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案例是形,教學內容是意。應相信學員、依靠學員。案例教學的魅力和價值在于讓學員經歷和享受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實踐、判斷、總結、歸納的思維過程和行為過程。選取案例要緊扣教學主題,有針對性。可根據教學內容選取案例,根據案例來找準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自編案例,重點放在教學設計上。
關鍵詞 案例教學 思想 價值 選取 設計
作者簡介:張強,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邊境管理系邊防業務教研室高級講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255
在邊防業務課程的教學中使用恰當的案例,可以給受教育者形象、直觀、生動的印象,同時,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和引導學員體會、感知、思考、理解、吸收所學內容。因此,案例教學法也是學員非常喜歡和認可并樂于接受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的教學思想
(一)案例是形,教學內容是意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如果案例是形(案例所提供的情境),教學內容就是意(教學重點、難點),形必須圍繞著意,形不能脫離意,而且形最終要回到意上來。否則,案例教學會偏離預定的方向,走入或嘩眾取寵、或淺嘗輒止、或無的放矢的誤區。
(二)案例教學是啟發式、民主式、參與式、對話式、問答式教學
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民主式教學,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是一種對話式教學,是一種問答式教學。案例教學是啟發式教學,以教員啟發學員為主,反過來,學員在教學中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表現出的行為也可能對教員有啟發作用。案例教學是民主式教學,應當充分發揚課堂民主,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在案例教學當中,在課堂討論當中,教員與學員之間,學員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允許每個人不受干擾、不受壓制、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以便充分實現思想交鋒、思想碰撞。案例教學是參與式教學,要盡可能發動多的學員參與互動和討論中來,不應將案例教學搞成少數學生代表的表演。案例教學是問答式、對話式教學,孔子、柏拉圖、蘇格拉底的問答式、對話式教學是我們今天案例教學的雛形和鼻祖。案例教學中一定有問題,伴隨著問和答一定有對話交流,在問和答的雙向交流中,可以是教員問,學員答,也可以是學員問、教員答,或者是學員問,學員答。
(三)開展案例教學應為了學員、相信學員、依靠學員
案例教學法通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最終達到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學員。而在案例教學當中,教員應發揮主導作用,學員則應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也就是說,在案例教學當中,教員搭建舞臺,學員擔任主角,這也要求教員要充分相信學員,依靠學員,應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充分發揮學員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和思想性。一次在教員對學員不了解、不信任背景下開展的案例教學是不成功的案例教學,一個學員沒有發揮主體作用的案例教學是失敗的案例教學。相信學員、依靠學員一要建立在教員對學員的充分了解基礎上,二是教員對自己設計的情景,及要交給學員思考、探討的問題有一個基本的評估,即在這樣的情境下,學員有意愿、有能力對所交給的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探索。
二、案例教學的價值
筆者認為,就學習來說,通常有三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是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狀態,將其稱之為癡迷狀態。既在沒有任何外力強迫的情況下,自覺地發現某個問題,自覺地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主動去探糾某個問題,如書癡癡迷于讀書,并從中體驗到快樂;陳景潤癡迷于數學研究,攻克了世界著名的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牛頓癡迷于物理現象和物理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他們身上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好奇心、自主發現問題、主動思考、自覺實踐、自我檢驗、自我判斷。這個特點無論對于學習還是創新都是一種難得的寶貴品質。自主的癡迷狀態是學習的理想狀態、積極狀態、最佳狀態,但這卻是學習的非常態。
第二種狀態是學習的完全被動狀態。這種狀態的特點是無需學生思考,老師將所有與學習內容有關問題、疑問、要點已思考、歸納、總結完畢,將現成的知識、技能、方法直接告訴學員,學員只需要聽清、聽懂、記住即可。這種狀態下,老師像一臺正在播放的錄音機,學生像一臺正在錄音的錄音機,一個放、一個錄,久而久之,學員逐漸失去思考的習慣,失去好奇心,完全是人云亦云,毫無主見。俗話說“越容易得到的,往往越不珍惜”,老師苦口婆心,學生往往不以為然,這種教和學的狀態,目前在各個階段的教學中仍然大量存在。
第三種狀態是被動思考與主動思考、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相結合的狀態。這種狀態的顯著特點是,教師代替學生發現問題,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給出情境(案例),提出問題,刺激、激勵、誘導學員進行思考、實踐、并檢驗各種猜想,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總結、歸納、提煉形成對某一問題的正確認識或相對統一的觀點。
