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杰
[摘 要]文章結合對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實踐經驗,分析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少數民族學生管理的體會,并對如何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提出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校;民族生;教育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5.046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政策是黨在民族政策方面的根本立場。根據我國民族教育事業政策,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高校深造。對于普通高等學校來講,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工作不僅僅是人才培養的問題,更是關系民族團結,實現共同繁榮的問題。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與管理,經過民族政策實施和推進,已經有了一些經驗積累。然而新時期,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也發生了變化。針對現狀,如何有效地開展教育與管理工作,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1 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
1.1 民族意識仍舊較強
民族意識是指各民族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凝結起來的表現在民族文化特點上的心理狀態,是維系一個民族必不可少的要素。少數民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都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意識。主要表現在:大學生活中,周圍的朋友及交往同學大多數為同民族的學生,交友圈子較窄。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少數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差異,學生在飲食、穿著等方面還是保留原有民族的痕跡。雖然很多學生是民族教育政策下的內地班學習進入高校的,對漢族的接受度和融入度已經有很大改善,部分學生也呈現出服飾與打扮上的改變,但是飲食、語言上的獨特性,還是表現出強烈的意識。
1.2 心理狀態不夠穩定
目前少數民族學生的信息來源多為網絡媒體和自身圈子,信息的真偽度存在很大爭議。目前的教育多集中在穩定層面,少數民族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夠好,學生的心理素質欠佳。這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價值觀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團隊協作觀念較差。因此,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1.3 學習動力有待提高
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完成學業后更好地建設家鄉,服務社會。根據國家高招民族政策,許多高校都對少數民族高考生實施單獨照顧政策,但是仍然有一批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學習基礎太差,不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就讀。雖然學校和專業調劑問題普遍存在于所有學生,但是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地區的特殊性,許多專業的畢業生回到生源地之后的就業受到限制,這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從而導致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動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推動力,動力缺乏,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效果減弱,人才培養的總目標也就無法實現,民族地區建設的后備人才儲備的理想也就無法達成。
1.4 “被照顧”心理依舊嚴重
在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方面,國家堅持從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民族地區實際出發,積極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發展教育事業。新疆、西藏內地班和少數民族預科班是基于實際情況下,利用內地教育優勢,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重要舉措。然而,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不扎實,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普通高等學校在招生工作中,對于少數民族學校也有專門的照顧政策,幫助學生得到深造的機會。進入學校后,學校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特征,在考核和評定中也制訂了許多管理辦法,用來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這個過程也表現出以下問題:許多少數民族學生產生了“被照顧”心理,依賴學校的各項管理政策較低標準來完成學業。從長期教育發展來看,這種心理的產生會影響到最終的教育效果,對人才培養是有害的,亟須改善。
2 結合實際,教育與管理并進開展工作
2.1 民族團結為原則,加強各民族學生溝通交流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黨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針對目前少數民族學生民族意識仍舊強烈的現狀,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培養各民族團結一致的信念。我們應當做到生活幫助,心靈關愛,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情感歸屬。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向他們宣傳講解國家和學校相關的資助政策,解決學生在校就讀期間經濟方面后顧之憂;充分尊重民族學生的民族風俗,鼓勵學生利用“能歌善舞”特長積極融入班級和學校生活,避免學生困于同民族學生的“小圈子”。
我們不僅要了解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在尊重的基礎上,增進各民族學生大融合。也教育全體學生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在增進了解的基礎上,增加溝通。同時引導全體學生不分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2.2 明辨是非為要求,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素質
網絡信息時代,大數據信息爆炸特征凸顯。一些少數民族學生,由于信息真偽的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受到一些反動勢力錯誤導向,做出過激行為,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更應當在這方面做好引導。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當細致掌握該類學生的學習、生活、時事認知等方面的思想動態,提高該類民族學生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與看問題的深刻性,澄清學生的錯誤認識,用維護祖國統一和中華民族團結的主流意識引領學生思想。目前,少數民族學生面臨著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大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意識還比較弱,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意義。堅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正確地認識國際國內現狀,認識國家命運前途,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
2.3 服務社會為目標,推動少數民族學生成績提升
我們要把破解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實際困難作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點。少數民族學生在高校深造,首要的是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成績是目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在充分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生活狀態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教育管理制度,提供切實有效的方式方法,幫助他們增加學習動力,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學校和專業的困惑、學習基礎的薄弱,都可以通過學業導航和職業規劃指導幫助學生解決。針對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切實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邀請相關專業的老師對該批同學進行專業學習指導,打消學生對專業的誤解,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專業學習。
2.4 公平公正為核心,完善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制度
普通高等學校在教育與管理學生時,應當采取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保證教育質量,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地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在高校學習生活中固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但我們應當把握好教育管理制度的度。嚴格的制度,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達到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打下扎實基礎。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管理制度,但不應當讓學生產生所謂的“優待”“照顧”錯覺,要以公平公正為核心,完善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制度。
3 結 論
我們要充分認識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和風俗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教育與培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民族觀,對于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與發展有著重要且深遠的意義。加強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為民族地區培養合格的高層次人才,是落實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熊紹輝.對普通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教育的探討[J].探索,2001(5).
[2]邱有華.淺析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