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華
摘 要:讀寫結合教學對小學語文課堂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其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特點,在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中也出現一定的問題,如對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視度不夠等,對于這些問題要積極進行解決。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便提高讀寫結合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08-01
讀寫結合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對讀寫結合教學進行重視,不斷探索積極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實現語文課堂讀寫教學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課程標準的讀寫要求貫徹不到位
小學語文教師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沒有將課程標準的讀寫要求進行全面貫徹,制定的教學目標較模糊,如在較低年級,在寫作句式上有“一邊……一邊……”這個句式,這種句式在多篇課文中出現,《稱象》中有“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這種句式表示動作發出的一方同時做兩件事,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發現這種句式的規律與特點,并教會學生通過多篇課文進行比較,對句式進行深入體會,以便對其進行熟練掌握。一些教師常常對寫作方法不夠重視,如在較高年級中,總分構段方式在多篇課文中出現,可見這種寫作方法是教學的重難點,但多數學生并沒有對這種寫法進行熟練掌握,說明教師沒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小學語文教師沒有對語文課程標準進行正確解讀,也就難以達到讀寫結合教學的相應效果。
2、讀寫結合教學沒有全面落實
對于讀寫結合教學,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課后練習、單元習作等環節,多數語文教師沒有充分對這些環節進行利用,對于語文教師應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目標沒有全面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范圍沒有得到有效拓展,使得一些教學資源出現浪費現象,對小學生讀寫能力的鍛煉也產生不利影響。語文教師對教材的利用效率較低,一些教師沒有對讀寫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在對學生進行習作教學時,常讓學生對習作內容及要求進行了解,再進行簡單溝通,就開始進入習作階段,這種習作教學方法在多個單元習作教學中被重復使用,如對于要求學生寫“人”這一習作課,一些教師僅向學生介紹寫作要求,并沒有帶學生對學過的相關課文進行回顧,對于板書也沒有進行精心設計,學生難以掌握寫“人”的要點,習作課效果較差。
3、讀寫結合作業設計較差
教師要讓學生深入了解文本,對文本進行全面賞析,但因為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理解,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沒有關注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讀寫方面沒有得到充分訓練,教師在教學時也沒有與實際生活建立相關聯系,學生在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1】,學生也就難以寫出水平較高的文章。如對一篇課文進行讀寫教學時,讀完一段就進行體味練筆,一篇課文讀完后以練筆多次,教學效果與學習效果卻沒有得到改善。教師在進行讀寫教學時要對讀寫作業進行科學設計,讓學生充分體味課文中的寫作方法,并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筆,抓住課文教學重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二、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1、做好詞語練習工作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積累,為學生設置較多的練習機會,如對于一些方位詞、量詞等內容,可安排學生在課后進行訓練。教師可通過情景設置方法讓學生學習詞組的用法,如用操場中的活動情景讓學生對“一邊……一邊……”進行理解使用。教師要循序漸進的安排練習,逐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將教材中的抽象內容具體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創建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
2、做好批注工作
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要讓學生對課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進行重點體會,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默讀并隨時進行批注,如在學習《頤和園》一文時【2】,教師可引導學生按照作者的行程順序進行批注,體會“進、登、從”等動詞的用法,并在批注過程中了解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學生使用隨文批注的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文章寫法,對語言進行深入理解,并提高表達能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讓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對課文內容進行簡要概括,使學生能夠清晰表達。同時要讓學生記錄自己閱讀文章的感受,培養學生對課文的賞析與評價能力。如可使學生對課文中描寫人物的方法進行評價,從中得出有價值的內容。
3、對各種文體的多種寫法進行教學
教師要讓小學生對記敘文、說明文、散文、想象作文、應用文等文體進行了解,理解各種文體的寫作特點,掌握其寫作方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對于說明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探討文中的寫作內容及寫作方法,要對寫作方法進行重視,讓學生明白作者所使用寫作方法的原因,做出詳細說明,并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練習。要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生對不同寫法進行熟練掌握并運用。
結語:要對讀寫教學進行重視,充分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特點,對語文資源要充分開發和利用,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運用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清晰簡潔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效開展讀寫教學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祝衛其.文本引路讀寫相長--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的探索[J].新課程·上旬,2014,(6):111.
[2] 胡金成.《小學語文課堂讀寫結合的方法與途徑研究》課題實施方案[J].飛(素質教育版),2013,(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