒弟,形成一對多的幫扶模式。學校和企業進行教學時,課程的內容應當形成融合的體系,從而達到校企聯合育人的目標。
2.教學模式的改革
在進行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于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工作,以滿足崗位的需求作為教學導向,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強化經濟法專業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教學,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能夠更加緊密地結合。經濟法專業課程教學與現代學徒制相融合的過程中,應當執行雙導師制度。在經濟法專業的課程學習中,讓企業的專業人員逐步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例如,在講授勞動法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對勞動法所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加以全面的講解,讓學生對勞動法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而企業中的師傅則可以以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糾紛為例,探討學生的兼職行為是否受到我國勞動法的保護,以此作為學習的切入點,讓學生通過實際的例子掌握勞動法適用的范圍。對于學生經濟法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同樣也由之前的教師作為考核的主導而轉變為教師和企業師傅兩者共同考核的方式。
四、結語
通過將現代學徒制和經濟法專業課程的融合,能夠促進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教學更好地和市場結合,進一步強化校企之間的合作,使學生能夠達到知行合一的學習目標,有效提升學生的責任感以及創新技能。并且學校和企業之間對信息、人員以及資源等形成三元共享的模式,形成更深層次的協作,能夠提供給學生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徐國慶.我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構建中的關鍵問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30-38+117.
[2]梁峰,許剛,陳穎.淺析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7(2):251-25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