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萍
近年來,現場主義、現場學習成為越來越流行的管理理念和培訓方式。我們把這一概念和方式引入到督學培訓工作中,注重運用在實踐參與中提升工作能力的現場學習方式。
2016年北京市督學培訓需求調研顯示,督學最喜歡的督學培訓形式即為“現場學習”。本文以督學培訓中心組織的市級責任督學培訓項目開展的現場學習為例,闡述如何做好督學培訓的現場學習。
現場學習的地點選擇
督學培訓現場學習的地點和督學工作現場緊密相連。責任督學工作的現場就是其掛牌督導的學校,因為其需要履行的八項職責都和學校相關——校務管理和制度執行情況;招生、收費、擇校情況;課程開設和課堂教學情況;學生學習、體育鍛煉和課業負擔情況;教師師德和專業發展情況;校園及周邊安全情況,學生交通安全情況;食堂、食品、飲水及宿舍衛生情況;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情況。
可見,督學的主要工作都是圍繞學校展開的,因此,我們確定責任督學培訓現場學習的地點就是學校。
現場學習的特點
督學培訓的現場學習不是簡單的學習空間的轉換,而是培訓觀念、培訓方式的轉變,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現場學習的培訓者是多元的?,F場學習的培訓者不是傳統培訓中理論講座的授課專家,而是有兩個甚至多個培訓者,如提供現場學習的學校校長、責任督學、學校其他干部教師、培訓班的首席培訓師、培訓班的學員、現場學習點評指導的專家等。
現場學習的培訓主題是聚焦實踐的。督學培訓現場學習的主題都是針對督導工作中的重點內容。如隨著北京市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要求督學對區、學校的課程建設加強檢查督促和指導。因此,關注學校課程建設及如何對學校課程開設情況、課堂教學情況開展督導就成為責任督學培訓現場學習的一個主題。
現場學習的培訓資源是豐富立體的。圍繞主題,跟學校有關的所有方面都是督學學習的對象。如圍繞學校課程建設,學校校長的主題報告、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學校學生的活動、學校教學的環境、責任督學的督導內容等都是督學的培訓內容。
現場學習的培訓方法是交互的、對話的。現場學習的培訓方法多樣,既有講座、參觀、活動、模擬體驗,又有小組討論、專家點評指導。在現場學習的過程中,應鼓勵學員與多元培訓者互動討論、對話交流。例如,學員應多與現場學習學校的責任督學進行對話,與學校校長及干部教師進行對話,與點評專家進行對話。
現場學習的培訓效果是增值的?,F場學習的培訓效果一方面體現在學員身上——通過學習,對學校的主要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也從學校責任督學、校長干部教師身上得到更多啟迪;另一方面也體現在現場學習的學?!獙W員在現場學習中通過模擬督導過程,發現并提煉學校工作中的亮點及特色,指出學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建議,這個過程對學校來說也是一個提升整體辦學水平的渠道。
現場學習要注意的問題
近兩年來,市督學研修中心組織的督學培訓現場學習共有三種類型:一是觀摩學習各區督導部門組織的學校督導工作;二是新任督學模擬學校督導工作;三是考察學習中小學的辦學特色及其責任督學的督導經驗。在組織過程中,我們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現場學習學校的選擇。一是根據區督導工作的實際安排。如我們組織責任督學觀摩學習某區開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的專項督導”,現場學習的學校就是區督導部門實地督導的學校。二是區督導部門推薦。區督導部門對轄區內的學校及其責任督學的工作更為了解。三是首席培訓師根據多年來對學校的了解來確定。如我們組織的學校課程建設的主題現場學習的學校就是根據首席培訓師對學校課程建設工作的了解來選擇的。
現場學習的流程設計。確定好現場學習的學校后,就要確定現場學習的流程。流程的設計非常重要,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培訓的時效性。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圍繞主題充分利用好學校等培訓資源,運用多種培訓方式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就需要首席培訓師進行流程設計。在設計之初,需要和現場學習學校的校長充分溝通,或者和提供現場學習機會的區督導部門認真交流,把培訓的主題、目的、基本的培訓內容交代清楚,便于對方根據需要提供最適宜的培訓資源、培訓空間及路線安排。一般來說,我們的現場學習包括學校參觀、校長的主題報告、課堂聽課、小組研討、專家點評等環節。
現場學習的培訓方式越來越受到學員的歡迎,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并探索這種培訓方式,希望能在市區兩級督導部門的協同努力下,建設一批供督學培訓現場學習的基地校或基地區,更大限度地提升督學培訓的實效性。