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康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平板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現代化和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微視頻作為“互聯網+教育”時代下的產物,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弊端,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支持學生的個性化和自主性學習,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對微視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微視頻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68-02
在信息化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這要求教師不斷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認知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教學實效性[1]。微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解決傳統教學方法繁瑣費力低效的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目標。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第一,完整簡潔的微視頻。對于微視頻而言,其主要是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來設計內容,在短時間內傳授知識點,具有自主播放、制作簡單、短小精悍、多樣傳播、生動直觀等特點,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學習屬于思維發生與發展的過程,強調學生的獨立思維和自主體驗,因此教師在微視頻制作過程中,必須要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微視頻經常應用到語文古文和古詩的學習中,教師不能一味講解而對學生自我的構建思考加以忽視,而是要保證微視頻的簡潔完整和條理清晰,使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以《記承天詩夜游》為例,教師準確抓住蘇軾壯志難酬的苦悶心情的關鍵詞;自解、自我安慰、自我排遣的詞匯,通過錄制微視頻,以靈活多變的問題來講解關鍵詞,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快速融入課文,繼而學習和感悟蘇軾的人生境遇及其樂觀的人生態度,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第二,生活化的微視頻。生活是語文的外延,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但是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多是以繁瑣枯燥的講解代替學生直接體驗生活經驗,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降低教學效率[2]。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活化的微視頻,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學習的樂趣。
第三,學生自己的微視頻。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教學微視頻越來越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方式也愈加多樣化,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教學視頻都可供學生學習,與實際學情相符的微視頻才能發揮出應用的作用。學生自己的微視頻更加貼合實際學習需求,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解《紫蘿藤瀑布》的習作練習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教材上的提示進行學習后,自行錄制關于“花海”“花瀑”相關的學習微視頻,鼓勵學生講述如何選擇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教材、選材時應注意什么等,然后在課堂上交流討論,促進學生習作表達能力的提高。
第四,恰當運用微視頻。在數字時代背景下,許多學校開始利用翻轉課堂,其由課堂面對面教學和課前在線學習構成,其中后者也稱之為微視頻學習,學生借助網絡即可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在學習狀態和家庭學習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微視頻基本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內容進行微視頻教學[3]。例如:有關拓展性內容和知識梳理,可以在課堂結束前給出,便于學生進一步學習與思考;語文內容背景知識的學習中,可以在課前10min讓學生自學;在課堂習題講述中適當插入同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及思路等。
第五,利用練習反饋學習效率。習題訓練是反映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手段,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開闊思維、提高技能。習題設計時應該保證所學內容的層次性與針對性,結合內容特點選用多樣化的題型,如主觀表達題、判斷題、填空題等,有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微視頻制作中應該從學習內容出發,制作數量合理與難度適宜的學習檢測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二、微視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一)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受傳統思維的束縛,課堂教學枯燥沉悶,學生極易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和抗拒的心理,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4]。而通過語文微視頻教學,可以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枯燥復雜的語文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具象、簡單,然后通過知識的梳理與總結,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究欲和主動性。
(二)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以往的語文教學多是教師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向學生傳授知識,通過適當的鋪墊后重點講解知識,這樣的方式往往會占用許多課堂時間,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微視頻的引入能夠科學整合語文知識,活躍課堂氛圍,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避免浪費課堂時間,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通過微視頻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可以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大量生動具體的信息資源,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當然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務必要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多角度、全方位以及多途徑地思考與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與實踐創新能力。
(三)有利于師生角色的轉變
微視頻是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體現,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由以教師為主變為以學生為主,轉變師生之間的角色。同時教師在微視頻教學過程中,能夠深入研究理解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問題,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5]。以《蘇州園林》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展示門窗角落的設計、遠近景的層次、亭臺軒榭與假山池沼的配合,使學生直觀感受與感性認識蘇州園林;然后輔之以相關的圖畫和解說詞,實現畫面與文章的融合,讓學生深入領略園林之美。學生在這種方式中會自覺主動參與學習,積極配合教學活動,保證語文課堂的高效開展,而且教師不需對教學內容進行過多思考,適當鼓勵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擴散思維,進而形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三、結束語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將微視頻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運用生活化微視頻、完整簡潔的微視頻、學生自己的微視頻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個性化與自主化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意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微視頻教學運用為初中語文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要想更好地推動初中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可以進一步提高微視頻的制作質量,豐富微視頻傳播渠道,如語文微視頻光盤的制作等,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交互式思考展示平臺,實現一線語文課堂中微視頻的廣泛應用,加快信息化教育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謝娟萍. 運用微視頻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J]. 文學教育(上),2017,01:50-51.
[2]張欣.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語文教學更彰顯學科特色[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7:110-111.
[3]趙世波. 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5:47-48.
[4]何進財.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 學周刊,2014,25:160.
[5]程亞偉. 淺析初中語文微課程設計與應用價值[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