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秋紅+喬衛紅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來臨,“互聯網+”已經走進各個行業。互聯網+教育,成為目前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嘗試利用網絡和智能手機開展有效的移動課堂,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作者從實際教學的現狀出發、探索高校課堂的組織措施,并提出一些教學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職業教育 藍墨云班課 混合式教學改革
目前,教育受到網絡和智能手機的很大沖擊,課堂手機管理成為教師頭疼的難題,各級部門和學校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應對。如手機袋、手機收納箱等應運而生,但這些措施社會評價褒貶不一。如果我們還沿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或者用普通的多媒體、PPT已經無法吸引現在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提出對傳統課堂進行改革。
一、基于主動學習的教學改革提出
傳統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這和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有關,也和教師的授課方式有關。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滿堂灌教學,肯定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結合學習金字塔的研究進行改革,將傳統的被動學習,改為學生的主動學習。這不僅需要在授課方式上做出改變,更需要借助一些平臺和載體來完成。
藍墨云班課就解決了這樣的難題。藍墨手機APP的出現既解決了學生上課的手機管理難題,同時為教學提供了方便實施主動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資源發布、學習活動、課堂簽到等多種方式,將移動設備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不僅方便教師組織開展教學,同時也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于職業院校學情現狀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
1、職業院校的生源現狀。分析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存在以下幾個特點:基礎不牢有特長、讀書不勤愛活動、智商正常少習慣、競爭失利缺信心。對應這樣的生源質量,應該采取針對這種學情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我們試著將知識體系微分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理實一體常態化、多管齊下快樂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信心和學習效果。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思。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頁、手機、多媒體、教材教輔等多種媒介為載體。通過學生的分組、討論、自學、展示等多種活動完成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并最終完成相關任務實施。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僅僅在外圍起到組織、協調、監督、總結的作用。將課堂時間充分還給學生,打破一言堂的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改革。
3、混合式教學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及雙邊活動開展。要想實現教學改革,教師就應該結合學生學情將復雜的知識體系微分化,將每一個大的學習任務分割成一個個小的學習任務。緊緊圍繞每一個小的學習任務的提出、分析、實施、總結等步驟。教師和學生展開雙邊活動。教師活動主要是以導、查、評為主,學生活動主要以學、思、鳴為主。
4、基于移動教學的教師活動的要點。首先,設計環節。該環節最為關鍵,對整個任務的實施和教學活動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應該根據總體課程的要求,分割不同的任務。在每個不同任務中設計、提煉相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同時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列出相應的呈現順序及呈現形式。
其次,資料準備環節。教師要根據前期的設計,完成相應的知識點技能點所需要的測試題庫、圖片、視頻、動畫、課件、工作頁等內容。在這個環節還要考慮不同的知識內容通過什么樣的平臺呈現。比如是通過藍墨云班課?還是工作頁?是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還是通過一定的媒介教師演示?
再者,課堂實施環節。教師主要完成總結點評。在此環節,應該把鏡頭對準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根據前面的設計和準備,只是不斷的發布任務,規定時間,督促學生完成相關任務,并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引導糾偏,讓學生朝著我們最終要求的方向去準備。在任務實施結束后,要組織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任務實施結果,并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經驗。在學生展示總結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不同組別的學生去思考碰撞,并加以歸納分析,以期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產生共鳴。
最后,課前和課后的環節。在課前,教師除要設計教學、準備資料外,還要將準備的資料分類發布。為那些主動學習的學生課前預習提供資料,同時也為后期課堂任務的正式實施做準備。課后教師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效果,開展延續的答疑討論,并及時收集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狀態,為下次任務設計做準備。
三、教學改革中的思考及建議
1、職業院校的學生不適合慕課,更不適合課上課下的翻轉課堂,但我們可以嘗試課上的翻轉,可以讓學生動起來,讓教師從知識傳遞中解放出來,重在組織引導和管理課堂。
2、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時間充分還給學生。重新定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確定師生雙邊活動所占時間的比例。
3、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自我展示、組織協調、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
4、藍墨云班課的功能和呈現形式應盡可能多樣化。如設計相應的連線對對碰,過關游戲等。對本身功能進一步優化,以滿足不同學科,不同教師對移動設備教學的需求。
5、移動設備作為任務實施的載體后,對移動設備在課堂上的正常監控不可放松。
6、理論體系微分化和課堂實施學生分組討論、自我展示等環節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知識的容量將會減少。
總之,課堂手機如何管理,是當下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我們要想辦法變被動為主動,讓手機成為課堂的助手,而不是課堂殺手。這就需要面對生源和教學環境的變化時,教師也應該順從趨勢,改變觀念,潛心學習,大膽嘗試。基于移動設備的混合式教學改革,也是在摸索中前行,后面的路還很漫長,希望更多的老師加入這個教學改革的行列,為職業教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趙金周,李芹.技工學校“十行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J].2009(4)
[2]余勝泉,路秋麗,陳聲健.網絡環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中國大學教學。[J].2005(10)
[3]盛艷君,李智慧,喬衛紅,徐凱,路瑋琳,陳高紅。基于數控 技術專業的高職高專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R].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