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080-01
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的學習,它的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形成必須借助必要的、理性的語言訓練。因此加強語言訓練,使學生科學、快捷地學會運用規范的語言表情達意是語文課的主旋律,教師作為這一主旋律的演繹者,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時時留心挖掘教材的語言學習因素,抓住語言訓練的契機,巧妙設計練習,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會“說”。
一、遷移運用,活化語言內存
學生只有在大腦中儲備足夠數量的語言材料,才能保證運用時隨意支取,保證語言表達的準確、生動。語文教材作為傳承祖國文字文化和文明的權威載體,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典范,課文中有許多值得感悟、積累的語言材料。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新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如教學《太陽》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情境:太陽公公喜歡小朋友,希望能和小朋友們交朋友,可是征友啟事發出了很久,就是沒有人來應征,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1—3自然段,找出原因。科普說明文用擬人化的手段進行教學,學生感到非常新鮮,興趣倍增。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后,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明白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學習第二部分,我繼續將這個話題進行到底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太陽公公知道因為自己的特點交不到朋友,非常難過,他決定天天躲在家里不出門了,請同學們自讀課文4—7自然段,,找理由勸太陽公公出來。在學生充分朗讀感受課文第二部分“太陽與人類的關系”后,我讓學生用“太陽公公您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您和我們的關系卻非常密切……”對太陽進行勸說。此時,學生在課文中感知到的信息,一下子就有了抒發平臺,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實現遷移,都自然流露到自己的語言中。接著我又讓學生聯系生活,談談課文中沒寫到的知識。學生的思路被充分拓開,紛紛暢談太陽能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此,老師的一個說話練習,將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展現地淋漓盡致,課文的語言已發展為學生的語言,課文的情感轉化為學生的情感,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內化了課文語言。
二、轉換角色,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于課文中刻畫的人物、描繪的場景、闡述的道理乃至寫作的方法,巧妙地轉換角度去體會、去思考、去敘述,往往學生更有話說,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掘一切有利因素,設法引導學生突破常規,沿著不同的思路,多角度探索、學習。如學習《威尼斯的小艇》介紹船夫的駕駛技術好這一部分時,我設計讓學生先自由練讀這一段,再請學生當船夫上臺夸夸自己的駕駛技術,老師和同學當游人,誰的駕駛技術好,游人就上誰的小艇去游玩。這一做法使學生從一個旁觀者轉換成文本中的主人公,學生興致盎然,紛紛積極投入練讀準備之中,學生有效地吸納文本鮮活的語句和巧妙的句式,接收大作家典范語言的潛移默化后,在教師創設的情景里,學生迅速將課文的“符號語言”“感于內而發于外”,在一次次的“王婆賣瓜”中,口語能力得到了訓練。轉換角色,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這樣的說話訓練,深化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讓學生體悟了作者的情思,同時也讓學生有話可說。
三、順學而導,指導學生“會說”
學生在口語訓練中有話可說了,這還不夠,要想讓學生說得好,還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說的過程中,教給學生說的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學會“說”。例如,我在教學《太陽》一課時,為學生創設好了說話的情境:為什么小朋友不與太陽公公交朋友?
學生自讀完課文前三自然段后,一學生回答,“因為太陽公公離我們太遠了,所以小朋友不與太陽公公交朋友。”
我馬上追問“太陽離我們有多遠呢?說得具體些。”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
“你用一個具體的數字清楚地告訴我們太陽離我們有多遠,這在說明文里叫作用例數字的說明方法,說得真棒!你再完整地說一遍這個原因吧”
“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有1.5億公里遠,所以小朋友不能與太陽公公交朋友。”
“你說得很清楚,先概括太陽的特點——離我們很遠,再具體說明太陽離我們有多遠,說得很明白。下面交流的同學,要向他這樣具體地回答原因。”
有了老師這樣指導性的評價,學生很快明白,在說明一個事物時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并且把特點介紹具體。
“小朋友不與太陽公公交朋友是因為太陽公公太熱了,太陽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6000攝氏度……”
“小朋友不與太陽公公交朋友是因為太陽公公太大了,130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
“哦,真厲害,你在說清太陽太大這個原因的時候,還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地球和太陽作比較,130萬個地球才抵得上一個太陽,太陽實在太大了。”
“因為太陽公公實在太大、太熱,離我們太遠了,所以小朋友們不能與太陽公公交朋友。”
“你是把三個特點概括起來說的,說得很棒。”
……
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適時點評,順學而導,教給學生語言表達的方法。面對學生的回答,不能只關注答問的結果是否對錯,對學生的“口語表達”也應關注,關注學生的表達內容是否正確,“言語”是否流暢、是否規范、是否得體,對不規范的說法及時糾正,只有把“說”有效落實,學生的言語能力才能漸漸提高。
以上是我在發展學生言語能力的教學中的幾點體會。有效實施言語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不斷細研文本,細化訓練內容,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教給學生點石成金的方法,讓學生在思維得到拓展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