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 蔣月靜
[摘要]應用本科實踐教學已成為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問題,關乎高校轉型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文章以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整體轉型為契機,結合應用本科實踐教學在改革過程中存在供給模式趨同、方式單一、資源薄弱,保障措施匱乏等問題進行論述,提出精準供給、精準培養,為構建應用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關鍵詞]精準供給;應用本科;實踐教學;保障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549(2017)05-0076-02
為了服務遼寧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供給側結構改革精準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總結現行本科實踐教學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協調發展與綜合提高,注重共性培養與個性發展的有機融合,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明確發展目標和定位,強化學生實踐技能,改革和創新應用本科實踐教學模式,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立足中職本科學生生源實際情況,培養出具有社會責任感、海洋情懷、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
一、應用本科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應用本科實踐教學改革作為高校教學創新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以賽促教、以賽促就”的重要舉措,是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與創新的系統工程。2014年,國家教育部提出引領、推進部分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變,方案啟動至今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弊端,尤其在實踐教學方面問題突出,集中表現為:(1)政府迷惑,應用本科實踐教學和普通本科實踐教學概念認識不清,沒有形成經典案例供政府參考,政府難以制定相關的政策,調動各方資源建立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的保障機制。(2)社會疑惑,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無法同區域經濟發展和文化資源有機的結合,對需求側調研不夠,供給側改革力度不強,實踐教學模式趨同,“重說教、輕實踐”、“重過程、輕實效”,企事業單位對學生認同感不強。(3)學校困惑,現行實踐教學體系無法滿足應用本科實踐教學要求,“雙師雙能”標準尚存不足;實踐教學體制依然沿用普通本科的管理模式,教學過程監督不嚴,質量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不健全。因此,如何科學、準確界定應用本科實踐教學的內涵,構建特色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供給途徑,拓展供給平臺,最終實現應用本科實踐教學的“精準供給”,全面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是當前應用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應用本科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作為學校在轉型中的試點學院,承接著學校分型發展的重要任務。學院以“堅持一個中心、三個注重、四個定位、五個體現”為指導思想,從解決教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矛盾人手,運用跨界思維,改變原有模式,提高供給側的精準性。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握學生個性化、差異化、思想和行為任性化的特點,推動供給側教育改革理念,提供個性化與定制化服務。明確應用本科實踐教學目標定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設計定位,教學組織和制度建設定位,考核方式和成果定位;體現實踐教學的科學性、前瞻性、規范性、實用性和創新性。構建一個以新課程、新師資、新環境、可選擇的供給結構,為應用本科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新的驅動力。
三、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
1.研討職業能力,確定實踐教學目標
應用本科學生實踐技能較強,不能照搬照抄普通本科生的實踐教學運行方案。因此,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要實行“分層培養、逐層遞進、穩步提高”,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難點問題的能力。即本科實踐教學標準研討一生源學校調研—行業企業調研崗位需求——中職畢業生、高職畢業生、中職本畢業生及高職本畢業生的崗位定位及發展趨勢一崗位及發展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儲備一儲備所需的培養體系框架—構建適合實踐教學體系框架的育人體系級各個環節設計——行業、企業、學校、專家共同論證——實踐教學體系方案成型——學校審批的路線運行——運行成果的反饋——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2.體系構建
根據實踐教學目標,按專業將實踐教學內容按目標要求劃分為基礎技能、專業技能、集中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公共集中實踐四大模塊,這四大模塊逐層深入。根據主干模塊的要求確定子模塊的設定,按照專業要求將實訓內容劃分成基本訓練單元,每個訓練單元對應一個具體操作項目。實訓項目設計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本年度技能大賽的標準,對子模塊進行結構調整。在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模塊中,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訓練項目有不同要求,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集中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包括頂崗實習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等項目,其中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要求至少考取對應職業的中級資格證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鼓勵學生合理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參與到創業類項目中去;公共集中實踐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突出培養學生的解決突發問題和組織協調能力。
3.創新考核標準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廢止原有與現行實踐教學體系不適應的教學文件。在實踐實訓過程中,“雙師型”教師和有技能經驗的師傅引導學生由感知到熟練掌握,最終能夠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和技能大賽全面接軌,突出過程考核和綜合能力測評。例如金工實習,加入學生互評環節,提出以實物成品為最終考核結果,以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4.筑夢精準供給、保障體系運行
(1)“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
普通本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的過程,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師的思想轉變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學校出臺了《青年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管理辦法》,按各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從兩個方面培養師資力量,一個方面是請進來,另外一個方面走出去。即請進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干力量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另外學院按專業需求整體規劃教師的培養,做到“精準培養、精準幫扶”,讓青年教師按計劃去企業接受實踐崗位的訓練,讓教學和實踐充滿彈性和能量,實現“精準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