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習近平主席“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沿線國家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啟了新的機遇之窗。本文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小語種 跨境 電子商務 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概述
“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質量的首要問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采取課堂教學與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來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校企結合培養模式是學校與合作企業針對企業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出人才培養計劃,簽訂合作協議,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的方面進行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的兩種不同環境及其教育資源,有計劃地采用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參加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人才培養方法,迎合了市場需求,有利于解決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二、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缺少實用的培養平臺。目前,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電商實訓平臺遠無法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的正常教學需求,學生在開展仿真性實訓和模擬實踐性實訓過程中,雖然從實訓內容上達到了深化專業技能學習的要求,但由于與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環境存在脫節,他們往往忽視了現實中存在的外界干擾因素和突發性因素,實訓效果過于理想化,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校方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與義烏知名的跨境電商培訓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學生實訓平臺,一方面公司通過選派業務骨干指導學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工作,另一方面學校選派優秀學生入駐企業實習。構建校企合作實訓平臺不僅能保證學生實訓環境的真實性,還能確保學生實訓作業的保質保量完成,進而增強學生跨境電子商務實際操作技能和應變能力。
2.缺少能用的指導教師。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門融計算機科學、國際市場營銷學、管理學、語言學和現代物流學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新興的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對廣大電子商務教師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于自身的語言水平受限,無法對這類平臺進行深入研究。校方可利用小語種師資對學生開展基于小語種教學的跨境電商指導,在開展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工作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分工合作,不但要完成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教學任務,還要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實訓指導、學生管理等,這就必然對指導老師提出較高的要求。目前國內高校參與跨境電子商務教學的教師大多局限于理論教學,而且缺乏一定的語言基礎,能精通小語種者少之又少,將小語種教學和跨境電子商務教學融合更是罕見。
3.缺少適用的培訓教材。國內有關跨境電子商務理論與實務的教材可謂汗牛充棟,但這些教材大多中文編寫,理論性較強,針對客戶國家的語言介紹、人文概況、風土人情、國家習俗的普及等這些方面的內容較少涉獵。校方結合義烏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出口國家的實際情況及電商市場內熱門小語種國家的國家概況,編寫適合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使用手冊,以滿足跨境電商市場對小語種的迫切之需。
三、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形成
1.市場需求。隨著英語系跨境電商業務的逐漸飽和,小語種市場現已成為中國跨境電商的新“藍海”。 俄羅斯、巴西、烏克蘭、阿根廷等新興市場迅速崛起,新興市場有大量不具備英語能力的新買家。以巴西市場為例,巴西目前是是南美最大的電商市場,在線零售已從2013年150億增加到2014年350億,年增長率18.5%。同期在線消費者將增加79.3%,從3090萬增加到5540萬。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巴西現已成為跨境電商最有價值的目標市場之一。基于此,校方積極開展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工作尤顯緊迫,不僅要開設各類小語種課程以滿足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方面的語言需求,還應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開展創新性的教學改革,以期培養適應義烏經濟發展的復合型小語種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
2.創業基礎。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下簡稱“校方”)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開辟出一條創業人才培養的成功之路。其中,該校外語外貿學院以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國際商務等專業為依托,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從事國際電子商務實踐和創業,本著“校企合作、以需定學”的原則開展校企合作,先后與敦煌網、速賣通、eBay等知名國際電子商務平臺合作開設敦煌班、速賣通班、eBay班。并于2013年正式組建“跨境電子商務創業班”。經過三年磨礪,該班學生全部通過浙江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認證審核,拿到了創業證,60%的同學開創了自己的公司,平均收入過萬元。學生們在“創中學、學中創”,不僅掌握了跨境電子商務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養成了優秀企業家的品質,為學校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企業支持。校方已和義烏盈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了緊密型校企合作協議,校內設有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并獲得該企業的大力支持。公司已選派多批優秀師資指導學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工作,主要以定期舉辦講座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及應用的前沿動態,熟悉跨國電商平臺的商業運作模式,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技能,全面提升學生創業及就業競爭力。
4.學校鼓勵。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創業教育和職業指導”的文件精神,積極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鼓勵和支持各專業根據專業建設情況開展校企合作,嘗試各類教學改革和創新,注重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目前義烏工商學院已陸續出臺了如《關于鼓勵與扶持在校學生創業的若干規定》等相關文件,并在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訓開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近年來,校方開始大力推進外語教學改革,不斷引進小語種師資,并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實施分類教學,著力培養接義烏市場“地氣”的復合型多語種人才。目前校內設有日語、韓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和法語等六個語種的公共選修課程。
四、開展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現實意義
首先,助力義烏打造成全球跨境電商集聚化中心。2013年是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元年,這一年中義烏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主體突破5萬,交易額突破百億元大關。同年11月,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出臺了《義烏跨境電子商務工作推進方案》,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的批復》,努力把義烏打造成為“總量規模全國前列,服務政策全國最優,產業鏈支撐全國最強”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高地。我校作為目前義烏市唯一高校,不僅在教學上緊緊圍繞“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學生”的教學宗旨,而且還不斷加快教改步伐、培養滿足企業之需的適用人才。由此,開展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必將助推義烏打造成全球跨境電商集聚化中心。
其次,滿足義烏市場對小語種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隨著線上跨境貿易迅猛發展,義烏市場上的中小微企業越來越關注新興外貿市場。eBay集團發布《2014年打中華區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產業發展趨勢報告》中顯示2013年大中華區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為新型市場國家,其中增長最快的阿根廷和以色列,增速分別達到130%和78%。義烏要打造全球網貨營銷中心和全球電商集聚中心,更需要培養一批國際電子商務人才,為義烏實現“實體、虛擬”市場的融合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基礎和人才保障。校方應本著“校企合作、以需定學”的原則,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各方面開展教學改革與實踐,開設各類小語種課程以滿足學生在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方面的語言需求,培養真正符合義烏經濟發展之需、“接地氣”的復合型小語種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
最后,探索“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新模式。“引企入校、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是教育部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指示。這種教學模式著眼于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與能力,實現教學與企業對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真正實現學生頂崗實習、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通過校企合作,對接公司通過選派優秀師資指導學生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實訓學習,如通過定期舉辦講座、把手實地操練等形式幫助學生了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及應用的前沿動態,熟悉跨國電商平臺的商業運作模式,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技能,全面提升學生創業及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馮曉蘭,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文學教育(中),2011.02;
[2]曹春益,基于工作室的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電子商務,2012.02;
[3]易丹,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校企合作情況調查與分析[J],電子商務,2012,04;
資助項目:本文為2016年浙江省訪問工程師校企合作項目《小語種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以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FG2016124)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楊信,浙江義烏人,1986.06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阿拉伯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小語種人才培養及跨文化交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