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是現代學徒制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選擇乳品工藝專業,基于現代學徒制特點,創建“學業考核標準”和“學徒考核標準”相結合的“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從學生考核評價的主體、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 雙標準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54-01
現代學徒制是以校企雙元育人為前提、以工學交替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多年來,我國高職教育以學校為本位,校企合作深度不足,高職學生學業評價主要圍繞“課程成績+職業資格證書”的模式開展。這種評價模式無法真正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評價結果也無法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建立科學的學生學業評價體系迫在眉睫。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選擇乳品工藝專業,從學生學業評價的主體、方法、內容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以建立適合現代學徒制的“學業標準”和“學徒標準”相結合的“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
一、現代學徒制的“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
現代學徒制采取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教學不再是學校本位,學校和企業都是教學的主體。課程開發與設置圍繞企業的核心工作崗位進行,學生以工學交替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同時擁有“學生”和“學徒”雙重身分。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完成學業既要達到“學業標準”的要求,又要達到“學徒標準”的要求。建立“學業標準”和“學徒標準”相結合的“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要求改革之前的“考試+證書”或“考試+技能+證書”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評價主體、評價方法、評價內容和標準等方面實現多元化。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僅由學校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顯然是不夠的。實踐現代學徒制應進一步完善評價的主體,以及其在評價中占有的權重。評價體系構建的核心要將人才培養作為根本目標,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以激發出無限潛能。從這一角度出發,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至關重要。分析德英等國的職業教育,企業在評價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1]。我國在此方面尚未立法,校企的深度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現代學徒制下學校課程設置都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務,以企業生產過程設置學習情境,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離不開團隊的配合。在學校課程中,團隊成員是一起學習的學生;在企業實習中,團隊成員除學生外,還有企業的在崗員工。將團隊成員作為考核評價的主體,因為他們能真實地反映在任務完成的全過程中,學生在團隊中發揮的作用。另外一個評價主體是學生自身,自我評價能力是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方面。
三、評價方法多樣化
高職教育改革以來,在學生學業評價方法上,各院校在學習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也引入了多種評價方法。現代學徒制下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師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一種交互式記憶關系[2],學生的“學”是在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教師在此過程中完成引導、監督和評價的作用。這就決定了現代學徒制下的學業評價方式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可以輔以終結性測驗。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習全過程的評價,是一種持續性評價,這種評價方式使評價時間全程化[3],能夠評價學生在學習全過程的表現。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學生對工作任務的完成,往往很難以單獨的一個分數來評價,所以需要將量性與質性評價相結合,也就是將分數與描述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在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現場觀察、訪談、搜集第三方證據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量性與質性的評價,實現量性評價和質性評價的有機結合。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過程必須遵循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公正、客觀,并給予學生更多激勵性評價。我院乳品工藝專業在探索實踐現代學徒制的過程中,與乳品企業深度合作,采取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結合量性和質性評價,根據現代學徒制課程設置的特點,將校內課程按特點歸類,不同的課程,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評價。對于校內公共課程(思想道德修養等)主要采取階段性測試(試卷)、作業、平時表現(考勤)等方法進行考核評價;對于非項目化教學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外語等),主要采取階段性測試(試卷)、單項技能考核、任務頁等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對于項目化教學的專業課程,借鑒德國項目化教學的六步教學法,采取分項目六步評價法進行考核,包括工作頁、計劃書、訪談、技能操作、自評、互評等方式。對企業實習采取抽樣測試法、試卷問答法、崗位計分法等方法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由企業出具實習評價表。
四、評價內容職業化
對學生考核評價的內容要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職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來確定。制定評價內容時,學校要與合作企業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充分掌握企業和行業標準以及崗位能力要求,結合企業和行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生學業評價的內容與標準。我院乳品工藝專業對學生考核評價的內容從三方面展開,分別為知識、能力和素質。根據各課程特點及與企業崗位的關聯,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及需要達到的標準。實現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如計劃能力、分析能力、溝通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方法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全面考察[3],使評價內容職業化、科學化,以便對學生職業發展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項目化課程在評價時,根據六步教學法的特點,統一確定評價內容為五個方面:資料收集(咨訊)、方案制定(決策)、制定計劃(計劃)、過程操作(實施)、自評(檢查)。每門課程的各個項目,根據具體的任務內容和教學目標,對以上五個方面進行分解,以確定每個項目具體的評價內容,并確定評價相應的評價標準。乳業工藝專業各門課程在確定評價標準時,采取“行為動詞+程度副詞”的形式,使評價主體中各參評人員都能明確如何確定評價的等級或分數,以及如何進行描述性評價。
五、結束語
通過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在形成性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多種評價方法,以及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礎上,將評價內容職業化。乳品工藝專業在建立“學業標準”與“學徒標準”雙標準評價體系方面,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實踐。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現代學徒制下的學生考核評價體系還需要繼續改革發展之路,使得評價體系能真正地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能夠更好地推進現代學徒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逄小斐.現代學徒制多元學生評價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1): 93-94.
[2]朱建軍.現代學徒制下學生學業評價理念淺探[J]. 文教資料,2016,(17):132-133.
[3]趙紅,何軍擁,等.新形勢下高職學生學業多元化評價模式探討[J]. 高職論壇,2016,(9):243-244.
作者簡介:
張春華(1979-),女(漢族),山東省即墨市人,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食品分析教研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