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祥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古詩文已經傳承流傳了近千年,具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點。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言簡義豐,用簡練的語言表達盡可能多的事物或感情,其思維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我們可以從古詩中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體會我們飽滿的愛國精神,可以領悟倫理道德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古詩文是最有靈性,形式最為豐富,內涵最為飽滿的語言。
關鍵詞:興趣;情境;賞析;語感
古詩詩歌分行排列,飽含深情,沒有情,無以談詩,詩歌立意新穎,讓讀者有新奇獨特的感受和發現,在閱讀古詩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將自然也就是眼前的事物與古詩中的內容想匹配,聯想到彼食物,把彼此自然聯結起來。古詩中因為字數有限,所以要在短小的字句中富含深刻以及復雜的思想內容。初中生背古詩,有的人覺得初中生知識水平有限,背古詩死記硬背就好了,但是這會影響到初中學生未來學習道路的發展,也有人認為,初中學生視和及感官方面以及領悟能力遠不如高中生或是大學生,會產生錯誤的理解或是錯誤的思維方式,以至于影響未來的學習生活。但是我認為,在一些正確的領導以及幫助下,初中生也可以很好的領悟古詩中的內涵以及精髓。那么,現在我來簡要分析一下如何培養初中語文古詩鑒賞能力。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在上課的開始階段,可以先播放一段與所學內容相關或相符的音樂或者視頻,也可以放映一系列的相關圖片,將課堂內的氣氛活躍起來。例如:王安石的《絕句》中:拔地萬里青嶂立, 懸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機絲掛, 映日還成五色文。在講解這篇故事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瀑布的視頻或是觀看瀑布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一下瀑布的宏偉壯觀,這樣,在學習古詩時,學生們腦子里也會浮現出瀑布的景象,以促進進一步的了解與記憶。或者在學習邊塞詩歌時,可以給學生們觀看一些沙漠,荒原的圖片,讓學生感受荒涼寂寞的氛圍。在做情境導入之前,老師們應該選擇描寫情景實景的視頻或圖片,若是沒有,選擇相似的也可以代替。以視頻或圖片為基礎,可以使學生能更好的進入課堂學習狀態。預設懸念,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個科目感興趣了,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和強烈的學習動力,形成自發的意識去主動學習。西拉斯說的“學習要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正是這個道理。興趣對小學語文古詩的學習縱然具有極大的意義,但許多教師并不能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按照課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教學要求和基礎的教學任務對初中生進行古詩教學。這樣沒有課程導入、沒有目標、沒有針對性、沒有著重點的教學只是讓小學生為了背誦而學習,缺乏興趣點和趣味性,是很難收到好的效果的。為了讓學生能積極的投入課堂的學習中,所以課前情景導入是必不可少的。
二、賞析作品,感悟詩歌意境
許多學生能把學過的詩歌背的滾瓜爛熟,就像唱兒歌一樣朗朗上口,但是如果真的要求解釋出來,卻沒辦法道出其中的一二三四。這種古詩詞的學習的沒有效率的,甚至說沒有意義,因為學生沒過多久就會忘記,因為沒有領悟詩歌的情感,所以也就沒有達到詩歌教學的真正目的。為了讓學生能更加有效的記住詩歌,同時讓學生對詩歌的文化內涵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學生進行詩歌賞析,是重要的一步。但是要注意的是,對詩歌的賞析不能一味的進行老師講授這一模式,這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老師再總結學生的觀點,給出一個正確的解析。
三、進行朗讀訓練,增強語感,打好堅實的基礎
朗讀古詩的技巧和方法,以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有創造性的再現情景,還原生活為重點,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其情緒相通,心靈相交,以達到理解,感知古詩基本意境的作用。 重點在于營造氣氛,可通過表情、動作、音樂,仿佛自己就是詩人,身臨其境地用詩歌表達著自己的感情。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在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今天,對語文的語感進行訓練顯得至關重要。所謂語感,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就是一種對言語直覺的感知能力。這種能力是對文字進行理解的基礎,同時也是構成語文素養的核心。許多時候一個人對文字的理解的深刻與否,主要取決于這個人的語感能力是否強大。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正處于培養語感的最佳時期,初中生對新鮮事物是非常敏銳的,因此在初中階段注重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至少能讓學生有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那么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感,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是非常有用的。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提高對文字的理解力,同時能讓學生形成一種對文字思維慣性(即語感)。
四、結語
古詩詞文化詩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驕傲,這些詩歌傳承千年,見證了歷史興旺衰敗,承載了民族的希望。教學時,老師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并加以分析和解釋,代入情境,分析作者生平,引導學生理解,這樣是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以及記憶能力,從而提高初中生對于古詩的欣賞評價能力以及古詩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鄒雅娟《淺談古詩教學的創新思維培養的策略》學術期刊,2014年8期.
[2]沈春佳《學生語文素養協同發展研究》浙江師范大學,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