第三種學習狀態或學習模式,比第一種差,但遠比最二種強,只要學員愿意遵從教員的引導,進行相應思考和練習,就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并有可能逐漸培養學員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自覺實踐、自我檢驗、自我判斷的學習習慣。事實證明有相當一部分學員愿意并可以做到這一點。這也是我們開展案例式教學的基礎因素,離開節這個基礎,案例教學也無從開展。
我們常說:“吃別人嚼過的饃饃不香”,為什么?因為別人體驗了嚼饃饃的過程,而你沒有,所以你體驗不到其中滋味。毛主席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必須親身去實踐,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和結論。
開展案例教學,對教員來說,一是要提供一個恰當的情境;二是要設計好問題;三是要做好引導和總結;重點是循循善誘。打個比方,如果把案例教學比做吃饃饃、嘗梨子、吃魚,教師在上課之前,其實在心中早已知道那個饃饃、梨子和魚的做法和味道,但教師要做的不是直截了當地說出這個味道,而是要設計一些曲折,讓學生去嘗試做出那個饃饃,摘到那個梨子,想辦法捕到那條魚,自己吃到嘴里,然后說出味道,說出感受。這是學生的樂趣,也是教師的成就。
與傳統灌輸式教學相比,案例教學的意義或者說其價值在于刺激、激勵、誘導學員進行思考,使之逐漸進入主動學習狀態或向主動學習狀態靠近。讓學員經歷和享受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實踐、判斷、總結、歸納的思維過程和行為過程。這也是案例教學的魅力所在,價值所在。
三、案例的選擇規則和選擇方法
(一)案例的選擇規則
案例的選取必須要有針對性,即緊扣教學主題,緊貼教學內容。切忌在案例選取隨意,不切題。有的同志,在開展案例教學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吸引學員眼球上,只管案例是不是新鮮熱鬧,不管與教學內容有沒有關聯,有多大關聯,不管對教學內容有多大的幫助和輔助效果,這種做法,實際上將案例教學變成了進入教學主題前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手段,偏離了案例教學的本意,這樣做只能在短時間內引興學員的興趣,由于與教學內容關聯度不高,結合不緊密,一旦進入主題,案例教學的價值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所以也很難達到案例教學輔助和幫助理論教學的效果,反而有嘩眾取寵之嫌。比如,有人用了15分鐘,眉飛色舞地介紹了一個當時網絡關注的熱點案例,而這個案例與本節課內容無關,或只粘一點點邊,而目的僅僅只是為了引出當節課的教學主題,這樣的案例已喧賓奪主,不要也罷。
值得注意的是,對那些與教學內容直接關聯,有學習、借鑒和交流、討論價值的案例,如果案例內容冗長拖沓,則教員在選取運用時要對原案例內容進行適當整理,精簡壓縮與教學主題無關的信息,以突出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內容,以做到在案例使用上的詳略得當。
(二)案例的選擇方法
如何根據教學主題和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案例,通常有三種方法:一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案例。這種方法一般可以通過對網絡資源和平時積累的案例資源進行關鍵詞檢索的形式來尋找有關案例。二是根據發生的熱點案例來找準教學內容。如黑龍江“5·2”慶安火車站槍擊事件發生后,社會廣泛熱議,本案事關警察使用武器是否合法,教員可仔細分析研究此案,科學設計問題,用于警察使用武器的條件和程序內容的教學之中。三是自編案例。當通過以上兩種方法沒有搜尋到恰當的案例,而此處又需要恰當案例幫助學員感知和理解某一教學內容時,教員可自己動手,根據法律規定,根據教學內容自編案例。如《治安案件查處》課程在講盜竊違反治安管理行為與盜竊罪的區分時,由于盜竊行為罪與非罪的認定相對比較復雜,特別是《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盜竊罪的認定標準區分了多種情況,為了系統地展示和便于學員清晰掌握,教員可以根據刑法的規定和有關司法解釋,結合常見情況,自編案例組,應用于教學。
四、案例教學,重點應放在教學設計上
如前所述,案例教學的魅力和價值在于讓學員經歷和享受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實踐、判斷、總結、歸納的思維過程和行為過程。好的案例式教學能重點發揮學員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和思想性。而要想達到上述效果,唯有依靠教學設計,而且是精心的教學設計。好的案例教學絕不是把一個原始的有關教學主題的案例隨意放置于課堂之中,很隨意地、泛泛地講講罷了。在關于案例教學的教學設計上,應當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是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問題的設計和設置至關重要。要根據一般的認知規律來設計問題,要根據授課對象的知識水平和思維方式來設計問題,要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要圍繞重點、難點來設計問題。針對不同案例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啟發學員思考,嘗試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得出初步結論。每個案例中設置有多個問題的,問題出現的次序要由淺入深,依次遞進,漸近式地接近重點和難點。
二是一章、一節或一節課內需要出現有多個案例的,要合理編排案例出現的順序,不能隨意放置,要根據案例情境,結合教學層次、教學內容科學確定不同案例的位置。在案例教學當中,應確保每個精心選擇的案例都應該出現在最恰當、最合適的位置上。
三是案例的應用切忌淺嘗輒止,應用不充分。有些同志針對某一教學內容,選取了一個具有較高關聯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但在使用案例開展教學時,由于教學設計上的不足,如設置問題數量少,或設置問題過于簡單,設置問題次序顛倒,或干脆沒有設計問題,花了大量時間介紹了案例,但在啟示、結論部分卻只是簡單的泛泛而談,草草收場,給人感覺頭重腳輕,最后導致一個很好的案例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就好比是一塊帶著肉的骨頭,只是輕輕咬了一口便扔掉了,沒有吃干榨凈,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梁鋒.案例教學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運用與思考.2014-12-22[2015-10-22].http://www.jmdx.gov.cn/jyxx/1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