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閱讀是一種能力,從小學階段入手,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目標。本文分析了文本細讀閱讀策略的意義,然后,探究了如何進行文本細讀教學。
【關鍵詞】精度揣摩 細讀品味 小學語文 文本閱讀 細讀
【基金項目】2016年,徐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課題名稱:《閱讀教學中怎么讀比讀什么更重要的研究》 課題編號:G160251。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7-0087-02
文學文本素材在向人們傳達一種思想,傳遞一種感情。文學作家以獨特的寫作風格,獨到的敘事技巧,向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傳神的散文文風,這些生動的故事與精彩的散文,值得讀者去精度揣摩,細致品味,認真去領悟閱讀文本中的藝術價值,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與興趣
良好的興趣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小學生對閱讀文本產生積極的情感。當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對文本材料有著特殊情感時,就能主動去閱讀,主動去學習,對文學產生一種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參與閱讀學習。通過文本細讀策略,引導學生精細地去研讀閱讀文本,品位語言風格,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深刻用意,才能領略到閱讀的妙處,認識到閱讀材料的精彩之處,會增加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情感與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2.塑造學生良好的文學藝術素養(yǎng)
文學是一門藝術,是作者思想的獨創(chuàng)運用,一篇高質量的閱讀文本,往往有著較高的藝術品位,體現(xiàn)出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語文閱讀學習就是通過閱讀鑒賞的方式來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品味閱讀素材的趣味性,體會作者的獨特的創(chuàng)作意識,創(chuàng)新的寫作手法,通過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深入分析與揣摩作者文本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作手法,吸收作者向人們所呈現(xiàn)的藝術精華,學生的文學理解鑒賞能力才能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才能得以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品位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就能帶著鑒賞的心情去體會文學作品,從而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3.提高閱讀學習效率
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內容之一,也是語文考試重點的考核對象,閱讀能力也是一個人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關鍵是要掌握方法,要根據(jù)“閱讀”自身的特點,閱讀本身是一門文學藝術品,需要讀者去思考、鑒賞與品味,因為只有通過鑒賞、品味與玩味,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閱讀文本深層次的內涵,也才能用心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與藝術風格,無論是主旨內涵還是寫作風格、文學特色等都是語文閱讀考試最重點的測試項目。因此,通過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細讀、深度文本,讓學生掌握蘊含在閱讀中的知識,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宗旨所在,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也就能夠妥善提高閱讀效率,從而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策略
1.反復閱讀,用心體會
自古以來就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也就是說通過反復閱讀、深刻體會,用心琢磨等,就能讓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與體會閱讀文本的深刻內涵,從而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精妙,這才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宗旨所在。因此,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的第一步就是訓練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并引導學生傾注心情,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從而產生思想深處的共鳴。
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教材內的文本素材作為閱讀材料,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就開始啟動反復閱讀教學策略。
例如:在學習《母親的恩情》這一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閱讀,鼓勵學生獨立默讀,然后,出聲朗讀,通過反復閱讀的模式來體會文章的內涵,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開始反復閱讀課文,逐漸地走向了讀者內心,出聲朗讀中慢慢展現(xiàn)出了結構,提煉出了感情。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接下來,則要引導學生繼續(xù)品讀閱讀文本,領略閱讀材料的寫作風格與深刻內涵,要求學生從文章中找出作者是如何表達母愛的。
2.閱讀多元解讀,自由發(fā)揮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精度細讀不僅體現(xiàn)在文章段落、詞句等的閱讀、解析方面,教師還應該從閱讀文本的主旨內涵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讀閱讀文本,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文本的內涵。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人生經歷以及知識儲備,對于同一篇文章自然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感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該鼓勵并支持學生多元解讀,讓學生以自己的理解來掌握文本內涵,提倡學生自由發(fā)揮。
例如:在學習《蝸牛的獎杯》這一課時,在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理解文章的內涵,結合自身的經歷來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學生們結合課文以及自身經歷,五花八門地說出了自己的感想:曾經一次,我語文作文得了第一名,父母、老師都夸贊我,周圍的朋友也都羨慕我,我當時就特別驕傲、在意,在那之后總是向別人展示自己所得的獎,可是,慢慢地我的作文水平下降了,從那以后,我就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取得成績不能太過驕傲,榮譽只能代表過去……,同學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出了對文章的理解,并對文章中的蝸牛形象進行了深入分析,獲得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體會。
這種文本多元解讀的訓練方法不僅能夠訓練學生將閱讀文本同現(xiàn)實生活緊密結合,也能深化對閱讀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積極大膽自由發(fā)揮,其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
3.精細揣摩,提煉關鍵詞
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策略就是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細致閱讀、精細揣摩、深入地體會與玩味,以此來促進學生透徹地理解閱讀文本材料,更加到位地鑒賞文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善于精細揣摩文本,從閱讀文本的措辭環(huán)節(jié)入手,善于從細微處分析理解,來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旨,達到賞析、鑒賞的效果。學生如果能夠在文本閱讀過程中具備賞析能力,則意味著已經在語文閱讀方面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已經朝著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方向發(fā)展。
例如:《月光啟蒙》是一篇情思濃厚的文學作品,將其作為閱讀訓練題材,主要應該要求學生揣摩、理解并領悟文章深處的思想感情,這樣才有助于文章的深層次理解。對此,教師則可以采用情感揣摩,關鍵詞提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文章內涵。
例如:文章的第一段“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曬得脆脆的。”
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行閱讀賞識這一段,并嘗試著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自己說出閱讀后的總體感受,學生立即進入閱讀狀態(tài),用豐富的詞匯給出了高度概括,例如:靜謐的,恬靜的,舒服的,幸福的,輕松的,柔和的……經過反復閱讀,學生都能從深處體會到文本的主旨內涵和大意,接下來,教師則可以提出要求,從該段落中尋找出能夠用來解釋自身感想的關鍵詞,學生順著段落提煉出關鍵詞:美妙的,暑熱散去,灑滿,柔和月色,摟著……學生精準的總結與提煉,說明他們已經對課文內容有著深入的理解。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變換多種教學模式和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效率,塑造學生良好的閱讀情感,從而達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的實踐與研究[D].繆劍妮.延邊大學 2011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探究與實踐[D].任曉冰.華東師范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