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帆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對大學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課業任務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加了形形色色的社團。高校迫切需要加強對社團的管理,以便深化教育改革,促進社會發展。
關鍵詞:社團;高校;教育改革
高校學生社團是以高校的專業性、學術性背景為依托,以高校學生共同的生活理念、興趣愛好、專業特長、學術取向或其他方面的追求而自發建立起來的,是具有明確發展目標和規范的“公益性組織”或“互益性組織”,屬于高校學生中的非正式群體。
從其發展的基本脈絡來看,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具有天然的政治屬性,并且在一定時間段內發揮了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職能,這也是我國高校學生社團具有“半官半民”特征的重要緣由[1]。準確認識高校學生社團的定位,首先應當闡述清楚其可能發揮的功能,而一種組織形式的功能,不僅取決于其內部結構及特性,還受外部高校的環境推動。在傳統的定位中,學生社團只被看作是學生為共同興趣和愛好而聚合在一起的互益性、非正式組織。而從當前社團的發展勢頭來看,無論從社團創建的自發性、群體目標的整合性、組織運作的自主性,還是從其活動空間的開放性、受益群體的廣泛性等方面、覆蓋領域的廣闊性,都表現出了與傳統思維將社團僅僅定位為一種娛樂方式所不同的地方。
1 社團管理問題
《中國大百科全書》對學生社團定義為:中國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學生在自愿基礎上自由結成的群眾組織[2]。這些社團可打破年級、系科以及學校的界限,團結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發揮他們在某方面的特長,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根據社團性質可以將其分為藝術類、科技類、體育類、文化類、公益類和同鄉類等。
社團的管理有學校管理和自身內部管理,管理標準有國家法律、學校規章以及社團內部制度。管理內容有社團結構布置、人事任免、活動組織以及財務等。
管理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社團管理體制的“真空”問題。長期以來,高校對學生社團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團委以及學生會兼管。監管的最大弊端在于沒有專門的組織機構,也就沒有相應的權力制衡;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和待遇保障,因此就缺乏責任心,在實踐中造成“權責不明”的混亂局面,對學生社團的管理形成“管好管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現象。同時,對社團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的老師指導制,各類高校的實施情況不盡相同:一類是實施好的,一類是完全沒有這一項建設,還有一類是存在這一類機制,但導師還處于粗放管理狀態的。主要原因莫過于導師本職工作的繁重導致指導老師變動頻繁或者缺乏專業指導,同時導師對社團的有效管理不能及時的與其工作績效聯系在一起,對于教師的指導工作,學校或者不予重視、不計入工作量、不付適當報酬,或者不作為工作考核、升職、晉升的條件,導致老師對社團管理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不高,難免造成對學生社團管理的疏忽,從而形成指導教師有名無實,難以給社團一定的專業指導,使得一些社團活動在低水平上重復甚至因此被迫解散。
2 美國校園社團特征
美國高校學生社團由于其校園文化背景的不同,因此與國內學生社團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國外學生社團大多得到政府的重視和社會的支持。學生社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豐富校園生活,是鏈接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的橋梁,因此想·國外政府和社會都比較注重對學校社團的培養。如美國對大學生社團非常支持,進而培養出了大量社會人才。像尼克松、克林頓、小布什等眾多政界、商界、文藝界等領軍人物都曾是學校社團中的活躍分子。
國外學生社團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以哈佛大學為例,大致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具有政治色彩社團,如共和黨員俱樂部、巴勒斯坦團結委員會;二是專業學術型社團,如數學俱樂部;三是藝術類學生社團,如魔術協會;四是服務型學生社團,如紅十字會;五是地域性社團,這類社團數量最多,例如中國留學生為主體建立泛亞洲協會,還有中國學生聯合會、香港社等[3]。
國外學生社團不僅制度化而且規范化。大部分國外高校都有《大學生社團理規則》。在社團的申請和審批方面也有著非常嚴格的流程,特別嚴格的是學生社團的財務管理規范。社團所獲任何收入都不得為個人所得,部分高校甚至要向院長辦公室匯報財務報告。
外國學生社團擁有廣泛的活動空間,并且具有很強的自主性。社團的獨立,就是不依靠上級的指導而制定各種相關政策。判斷一個社團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它的活動是否具有獨立性,是否可以不依賴于任何組織而獨立展開活動。同時,國外學生社團的活動空間具有廣泛性,可以從事公益性項目以及非盈利性的項目。除違反國家法律和規定的活動外,政府對學生團體的行為一般不予干涉。
社團經費充足,募集渠道多元化。在社團經費上,國外高校學生社團募集經費渠道多樣化,故而經費充足。除了以收取會費的基本形式籌集經費外,學校的相關部門和基金會也會提供給社團經費。同時,社團在校內經營收費項目以及開展自主經營項目都是為學校所批準和同意的,這些活動的所得收入均可成為社團的主要經費來源。
3 美國校園社團管理
美國是一個法治觀念十分強的國家,對于學校的作用就是保證學生在創建社團時要符合法律要求,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各州的教育委員會制定有較多高校學生事務方面的專業性法律法規,連同聯邦憲法成為學校管理學生社團的最高法律依據。二是學校自主制訂的各項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對高校、對指導教師、對學生甚至對家長和介入學生社團活動的社會單位或個人的權利與義務都有明確的規定。三是管理部門職能明確,對違反法規的學生社團能及時進行認真處理。四是通過提供意見或經費等方式鼓勵和指導學生社團進行自我管理,建立社團內部良好的活動氛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4 啟示
結合對美國社團管理模式的分析,美國社團管理模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社團呈現社會化。社團管理不只注重對學生的管理,同時還注重引導社團向社會靠攏,推動社團與社會的交流與合作,更有助于社團獲得更多的支持力量,提高社團的管理水平,最大化的發揮出社團的功能。(2)社團機構健全,民主化程度高。實行民主制管理的社團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決策權與發言權,能更高速的推動社團的發展和吸納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3)社團經費充足,活動全面。社團經費充足,這為社團管理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美國通過社會企業和政府等為社團提供發展經費,使得社團在發展過程中的經費來源非常廣泛,有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同時又將社團賦予政治色彩,從國家政治管理的角度為社團發展提供經費,為社團替理提供了物質保障,更好地推動了社團管理的實現。
綜上所述,我國高等院校管理中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其一,強化對社團的規范化管理。制定各種嚴格的規章制度,合理成立社團內部各個部門,以此來實現化團的規范化管理。其二,加大對社團管理經費的資助。經費直接影響到化團管理的質量與效率,針對這一點,我國可以加大對社團管理經費的資助,由學校或政府結合社團發展實際,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推動社團管理的快速實現。其三,開放社團的自主權。對于成熟穩定的社團,在指導老師存在的前提下,應該放手讓社員做出更多自主的選擇,在調動社員的積極性的同時讓社團更加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 李朝陽,高校學生社團的第三部門特征及其潛在功能[J].蘇州大學 2009(6)
[2] 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M].中國大百科全書編委會 2009-05
[3] 廖良輝,哈佛大學社團管理一瞥[J].校園心理, 2007, 5(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