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要發展,教師得發展,《江蘇教育》(教師發展)2017年第3期專題《教育變革與教師發展》為教師發展指方向、引路子。嚴華銀老師指出教師要提升“學習發展能力”,要主動培訓,注重“教學素養”的培養;苗睿嵐老師認為教師要“主動和自覺”,要掌握教育創新和課程領導力;劉彪老師指出教師要持續更新知識結構,全面提升育人素養;欽國強老師指出教師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多“閱讀”“上公開課”“與學生談心”“與教師交流”。這些讓我明白教師要發展就必須主動“學習—思考—實踐”,做好“教育工匠”。
——江蘇省東海高級中學 孫西榮
(期待您的聲音:jse1950@163.com)
封面封底學校:江蘇省無錫市查橋實驗小學
太湖之濱、吼山腳下,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明珠——江蘇省無錫市查橋實驗小學。她攬吳地文化,聚人文厚德,是一所文化積淀豐厚的百年老校。2005年3月,學校成為華師大教育與課程系全納教育實驗學校。基于全納教育的價值取向,學校以“博”為全納課程的靈魂,明確全納課程的價值定位——尊重個性差異,滿足不同需求,強調參與合作,促進和諧共生。學校依法實施國家課程,適當補充地方課程,注重開發校本課程,把關注點放在全納課程規劃與實踐研究上,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的全納課程。學校的書法、吳歌、乒乓等特色日益彰顯。
吳歌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以音樂課堂教學、社團訓練和各類競賽活動為載體,致力于吳歌的傳承和發揚,規劃開發吳歌課程。學校吳歌合唱隊在省市級各類展演中奪得金獎、一等獎,學生表演的吳歌曲目《我俚佬小鬧元宵》還走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
學校在1995年被命名為錫山市(現為無錫市錫山區)寫字特色學校。為弘揚書法傳統文化,學校一以貫之地開展學生寫字段位評定工作,從教師、學生兩個層面開展書法培訓,并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成績斐然。2015年學校獲得江蘇省書法特色學校稱號。
學校是無錫市乒乓球傳統學校,近年來,學校以乒乓球群體活動為切入點,自覺進行從群體性乒乓向文化乒乓的理念轉變,積極打造具有查小風采的乒乓文化氛圍。學校同無錫市多個乒乓球傳統項目學校建成為友好聯誼學校,乒乓走進各年級體育課堂,國球精神在查小進一步發揚光大。
全納教育實踐給予了師生更多成長、成功、成才的機遇,在全納理念的引領與觀照下,一種人人受歡迎、個個被關愛、處處皆和諧的全納氛圍正在形成,學校正在向著“和而不同,實現大同”的全納境界前行。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驗學校、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科技特色學校。今天的査小人,正在自身內涵的豐實中,在與前沿理念的碰撞中,承載著新的希望,駕馭著新的機遇,駛向新的彼岸。


封底圖片:
1.課題組研討
2.學生練習書法
3.與吳歌傳承人同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