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武
摘要:推進基層檢察院建設是檢察事業持續發展的根基。龍海市人民檢察院堅持以人為本,夯實執法辦案基礎;堅持制度優先,完善執法辦事機制;堅持機制創新,展示執法親民親和;堅持完善監督,力促規范發展。2016年,龍海市人民檢察院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第六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
關鍵詞:以人為本 規范司法 機制創新 親民親和
2013年以來,福建省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緊緊圍繞基層院建設“八化”的目標,以“兩提升五過硬”建設為要求,以基層院建設考評為抓手,打基礎、補短板、促規范,實現了檢察業務與隊伍建設的齊頭并進,2016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第六屆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
一、堅持以人為本,夯實執法辦案基礎
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的案件量占漳州市檢察系統的四分之一,而檢察人員約為漳州市檢察系統總人數的十分之一,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因此,龍海市人民檢察院堅持抓“五過硬”隊伍建設,著力提升執法辦案效率。一是抓作風。通過專題教育、開設“道德講堂”輪流講授執法為民心得、組織全員到部隊封閉式軍訓、強化崗前任前廉政談話、舉辦崗位競聘、專題演講、法律競賽等活動,改進作風,提升辦案、辦事效率,2015年被龍海市人大以最高票選為人民滿意單位。二是抓用人。積極培養年輕干警,35歲以下干警45人,占干警總數48.4%,其中有40人通過司法考試,15人進入員額制檢察官,占龍海市人民檢察院入額檢察官總數的41.7%,40歲以下干警有6人在內設機構擔任負責人,占內設機構負責人總數的37.5%,隊伍年輕化、專業化、職業化更加凸顯。三是抓教育。制定《2013-2017年檢察干警培訓計劃》,開展“每周一課”學習教育,選派35名業務骨干分三批赴浙江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研修,與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建立教學實踐基地,與閩南師范大學法學院簽訂《戰略協作協議》,每年選擇1-2個重點課題進行研討,舉辦法律文書和法律知識競賽,力求通過實務培訓、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活動,切實提升干警實戰能力,先后有7名干警獲得省、市院業務標兵或業務能手。四是抓專業。通過建立金融、未成年人檢察、速裁程序專辦組等類案辦理小組和普法宣講團、公訴辯論隊等專業性工作團隊,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目前審查逮捕、審查起訴案件分類辦理已經達到受理案件數的70%,提升辦案成效的同時也提升了司法形象。
二、堅持制度優先,完善執法辦事機制
龍海市人民檢察院以“規范司法”活動為契機,查擺執法不規范的根源,逐步完善執法辦事制度、機制。一是“管人”。制訂和完善《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績效考核工作辦法》等辦文辦會、人員和車輛管理制度31項,同時將檢察制度、紀律匯編成《檢察工作制度》《檢察紀律規范》發放給干警,積極營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圍。二是“管案”。制定《審查逮捕案件社會危險性審查規范》等辦案制度17項,建立前后相連、環環相扣、嚴格審批的辦案標準化程序;將各業務部門辦案流程圖、執法風險點“全面上墻”,時刻警醒辦案人員,確保辦案質量和辦案安全。針對實踐中執法不規范的“共性”問題,組織精干力量研究整理,匯編內部學習材料《辦案警示錄》,形成對不規范問題的“共識”;緊緊圍繞司法體制改革要求,細化《檢察官權力清單》,壓實辦案責任,制定《入額檢察官輪案管理辦法》,從一般業務部門調整7名入額檢察官到偵監、公訴一線輪流辦案,優化人員配置,緩解案多人少矛盾,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三是“管文書規范”。以法律文書公開為契機,制定《法律文書制作規范》,就適用的法律文書種類、犯罪事實和證據的敘述要求、文書格式、紙張、排版、文號、落款及印鑒使用等作了規定,進一步提高文書質量。
三、堅持機制創新,展示執法親民親和
龍海地理位置優越,生態資源豐富,重點建設項目多,外來人員多,臺商臺企多。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結合實際打造“兩提升五過硬”建設示范項目,推出具有龍海特色的“檢察品牌”。一是培育“綠色檢察”。創建“一體化工作機制、專業化法律監督、系統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工作機制,與環保部門簽訂《關于加強檢察職能與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實施意見》并開展聯合執法,支持環保組織開展“公益訴訟”,探索“放魚治污”“異地補植”等生態修復新模式,積極參與母親河—九龍江環境專項整治和環保宣傳活動,探索生態巡回檢察服務富美鄉村建設,努力為群眾留住青山綠水,工作經驗得到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福建省委、檢察日報社等轉發和刊發。二是培育“人文檢察”。在外來人員聚集的臺商投資區設立全省首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維權中心,累計為6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法律幫助;在轄區4所中學創建“零犯罪校園”,深化平安校園建設;細化辦理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案件的四個程序和八個環節,幫助4名涉案學生重返校園,兩個附條件不起訴案例獲評福建省保護婦女兒童典型案例;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就業幫扶基地,已幫助3名涉案未成年人就業,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三是培育“廉潔檢察”。率先出臺《職務犯罪預防告誡約談辦法》,強化風險苗頭的教育引導和警示提醒;探索“親情”預防工作,聯合教育局開展“小手拉大手,廉潔一起走”廉潔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把廉政文化與“微”元素結合,拍攝預防職務犯罪微電影《風箏》;利用“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向黨員、干部推送職務犯罪預防短信25期、微信4期;在“龍海論壇”開設“檢察官說法”職務犯罪預防欄目,組織開展職務犯罪案件庭審觀摩,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預防工作多次得到了龍海市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四是培育“民生檢察”。深化巡回檢察工作,定期派員下基層接訪,化解社會矛盾,被群眾親切的稱為“家門口的檢察院”;深化幫扶臺商臺企工作,在3家臺企設立檢察聯系點,聘請10名臺商為聯絡員,為臺商臺企講授大陸法律課35場次,解決臺商訴求11件次,被臺商稱贊為“保護站”;深化服務項目建設,打擊破壞重點項目建設犯罪22件,深入重點工程開展預防和警示教育45場次,為征遷等重大項目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0多次,針對辦案中發現的項目建設安全隱患發出檢察建議16份,選派4名干部參與重點項目維穩,努力構筑全方位服務保障,工作經驗得到了福建省人民檢察院的轉發。
四、堅持完善監督,力促持續規范發展
監督是為了讓結果達到預定的目標,是倒逼執法規范化的有效武器。一是抓考評提升。近年來,龍海市人民檢察院狠抓基層檢察院建設考評,推行動態管理,持之以恒地每季度召開一次考評分析推進會,只講問題不談成績,各科室負責人、各分管領導對照《考評細則》,找薄弱環節、找不規范細節、找容易被干警忽視的問題,由政治處匯總問題,下發各科室限期整改,紀檢部門跟蹤落實,及時糾偏糾錯。2013-2015年,龍海市人民檢察院連續三年在漳州市基層院建設考評名列第一。二是抓監督完善。加強內部各個訴訟環節之間的相互制約,通過開展案件督察、專項檢查、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實現對辦案重點環節、重要事項專項監督。建立健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經常性聯系機制,認真聽取批評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監督。三是抓檢務公開。精心打造包括龍海檢察門戶網站、案件信息公開網、微信、微博、客戶端為一體的全方位新媒體聯盟,及時發布檢察工作部署、重大案件信息、重要工作成效以及重要法律規定等,實現檢務公開由“網上公開”向“掌上公開”的新拓展,讓公開、透明倒逼執法規范,促進檢察工作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